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优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总论解剖与生理
优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总论解剖与生理
纤维层
即腱膜层,主要由接咽颅筋膜构成,上厚下薄
咽壁的构造
肌肉层
3组。咽缩肌组3对,咽提肌组3对, 腭帆肌组5对
外膜层
即筋膜层,系颊咽筋膜的延续,上薄下厚
咽的淋巴组织 丰富,常积聚成团快状
腭扁桃体
习称扁桃体,位于扁桃体窝内,左右各一。 外侧被膜紧邻咽上缩肌,潜在间隙称扁桃体周隙。 扁桃体隐窝,扁桃体实质为淋巴滤泡,内有生发中心。
优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总论 解剖与生理
耳鼻咽喉-头颈部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头颈部
头部
颅骨: 肌肉
பைடு நூலகம்
脑颅骨 6 面颅骨 9
咀嚼肌 面部表情肌
神经
三叉神经 面神经
血管
颈动脉系统
几个重要区域 颞下窝 翼腭窝 桥小脑三角
耳鼻咽喉-头颈部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鼻
应用解剖
外鼻 鼻腔 鼻窦
外鼻 构成颌面部外形特征的重要基本标志
咽后壁黏膜下淋巴滤泡 临床意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异物
咽的分部
喉咽
比邻关系-喉腔,口咽,食管入口,颈椎4~6 重要结构
梨状窝,会厌谷 舌根淋巴组织(舌扁桃体) 临床意义 异物容易存留部位 食管异物常见体征 对喉腔的影响
咽壁的构造 由内到外分为4层
黏膜层
鼻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口咽-复层鳞状上皮 喉咽-复层鳞状上皮
咽的淋巴组织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
小儿腺样体较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成年则消失 腺样体不萎缩反而肥大,称为增殖体,即腺样体肥大
咽的淋巴组织
腺样体影像比较 评估指标
咽的生理
呼吸功能
气流通道作用 次要的呼吸气体调温、湿润和清洁作用
吞咽功能
口腔前期
口腔期 咽期
食管期
共鸣作用
随意控制 非随意控制
喉的解剖
喉室发育异常---喉气囊肿
喉的生理
呼吸功能 发声功能
保护功能与反射机制 屏气作用
声门裂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喉阻塞的易发部位
人体的唯一发声器官 声带的张力和长度影响其振动频率
决定声调高低
吞咽时的喉入口关闭动作 异物误入喉部时的反射性喉痉孪 “迷走神经反射”问题
屏气时声门紧闭,呼吸暂停,控 制膈肌活动
神经:
嗅神经 感觉神经
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
鼻窦
4对,左右成对,但不一定完全对称
上颌窦:最大,居上颌骨内 额窦:居额骨内 筛窦:气房(筛迷路),居筛骨内 蝶窦:居蝶骨内
根据所在部位,分为前、后2组
鼻窦
前组
上颌窦 额窦
上颌骨、上颌窦的发育程度与颌面外形特征 额骨、额窦的发育程度与颌面外形特征
前组筛窦 筛顶-颅前窝底
外形:
基底向下的三锥体,上窄下宽 构成:骨,软骨,皮肤
外鼻
血管
鼻腔
鼻前庭:皮肤结构与临床意义 固有鼻腔:二孔四壁 内壁---鼻中隔,构成,Little’s area
血管构成特点与鼻出血
外壁---上颌窦和筛窦内壁,鼻甲与鼻道
鼻腔外侧壁
鼻甲
上 中 下
最小 鼻丘,蝶腭孔,蝶腭神经 黏膜特点与鼻通气,后端与咽鼓管
环状软骨下缘 (第6颈椎水平) 起于喉咽下端 止于贲门(距门 齿40 cm)生理 狭窄,分别距门 齿16、23、27、 36 cm
气管、支气管、食管
食管的生理性狭窄
气管、支气管、食管
食管病变及其处理对策
气管、支气管、食管
食管的生理
摄入食物的通道 阻止胃内容物流入食管 分泌保护功能
耳的整体结构模式图
后组
后组筛窦 筛顶-颅前窝底
蝶窦
蝶鞍与垂体
鼻的生理
呼吸功能
鼻腔阻力与鼻周期:与肺泡内压及气体交换;鼻阻塞 温度调节 湿度调节
鼻的生理
嗅觉功能---气味物质颗粒与嗅腺分泌液,嗅纤毛,嗅丝
嗅神经基因表达与嗅觉分辨
鼻的生理
保护功能
鼻毛的作用 纤毛黏液毯 喷嚏的作用
病理反射效应
共鸣作用 鼻窦的作用
减轻重量 缓冲作用
鼓室 立方体,6壁
外壁-鼓膜,紧张部,松弛部 内壁-即内耳外壁, 鼓岬,前庭窗,圆窗,面神经管水平段 前壁-上部的咽鼓管鼓室口 后壁-鼓窦开口,砧骨窝,后壁内侧的面神经垂直段 上壁-鼓室盖,岩鳞裂的闭合问题 下壁-薄骨板分隔鼓室与颈静脉球
鼓室及其内容物
鼓窦
乳突
含气小房,即乳突气房 分型-气化型,硬化型,混合型 上界为硬脑膜板,内侧面为乙状窦骨板
调节中耳气压
防御和保护功能
喉的解剖
喉的软骨
9快,3单3双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勺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喉的肌肉
喉外肌---将喉与邻近组织连接 喉内肌---外展肌,内收肌,其他喉内肌
应用解剖
喉腔
声门上区---喉前庭 声门区---声门裂为最狭窄之处 声门下区---黏膜下组织结构较疏松
外耳
耳郭 软骨被覆皮肤,皮下组织很少,皮肤与软骨膜结合较紧,血管表浅
疼痛问题 血肿和渗液的吸收较难;冻疮;外伤的后果
外耳道
长约24~35 mm 软骨段-外1/3,皮肤有毛囊、皮脂腺、耵聍腺 骨段-内2/3 峡部-异物容易嵌顿处
疼痛问题及其与耳廓牵拉的关系
中耳
分部
鼓室 鼓窦 乳突 咽鼓管 茎突
中耳
咽鼓管
长约35 mm
鼓室口与咽口
骨段-外1/3,软骨段-内2/3 婴儿、儿童-短粗平直,几近水平位 成人-二口相对位置相差
1.5~2.5 mm,约15度角
内耳
又称迷路
骨迷路
耳蜗 ---骨蜗管,蜗轴,骨螺旋板 前庭 ---前庭嵴,椭圆隐窝,球状隐窝 半规管---外,前,后;壶腹、单脚、总脚,5个开口通于前庭
咽的应用解剖
咽的侧面观
应用解剖
咽的分部
鼻咽(上咽) 口咽(中咽) 喉咽(下咽)
咽的分部
鼻咽
比邻关系-后鼻孔,软腭,蝶窦,颈椎1~2,口咽 重要结构-腺样体(咽扁桃体),咽鼓管开口
咽鼓管隆突,咽隐窝,破裂孔 临床意义-鼻咽癌,中耳炎
咽的分部
口咽
比邻关系-口腔,鼻咽,喉咽,颈椎2~3 重要结构-咽峡部,扁桃体窝,腭扁桃体
鼻腔外侧壁
鼻道
上 后组筛窦开口,蝶筛隐窝与蝶窦开口引流 中 额窦开口,前组筛窦开口,上颌窦开口;
钩突与筛泡,半月裂孔,筛漏斗 下 鼻泪管开口,上颌窦穿刺点
鼻窦开口
前组 后组
鼻腔
顶壁-前颅窝,筛板与筛孔 底壁-硬腭
鼻腔
鼻腔黏膜:
呼吸区:鼻甲与鼻中隔大部分黏膜 嗅区:上鼻甲内侧面及与其相对应范围的鼻中隔黏膜
固定胸腔内压,增加腹压,以利一 些需要使用大力的动作
气管、支气管、食管
气管的应用解剖
始于环状软骨下缘, 15~20 个不完整气管 软骨环, 止于气管 隆嵴
气管、支气管、食管
气管、支气管的生理
通气及呼吸调节功能(气体交换通道) 清洁功能 免疫功能 防御性咳嗽和屏气反射
气管、支气管、食管
食管的 应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