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ppt课件
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ppt课件
4、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及时更换湿的被单衣物,大小便后及时做好肛周与会 阴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护理目标 预防血栓发生 护理措施 1、给予肢体按摩,每天三到四次 2、进行气压泵治疗,每天四次,每次30-45分钟 3、遵医嘱正确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药物 4、观察患者有无肢体肿胀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先兆表现。
THANKS FOR LISTENING
保持呼吸道通畅
3、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等改变。
疝
4、监测神志并以GCS评分标准记录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每0.5-1小时1次。
躯体移动障碍
护理目标 1、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2、防止便秘、肺炎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
1、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常规抬高床头15—30°,每两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2、保持肢体功能位置。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肘关节:屈 曲90°左右;腕关节:背屈20°~30°;髋关节:外展10°~20°,前屈15°~ 20°,外旋5°~10°;膝关节:伸直180°。
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带来的 脑组织损伤,修复脑神经,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PART
2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患者,陈国富,男性, 59岁,因“突发呕吐伴意识不清 15小时”于 201605-15 08:25急诊入院。入院诊断为:右侧放射冠及基底节区脑出血。既往 有高血压病史,未服用降压药物控制,未监测血压。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 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 体温36.5℃,脉搏93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224/127mmHg, SpO2: 99%,心率93次/分,律齐,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浅昏迷状态,GCS评分7分,头颅无外伤畸形,双侧瞳孔等 大等圆,直径2mm,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高,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上 肢4级,右下肢5级。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头颅CT显示右侧放射冠及基底节区脑出血,64ml。
PART
3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脑灌注异常
意识障碍 躯体移动障碍 肺部感染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潜在并发症:脑疝
PART 4
护理措施
脑灌注异常
护理目标
1、保证脑的灌注
2、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2、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 3、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缩小或散大都应及时上报医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
4、吸痰前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后进行口腔护理。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目标 1、保证患者皮肤清洁舒适 2、预防压疮的发生 护理措施 1、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翻身前后注意整理各管道。
2、观察骨骼突出部位的受压情况,看有无发红,有无水泡。
保持呼吸道通畅 3、使用保护性措施,如气垫床、贴透明敷贴等。 进行 Braden评分
病例分析
患者于2016-05-15 11:45,急诊全麻下行“右侧额颞顶部开颅,脑内血肿清 除+去骨瓣减压+脑膜扩大修补术”,术毕带回硬膜外引流,于术后第三天( 05-17)拔除。术后行气管插管,据门齿23cm,予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SIMV模式,VT:500ml,f:15次/分,FiO2:50%)。术后常规行心电监护监 测病情变化,术后瞳孔直径为2mm,等大等圆,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术后第二天瞳孔直径为1.5mm,光反射存在,GCS评分7分。术后第四天至术 后第八天瞳孔直径2.0mm,光发射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术后患者一直处于 浅昏迷状态。术后血压波动于113~168/60~104mmHg。
治疗方案
出血量小于30ml时,为小量出血,可 考虑内科治疗。出血量大于30ml为大 量出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为挽救 重症患者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手术宜在发病后6-24h内进行,术后 24—48小时为再出血的高峰,术后48 小时为脑水肿高峰期。血压控制在略 高于发病期水平或在180/105mmHg 以下。
高 疝
4、监测患者血压,保持血压在180/105mmHg以下或略高于发病前水平。
5、遵医嘱正确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
意识障碍
护理目标
1、保证患者的安全 2、防止意识障碍加重 护理措施
1、保证患者的安全,专人看护,必要时约束。
2、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饮食方面保证肠内营养的输注;做好皮肤的护理, 高 定时翻身;做好口腔的护理,每天四次。
护理查房
脑出血
CONTANTS
疾病介绍 病例分析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PART 1
疾病介绍
基底节出血
基底节出血,占全部脑出血的70%,主要包括壳核出血,丘 脑出血,尾状核出血,以壳核出血最为多见。壳核和丘脑是 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常见的病因, 是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其 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病例分析
• 术后第四天(05-18)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 术后第八天(05-22)行试脱机,予气切面罩给氧。 • 术后第二天(05-16),复查头颅CT,提示仍有出血。行胸部CT检查, 提示坠积性肺炎,予头孢替安控制感染,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 敏试验,查出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杆菌,更换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控制感染。 • 术后第四天( 05-18 ),体温升高至 38.7 ℃,予冰毯降温治疗后降至 37.3℃。
病因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 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深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 射穿行其中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 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1、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男性多见。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 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起病急,多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 高峰,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抽搐、失语、意识障碍、 大小便失禁,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 2、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等),头和 眼偏向出血病灶,呈“凝视状”。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引起颅内组织 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占位效应,引起脑疝,危及生命。
定期监测体温 保持呼吸道通畅 3、每天定时进行肢体按摩 3次。
4、补充足够的水分,加强营养支持,以预防便秘。
5、做好患者保护工作,可使用床拦、约束带等。
肺部感染
护理目标 1、控制肺部感染 2、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
1、遵医嘱正确合理及时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2、加强翻身拍背,每两小时一次
保持呼吸道通畅 3、每两小时或者按需为患者吸痰,观察痰的色质量
术后予以甘露醇进行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控制感染;
予丙戊酸钠+托吡酯控制癫痫与抽搐; 予谷胱甘肽护肝; 予潘多拉唑抑酸护胃; 予非洛地平控制血压; 予氨溴索化痰; 予瑞芬太尼晚夜间镇静止痛; 行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 行胃肠减压预防应激性溃疡。
目前情况
患者术后第九天08:00,现处于浅昏迷状态,24小时生命 体征:体温在37.0℃—38.1℃,脉搏:91—104次/分, 呼吸:16—29次/分。血压:135~168/90~104mmHg, SpO2:100%。24小时入量2365ml,出量3180ml,其 中尿量3060ml,胃肠减压20ml,大便量100g。双侧瞳 孔直径约2.5mm,光反射存在,双上肢肌张力偏高。目 前有右颈内静脉置管,置入13cm;胃管,置入55cm;留 置导尿管;气切套管,各导管均在位并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按摩肢体
潜在并发症:脑疝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况等。如果 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等脑疝的先兆表 现,应该立即汇报医生。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配合抢救
护理目标:预防脑疝发生
1、立即为病人吸氧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2、遵医嘱快速静滴甘露醇或静脉注射呋塞米 3、观察尿液情况、定期查电解质 4、准备好抢救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