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2亿条塑料编织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2亿条塑料编织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2亿条塑料编织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 (5)第二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9)第三章场址选择 (10)第四章技术和工程方案 (18)第五章节能减排与合理利用能源 (30)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劳动安全、职业卫生与消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节能与节能措施 (45)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与人力资源配置 (48)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第^一章财务效益分析 (55)第十二章风险分析 (60)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62)第一章总论1•倾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年产2亿条塑料编织袋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1.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3、《一般工业项目项目建设书编制大纲》1.1.4项目提出的理由某市水泥产业集团是由某水泥有限公司、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某纸塑包装有限公司、某星光建材有限公司、某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形成的有限公司,总部经济设在某。

近几年由于某经济迅速增长,建筑业发展势头迅猛,水泥需求量巨大,初步估算年需求量在1000万吨左右,某水泥有限公司取得了水泥原料石灰石矿60年的开采权,作为水泥的包装产品,塑料编织袋需求量很大,每年在2亿条以上,在此情况下,某市水泥产业集团决定投资10000万元,新建年产2亿条塑料编织袋和总部经济项目是适时的。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工业园区。

122建设规模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2亿条塑料编织袋项目,年销售收入达到18000万元。

1.2.3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1.5年,即2011年7月〜2012年12月。

1.2.4建设内容厂区总占地53333.3平方米(约80亩),总建筑面积33500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车间、总部经济办公楼、生活设施和宿舍楼等。

1.2.5投资规模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8000万元, 流动资金需求为2000万元。

1.2.6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

1.2.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经调查研究和测算,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主要经济指标表1.3结论及建议1.3.1结论1、此项目采用技术先进、能耗低、产品质量好的工艺生产编织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同时也将推动某市及周边地区编织袋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编织袋工业的健康发展。

2、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

3、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 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

4、此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为市场提供优质商品编织袋,可满足工业、农业、粮食等行业对编织袋的需求,对当地的经济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原料资源丰富,质量优良;投资成本低,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厂址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

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某省包装行业结构调整。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2.1宏观经济环境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城镇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塑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20年人均GDP比2010年翻一番。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以改善住、行条件为特征的新的消费结构升级已经启动;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化的投融资活动相当活跃,市场导向下的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明显。

这种由市场主导,以消费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特点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将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塑编产品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

2.2市场分析现在是某市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编织袋工业必须保持快速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适应日益提高和变化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对优质、高性能编织袋的需求。

同时,随着国家和某省对编织袋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也为产品竞争力强、经营管理好的编织袋企业创造了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建年产2亿条编织袋项目建设工程拟采用行业较先进的节能型编织袋生产技术,生产包括水泥编织袋在内的编织袋。

该企业的编织袋市场主要分布在某和某,其中主要市场定位于某市场。

某是某省水泥等生产、消耗的主要地区,随着某和某市场定位地区国民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优质编织袋供需将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某市水泥产业集团新建年产2亿条编织袋项目工程的建设,将促进某省和某地区编织袋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某省和某地区塑编袋的产量,满足某省和某地区等市场定位地区经济发展对优质编织袋的需求,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其产品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2.3市场风险及应对策略因为本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为水泥编织袋等工业包装袋。

针对国家为预防泡沫经济,已出台相关的限制政策,将可能对建筑行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一可能性特作如下分析:首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一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绝对不会改变,经济社会将会一天比一天进步,只要社会有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人均GDP社会有提高和增长,对编织袋的需求总量就会逐年上升,整个某省市场都可作为某市水泥产业集团的主导市场。

其次,国家对农业的优惠政策将会持续,新农村建设将会蓬勃发展,产生更多市场机会;其三,房屋开发将会分为两大板块,其一是以高端消费为主的高档住宅楼,其二是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导的普通房屋建筑将会大量修建,水泥等相关建材产品需求量仍然会保持稳定。

由于具有以上所述优势,所以,某市水泥产业集团新建年产2亿条编织袋项目,其市场空间广阔,前景乐观。

2.4建设规模根据某市水泥产业集团建设项目原料资源、建设场地、供配电、给排水等条件,再结合考虑到市场和资金情况,拟建规模确定为年产编织袋2亿条。

第三章场址选择3.1场址所在位置现状3.1.1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场址位于某市某工业园区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项目土地权属类别为工业用地,占地面积为53333.3平方米。

3.1.3场址现状建设场地地势平坦,厂区内新设计道路、出入口与工业园区道路有机相连,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3.2场址建设条件3.2.1地质结构1.地貌:场地位于某市应山城区盆地东北部,地貌上属河流堆积成因形成的堆积准平原地貌,原始阶地地形明显。

表层现状为建筑物及回填土层。

2.水文地质:根据场地水质分析结果资料,建筑场区范围内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对建筑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地震烈度:根据建设部建抗(1993)13号《关于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关规定的通知》和省建抗(1993)44 号《关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规定的通知》,本工程设防裂度要求为8 度。

4.地基土工程地质评价: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

根据第一人民医院地质勘察报告,地基土主要有人工填土、耕填土和冲洪积、湖积(沼)相堆积层组成,地质物理力学性质一般或较好,周围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皿类建筑场地。

3.2.2当地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某市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冷暖适中,冬干夏雨,雨热同季,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3-16C之间,北部为13-14C冲部为14-15C , 南部为15-16C ,南北温差2 C。

一年中,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 2.3 C;最热多在7月,月平均气温27.9 C。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6 年1月30日,为-16C;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9年8月23日,为41.6 C。

平均无霜期在201至24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940至1040毫米之间。

极端降水最多年出现在1980年,年降水量13303毫米,最少年出现在1978年,年降水量497.7毫米。

年日照时数为2083小时,最多年份在1978年,为2300小时,最少年份在1982 年,为1713小时。

花山水库库区年平均气温15.7 C,日平均气温0 C 以下,年均55天,日平均气温35 C以上,年均为13天,年降水1000 毫米,太阳总辐射量110千卡以上,年均无霜期227天。

2、水文条件某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流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337条,总长2418.5公里,均属间歇性河流,总流域面积243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2%,。

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

年平均降水量990毫米,平均径流深351.6毫米,平均地表径流量9.2亿立方米。

在时空分布上,降水量集中在5至8月;在地理分布上,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在气候成因上,丰水年十年一遇,枯水年五年一遇。

境内地下水资源贫乏,为无统一地下水体的贫水区,地下水量为2726万立方米。

因地表为丘陵地带,分布极不均匀,虽部分低洼地区有地下水,但水位低, 储量小,对农田灌溉无开发价值。

3.2.3公用设施依托条件1、给水该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道供给,市政供水管道已敷设至项目附近,只需接入供水管道即可保证项目的正常用水。

2、排水该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道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汇集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3、供电该项目用电由某市供电公司供给,市政供电线路己敷设至校址周边,只需接入10KV市政供电线路即可,电力供应有保障。

4、电讯项目所在区域以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高速宽带为主形成高效迅捷的通讯网络,各类信息能够及时传输交流,可为该项目提供便利的基础条件。

5、消防某市消防大队根据火灾危险性类别和重点单位、工商企业、人口密度、建筑状况以及交通道路、水源等实际情况划分消防区,以“消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组织消防。

整个园区消防给水以城市自来水为主,消防设施按防水规范要求设置,沿城市主干道每隔120米设一消火栓,次干道每隔150米设置一消火栓,以确保火情发生时能及时灭火,降低损失。

该项目的消防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计、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