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小学食堂防中毒投毒方案
一、明确重点,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饮食卫生管理的重点内容是:学生食堂重点时段是:夏秋季节;重点途径是:物资采购和食品加工;重点环节是:购物索证、开饭前检查。
只有明确了防患重点,认识才能提高,思想才能高度统一,工作才能到位。
二、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到人
健全组织,落实责任,是做好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保证。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制定安全工作计划,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抓;通报情况,查找问题,限时整改。
三、完善制度,规定细化到岗位
为了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学校必须有切实可行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来作保证。
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约束全体、用制度管理岗位。
《物资采购及索证制度》: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购物须供方提供食品的书面证明材料;不采购霉变、生虫、不洁、有异物、感官异常、有毒有害食品以及未经检验的肉类制品。
《库房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食品贮存应分类上架、隔墙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过期食品;食品贮
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等。
《厨房卫生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和食堂工作人员) 厨房添置“四防一消”设施;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间、出售场所要独立;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学校食堂,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厨房一天打扫三次以上,确保地面无积水和垃圾。
《餐具消毒制度》:(后勤管理和食堂工作人员)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使用;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专用保洁柜内;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用于原料和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它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炊事人员)餐厅每天必须打扫三次,确保地面无垃圾和积水;每周用“84”消毒液消毒二次;学生都用自己的餐具。
《卫生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患有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卫生工作;食堂从业及集体餐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必须做到工作前洗手消毒、穿戴工作服帽、不得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吸烟。
《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学校校长)出现食物
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应在第一时间教育局报告;应立即对中毒师生进行救治;尽快协助有关部门查明事故原因,控制食物中毒事故进一步扩大。
四、依法办事,要求具体到细节
根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对食品必须重点管理,要求做到的必须严格做到。
如健全组织机构;专人管理食品卫生;《卫生许可证》悬挂于显目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上班时穿戴工作衣帽;搞好食堂内外环境卫生;食用工具“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等。
五、规范行为,管理落实到过程
1.严把证件关。
一是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二是从业人员健康证;三是产品合格证。
2.严把食品流程关。
首先是食品采购质量关。
其次是收货验货入库关。
再次是食品加工和出售关。
这三关分别由采购员、保管员、炊事员负责,环节清楚,责任明确。
3.严把环境保洁关。
食堂保管室做到四壁无尘,库架整洁,通风垫离。
厨房无鼠、无蝇、无蚊、无蟑螂。
平时工作完毕,卫生不留尾巴,边做边清。
每天小扫除,每周大扫除。
4.严把责任追究关。
对因不履行职责、造成工作失误、引起中毒事故者,要依照规定严格追究。
5.建立全员监督机制。
饭前检查,与学生共餐,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消除。
六、加强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利用安全教育课和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采措施,强化训练,使他们养成“饭前洗手、正确使用餐具、吃东西细嚼慢咽、不乱丢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把握特点,积极预防,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
(1)来势凶猛,时间集中。
常常是突然发病,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而且集中在一个时段;(2)与食物相关。
中毒者往往是吃了同一种或几种食物而发病。
一般发生在同一个餐厅、同一个食堂;(3)症状相似。
大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症状;(4)无传染性。
中毒者和健康人之间不传染;(5)季节性明显。
一年中夏秋季节居多,因为夏秋季气温较高,微生物容易大量生长繁殖。
同时在此季节,人体的抵抗力有所下降,易感性高。
另外农药培植出来的物资和果品较多。
(二)食物中毒施救办法。
第一,立即抢救。
主要措施有:①催吐。
应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患者咽弓及咽后壁引起呕吐,这是中毒者自救的重要措施。
实践证明,谁能将毒物吐出来,谁就有生存的希望;②洗胃。
催吐效果不好者,立即洗胃。
对于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者,可用温开水、温盐水、淡肥皂水洗胃。
③导泻和灌肠,必要时应用;④对症处理。
对于中毒症
状严重者给予补液,血压低者给予升压药物。
第二,就地收集和封存一切可疑的中毒食物。
禁止再食、再售、转移、改制;第三,及时向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第四,现场调查处理。
在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妥善处理中毒食物。
对于细菌性中毒食物烧毁或深埋。
对中毒食物接触的用具、容器彻底清洗消毒。
(三积极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1)依照法律规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
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2)依靠政府领导和部门支持,强化食品卫生管理。
《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保证学校符合办学标准,保证学校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
“卫生部门必须检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学校饮用水和游泳池的卫生状况”。
(3)编织《安全预案》,杜绝投毒、中毒事故的发生。
根据各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工作预案》,对
“组织机构、工作专班、施救原则及办法、联络方式”全面进行规定,做到出现中毒事故组织有序,临危不乱。
(4)积极组织资金,努力改善饮食卫生条件。
依照标准,添置食堂硬件设施设备;按照饮水卫生标准,解决学校饮水问题。
达到“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全年无事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