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图文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图文

从2PSK的波形可以看出,其波形与2ASK波形基本 相同,所不同的是an的取值和载波的相位。对于2ASK 波形,an取0或1,其相位为一固定值,一般取0相位; 而2PSK的an恒取1,相位有两种取值:0和π,故2PSK 的表达式可写为
s2PSK (t) ( g(t nTs )) cos(ct n )
数字信号
调频器
2FSK信 号
图4-14 2FSK信号实现示意图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从 2FSK 信 号 的 波 形 可 以 看 出 , 它 是 两 个 交 错 的 ASK信号的叠加,其表达式为
s2FSK (t) ( an g(t nTs )) cosωct ( an g(t nTs )) cosωct
图4-10 2ASK调制原理图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图4-10中,m(t)为如图4-9所示的数字信号,且m(t) 为
m(t) ( an g(t nTs )
1 an 0
概率为 P 概率为1 P
其中,g(t)为持续时间Ts的矩形脉冲,则2ASK已调 信号为
s2ASK (t) m(t) cosωct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a)
m(t)
ms(t)
定时脉冲
o
o
t
t
(b)
(c)
图4-6 抽样过程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2.2 量化 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把输入信号的
取值域按等距离分割的量化称为均匀量化,根据信号 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称为非均匀量化,如图4-7 所示。
( an g(t nTs )) cosωct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由频谱分析可知,时域上的基带数据信号m(t)对应于 频域上的M(f),如图4-11(a)所示。m(t)与载波cos ωct相乘 后通过滤波器得到的已调信号就相当于对M(f)进行频谱搬 移,s2ASK(t)对应的s(f)如图4-11(b)所示。
隔一定时间间隔取出不同时刻的信号值的过程。
抽样定理: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模拟信号进行 抽样,如果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m,那么用一个重 复频率为fs (fs≥2fm)的抽样脉冲对该信号进行抽样,则得 到的抽样信号中完全包含原有信号的所有信息。接收 方可以从抽样信号中完全恢复出信号。
抽样过程如图4-6所示。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V 0V
-V 0 1 1 0 1 0 1 0 01 1 1 0
图4-4 传号交替反转码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2)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 为了解决AMI码长连0的缺点,人们提出了AMI的一种 改进型编码,即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其编码原理是:先将 代码转换成AMI码,然后检查AMI码的连0串情况,若有4个 以上连0串时,将每个4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与前一个非0 符号(+1或−1)同极性的符号。这样做可能破坏“极性交替反 转”规律,此符号称为破坏符号,用V符号表示,为使附加 V符号后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特性,当相邻V符号之间 为奇数个非0符号时,其自动保持“极性交替反转”特性, 当相邻V符号之间为偶数个非0符号时,将该小段的第1个0 变换成+B或−B,B符号的极性与前一个非0符号相反,并让 后面的非0符号从V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例如:
调制,由于相位可分为绝对相位和相对相位,故相移键控相 应地分为绝对相移键控(2PSK)和相对相移键控(2DPSK)。
2PSK的相位变化是以未调载波的相位为基准,若数字 信号为“1”,则已调载波的相位与未调载波同相;若数字信 号为“0”,则已调载波的相位与未调载波反相。2DPSK的相 位变化是以前后码元的相对相位变化来传送数字信号的,若 数字信号为“1”,则当前码元载波的相位与前一码元载波的 相位反相;若数字信号为“0”,则当前码元载波的相位与前 一码元载波的相位同相。反过来控制亦可,其波形变化如图 4-16所示。
2FSK信号的产生可以用上述的键控进行频率选择的 方法实现,也可以用普通的模拟调制的方法,将数字信 号加到调频器上直接实现,此方法如图4-14所示。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101001101
数字信号 t
f1
f2
f1
f2
f2
f1
f1
f2
f1
2FSK信 号 t
图4-13 2FSK信号波形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信号的频带宽度通常也可以定义为信号幅度从最大值 降到第一个零点的宽度。因为信号能量的90%集中在此频 段中,从图4-11中可以看出,信号的带宽B为2fs,而码元 速率RB= 1/Ts即fs 。因此,2ASK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
RB fs 0.5 B/Hz B 2 fs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幅度
加法器
2PSK信 号
开关S
数字信号
图4-17 2PSK相位选择法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2PSK的相位选择法与2FSK的频率选择法类似,所 不同的是频率选择法输出的是同频率的载波,而相位 选择法输出的是同幅同频不同相位的载波。
我们已经知道,2ASK信号的表达式为
s2ASK (t) ( an g(t nTs )) cosωct
0 01 (零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
1 10 (180˚ 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代码:
01 1 0 0 1
双相码: 01 10 10 01 01 10
双相编码波形如图4-3所示。
+V
0V
-V 011010100111 0
图4-3 双相编码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1.4 多电平二进制编码 多电平二进制编码是指用三种电平来表示二进制信
+V 0V
-V 0 110101001110
(b)
图4-1 不归零码 (a) 单极性不归零码;(b) 双极性不归零码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1.2 归零码 归零码有两种:单极性归零码和双极性归零码,
如图4-2(a)、(b)所示。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5 V
0V 0 1 1 0 1 0 1 0 0 1 1 1 0
(a)
+V 0V
-V 0 1101010011 1
(b)
图4-2 归零码 (a) 单极性归零码;(b) 双极性归零码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1.3 双相编码 双相编码又称曼彻斯特码(Manchester),其编码原
理是将一个码元划分成两个等宽的间隔,前一个间隔 为高电平而后一个间隔为低电平表示“1”,前一个间 隔为低电平而后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表示“0”。用跳变 的观点来描述就是由正电平跳变到负电平表示“1”, 由负电平跳变到正电平表示“0”;用相位的观点来描 述就是对每个二进制代码“0”和“1”分别用两个具有 不同相位的二进制新码去取代,所以称为双相编码, 例如:
号,较为常见的有传号交替反转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等。
1) 传号交替反转码(AMI) 传号交替反转码的编码规则是将代码“0”仍与零电平 对应,而代码“1”对应发送极性交替的正、负电平。在电 报通信中,把“1”称为传号,把“0”称为空号,因此这种 码称为传号交替反转码;又因为它是用三种电平来表示二 进制信号的,故又称其为伪三元码。传号交替反转码波形 如图4-4所示。
路较为复杂,是CCITT推荐使用的码之一。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2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图4-5为模拟信号进行数字传输的实现框图。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模拟 信源
抽样、量化 和编码
数字 通信系统
译码和 低通滤波
图4-5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2.1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一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每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1 编码技术 4.2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4.3 数字信号的调制 4.4 信号的解调 4.5 调制解调器 习题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1 编码技术
总的来讲,传输码的结构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 系统工作的条件,一般应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1) 相应的基带信号中无直流成分和很小的低频成 分;
(2) 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要高; (3) 能从基带信号中提取到定时信息; (4) 具有一定的检错能力。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1.1 不归零码 不归零码有两种:单极性不归零码和双极性不归
零码。如图4-1(a)、(b)所示。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5 V
0V 0 110101001110
(a)
信号。常用的解码器一般有三种类型:电阻网络型、级联 型、级联—网络混合型。解码后的信号是在时间上离散的 脉冲,为了恢复出原模拟信号,常常在译码器后接一低通 滤波器,滤除离散脉冲中的谐波分量,得到其基频原始模 拟信号。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3 数字信号的调制
4.3.1 2ASK信号的调制 2ASK是用二进制信号“0”和“1”对高频载波进行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a)
(b)
图4-7 两种量化特性 (a) 均匀量化;(b) 非均匀量化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2.3 编码 将每一个量化值用一组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过程称为编
码。在实际的设备中,编码和量化常常是同时完成的。编 码器的类型有很多种,最常用的逐次反馈比较型PCM编码 器。
4.2.4 解码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它的目的是恢复出原始的数字
101001101 数字信号
t
载波信号 t
2ASK信 号
t
图4-9 2ASK信号波形
第4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2ASK信号的产生可以用上述键控的方法实现,也 可以用普通的模拟调制的方法实现,其原理框图如图 4-10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