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标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9-06-24T16:13:28.9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龙江燕雷冬梅[导读] 摘要:企业运营需要满足多个行业标准和相关方要求,需要建立多个管理体系并实施运行,但多个体系并行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亟需建立一套更合理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山西永济 044502
摘要:企业运营需要满足多个行业标准和相关方要求,需要建立多个管理体系并实施运行,但多个体系并行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亟需建立一套更合理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就解决多体系并行带来的问题探索一套解决方案,即建立多标一体管理体系,将多个标准融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过程中,用一套文件制度、一套表格满足多个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活动。
关键词:多标一体;业务流程;行业标准;管理体系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纷纷依据行业标准、相关方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以促进企业管理和技术全面进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质量可靠、满意的产品。
1 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目前企业运行的主要管理体系有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等,各体系都建立了自己的体系文件,并通过了第三方认证。
这些管理体系经过长期的运行和实践,为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多效益,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各管理标准自成体系,没有很好地聚焦客户,忽略了原本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建设,体系之间相互融合性差,文件接口不清,多“体系”交叉运行,体系审核重复进行,带来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加重了基层管理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仅贯标的实际效果可能被忽视,同时也影响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1 多个管理体系并行,与业务体系不能协同。
企业在导入各个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时,往往是为了导入而导入,为了认证而构建体系,没有真正融合自身经营发展的特点。
在推行管理体系时忽略了企业本身的业务重点,造成管理的重复和浪费。
1.2 各体系管理范围不同,共同要素交叉重叠,相互关联部分协调性差,缺乏全局统筹。
不同的管理体系由各专业职能部门分管,这些标准都有一套完善的文件和审查方法,范围纵横交错,多套“体系”交叉运行、接口不清晰甚至冲突。
各认证体系之间与企业既有的业务体系相互脱节,业务重点没能有效指向企业经营目标。
1.3 多套管理体系并行,加重基层管理负担。
多套管理体系其审核标准不同,运行时各自都具备一套完整的体系文件、表格记录,造成记录表单庞杂繁多,各种审核、检查活动频繁开展,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容易使基层员工出现抵触心理和敷衍了事的情况,影响体系运行效果。
综上所述,多种管理体系单独运行存在较多弊端,建立多标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系是现在乃至今后几年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2 建立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
2.1建立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高管理效率。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多个管理体系相互融合在每个阶段的业务中,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运行,在战略管控部门设立体系办公室,从战略层面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资源,并对各业务单位的体系工作进行协调,各专业体系管理单位依据各标准要求及相关方要求,按照企业主业务流程,对体系工作进行精准定位,深挖管控模式,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1.1 各管理领域可以优势互补。
在统一的规划和管控下,各业务阶段设置过程老板,对本过程进行全程管控和协调,各管理领域推跨越部门墙甚至拆除部门墙,按照企业主业务流程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业务流程接口通畅,融合后其管理优势更加明显,可相互取长补短。
2.1.2 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体化管理体系从多个标准、多个角度进行管理,出现问题后可从多重维度进行全面分析,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并以PDCA的管控模式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
2.1.3 降低管理和认证费用,促进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
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后,可寻求一体化审核公司开展审核活动,通过一体化审核,一次审核,获得多张认证证书,企业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较少的时间,达到多个目标,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检查和审核过程中,基层单位仅需拿出融合后的这一套管理体系文件和表格记录,即可完成审核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2.2 建立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思路。
探索建立一套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出发,围绕公司业务流程,采用过程方法、风险思维、精益思想、两化融合、归零管理等理念和方法,借鉴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将多个管理体系融合在企业各个业务流程中,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各项专业标准要求,并覆盖企业整体、实现企业管理系统整体优化的经营管理体系。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等专业管理体系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在统一的管理构架下运行,从而在一个企业内形成用一套制度文本支持全方位管理、使用共有要素并能够有效运行的单一集约化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