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课件.ppt
工
之一,灭火救援、恪尽职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良好的消
作 防安全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前
的
提。“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 山”,我们既要做好灭火救援工作,更要注重安全防
意 范工作。努力做好消防社会化的普及工作,不断提高
义 全社会预防和抗御火灾以及其他事故灾害的整体能力。
1、冷却法。 2、窒息法。 3、隔离法。 4、抑制法。
引火源 可燃物
燃烧过程 中的链式
反应
助燃物
1、冷却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 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 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水就 是一种具有很好冷却效果的灭火剂)。
工
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从根本上防止火灾发生。
作
➢在做好火灾预防的同时,努力加强多种形式消
的
防队伍建设,指导各种消防队伍开展灭火训练, 制定灭火预案,进行灭火演练,着实提高灭火救
方
援能力。
针
落实“专群结合”原则
④
消
➢在火灾预防方面,各单位和公民应自觉相关消防 法规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学习消防知识,增强消
②
消
① 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防
② 保护公共财产安全
工
③ 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
④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的
⑤ 减轻战争造成的火灾危害
作
⑥ 减轻地震此生火灾的危害
用
⑦ 打击放火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消
➢把预防火灾放在消防工作的首位,贯彻执行消
防
防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制定落实各项防 火制度和措施,加强消防社会化普及工作,积极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 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
(三)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1、火灾初起阶段
产物:水汽、二氧化碳、少量一氧化碳 1400
温度:火焰温度≥500℃,室温略有上升 1200
2、火灾发展阶段
1000 B
温度(℃)
产物:烟、毒性气体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消防工作概述 二、火灾基本常识 三、灭火基本常识 四、火灾逃生知识
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
①
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消防 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消
防 防部队作为维护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
2、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 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泡沫灭火的主要作用就是窒 息)。
3、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 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火场上的破拆就是属于这种方法)。
4、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 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 反应终止。(卤代烷灭火剂和干粉具有抑制灭火作用)。
(二)灭火器的种类
水 泡沫 干粉 卤代烷 二氧化碳 FM200(七氟丙烷)
(三)不同种类的火灾选用不同的灭火器
扑救A类火灾: 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扑救B类火灾: 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扑救C类火灾: 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扑救D类火灾: 应由设计部门与当地化验室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可燃物 木材、汽 油、液化 气等
(二)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 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 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 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 丙烷、氢气火灾等。
防
防安全意识。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法进行监督,履行
工
相关职责,消除火灾隐患,做好火灾预防。
作
➢在消防组织方面,要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体,以专职消防队与义务消防
的
队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为补充。
原
➢在灭火救援方面,各单位积极配合,以消防部门
则
为主,认真组织开展火灾扑救工作以及火灾事故调 查工作。
800
600
温度:环境温度可达到500℃以上,上 层气温达到400-600 ℃---轰燃
400
3、火灾下降阶段
200
产物:氢气、甲烷
0
温度:室内温度下降到500℃左右,突
初起
然引入较多新鲜空气---爆燃
4.熄灭阶段
温升图
A 轰燃
全面发展
C 下降 阶段
(四)火灾的一般原因
1、人的因素(如放火、乱扔烟头、违章用火用电等) 2、设备的原因(如超负荷用电、线路缺乏维护检修等) 3、物料的原因(如易燃易爆品) 4、环境的原因(如雷击、自燃) 5、管理的原因
(五)火灾的预防原则
▪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 严格控制火源; ▪ 采用耐火建筑; ▪ 阻止火焰的蔓延; ▪ 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 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 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第三章 灭火基本常识
(一)灭火的基本方法
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就可以使燃烧熄灭,最 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危害。根据燃烧原理和灭火作战实践,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
扑救带电火灾: 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四)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将安全梢拉开。 2、将皮管朝向火点。 3、用力压下把手,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将干粉
射入火焰基部。 4、熄灭灭后并以水冷却除烟
(五)灭火器的配置原则 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显眼易
操作处)。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
第二章 火灾基本常识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上、空间上失去控制的一种燃烧。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 发生的放热反应,通
明火、高温 电火花等
常伴有火焰、发光
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的必要条件:又 称燃烧三要素。即, 可燃物、助燃物(氧 化剂)和引火源
空气、氧气、 高锰酸鉀、 过氧化鈉等
(六)其它灭火器材设备
1、室外消火栓系统; 2、室内消火栓系统;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泡沫灭火系统; 6、气体灭火系统。
灭火基本常识-几种常见消防设施
▪ 室内消火栓
▪ 火灾自动报警按钮
▪ 自动喷水喷淋头
自动报警探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