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目巫山平乡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院河海学院业地质工程生胡正兴
号0312
指导教师唐红梅
、选题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源自实际工程项目的模拟设计
,使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滑坡及防治的现状.理解和掌握常用的滑坡治理的基本概念、
原理、思路、方 法
和工程措施等,熟练运用数学、力学和计算机知识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工程造价预算和数据、图 纸处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实际工程项目实
施的基本要求、过程等,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进入土木工程领域从事相关的教学、 和生产服务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其产生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致使预 测困难,治理费用也较昂贵,且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工程问题之一。
近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 开展以来,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 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与科技进步,对滑坡体的加固措施向复合型、轻型化、小型化和机械化施工方向发展,土锚钉、加筋 土、格构锚固等防治措施也相继应用于滑坡治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科技人员在深入研究各类滑坡的作用因素和形成条件的同时 规律的研究,为预防滑坡奠定了基础。
规律,以及滑坡分布的地震,气象水文, 人为活动规律。
经济发达国家已完成全国以及重点灾害区的 滑坡分布图和灾害预测图,以指导国土的开发和利用,对国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 提高防灾意识,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
内部力学特征,增大抗滑强度而使变形终止;三是直接阻止滑坡的起动发生。
滑坡治理措施主要有:抗滑挡土强,抗滑桩,锚固工程。
辅助措施有:排水工程,削坡减载、反 压固脚,前缘护脚等。
还可以采取绕避,岩土强度加固法,抗滑明洞,柔性防护工程等治理方法。
三、主要研究内容
详见设计说明。
每位同学应根据滑坡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对该滑坡进行治理施工图设计。
稳定性计算,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方案进行具体的计算和设计、 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预算等,同时培养学生处理类似工程的能力。
课题任务要求:本毕业设计为导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
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综
科研开发 20年来,特别是
防治工程措施也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向轻型化、
小型化方向发展,随着机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
,70年代以后重视了滑坡分布
铁路部门在全国铁路沿线的滑坡调查的基础上,
总结了滑坡分布的构造控制滑坡规律, 地层岩性
总体说来,滑坡的工程防治主要有三个途径
是终止或减轻各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二是改变坡体
滑坡 防护工程
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以及工程素养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具体如下: 熟悉滑坡治理工程的一般程序和技术要求,熟悉设计必须遵循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掌握滑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
能熟练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案比选; 能熟练进行防治工程结构设计计算;
能熟练绘制工程施工设计图和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工程预算。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方法:传递系数法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滑坡的稳定性计算 采用折线型滑动面计算公式,剩余下滑力计算按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
实施方案:
综合分析滑坡复活变形机制和变形特征、各种情况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危害性,建议对该滑 坡实施以抗滑支档为主,辅以地表排水和生物治理的综合防治方案。
13. 《三峡工程库区典型和大型崩塌滑坡形成条件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报告》 14. 《重庆市三峡库区巫山县平皋乡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001 15. 张倬元,王仕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地质出版社.1993. 16.李廉锟■结构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2. 3. 4.
5
. 6
. 7. &
9.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5029-200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10-201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11 《边坡工程处治技术》,赵明阶、何光春、王多垠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地质灾害控制与理论》,陈洪凯、唐红梅等编,科学出版社, 2011,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 (DZT0223-2004)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5029-200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CJ /T8— 97)(1997) 2008) 2008) 10. 《重庆市市政工程计价定额》渝建发( 11. 《重庆市建设工程计价定额》渝建发( 12. 《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渝建发 17号 17号 [2006]47 号 1、 2、 熟悉地勘报告,培养对地勘报告的阅读和使用;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