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阿甘正传》的意识形态解读首先,这么一部世界闻名的经典之作,就不需要再喋喋不休的说它有多成功和它取得了多少的大奖以及它众所周知的电影情节什么的。
影片中最突出和成功的一点就是意识形态的运用,所以这里重点要说的是《阿甘正传》里旗帜鲜明的意识形态。
关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意识形态电影批评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的电影批评理论。
20世纪6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和《电影力》的左倾政治取向,引起了电影理论和批评的改观,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深刻影响了西方电影批评理论。
1969年,他发表的《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强调指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文化和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功能是向个体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使个体接受现存社会规范和社会结
构,在生产关系体系内“自愿”接受社会角色,以非武力或非强迫的方式迫使个体服从现存社会关系。
1970年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电影基本装置的意识形态效果》和让·路易·柯莫里的《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意识形态电影理论的确立。
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强调,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无论就电影的生产机制、电影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以至电影的基本装置而言,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电影既受制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也再生产这种意识形态。
《阿甘正传》意识形态的解读
影片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只有75被人称作“傻瓜”的美国青年,然而他正直、善良,创造了许多常人无法实现的奇迹。
他的生活经历贯穿了美国50年代到80年代。
该片不仅提及了这段时间里著名的历史事件,而且以阿甘的独有经历带给观众心灵上的慰藉。
同时,影片体现了鲜明的美国社会意识形态,也展现了意识形态的运用对电影成功的巨大作用和对观众的有效影响。
一、种族和解
该片对种族问题的关注是花了大笔墨的,可以说阿甘在影片中充当了种族之间的调解者。
影片有多处明显体现种族问题的地方,这里就截取两处作为例子。
一是阿拉巴马大学校长乔治.华盛顿拒绝两名黑人学生人校学习,当时肯尼迪派出国民警卫队与之对峙,乔治.华盛顿才勉强退让。
该片把阿甘嵌入到了这个历史事件当中,阿甘从众多围观的白人中走出来,很自然地把黑人女学生掉在地上的书捡起来还给她。
影片虽然只是给主人公设置了这样一个微小的动作,但传达出的意义是深远的。
二是阿甘和黑人布巴之间的友情。
布巴总是不停地和阿甘说他捕虾的梦想,而阿甘在叙述中也总是说布巴是他的“最好的好朋友”。
丹中尉有一次问他俩是否是双胞胎,阿甘和布巴相互对视片刻,很认真地回答他们没有亲戚关系。
发问者的有
意调侃,回答者的严肃认真,让人深思。
还有退役后的阿甘为了完布巴的遗愿,把所有积蓄都投入了捕虾业。
捕虾成功后,他将一半的收入分给了布巴一家,改变了他们的阶级地位。
阿甘在捕虾失败之时曾去一所黑人浸礼教祈祷,成功后的他将部分财富捐赠给这所黑人浸礼教。
影片在这一情节的设置让白人和黑人之间又多了条联系的纽带,而无疑阿甘就是影片中的这条闪光的纽带。
二、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阿甘正传》不仅是一部励志片更是对战后美国社会价值变迁的回顾和总结,它倡导一种传统的,带有宗教色彩的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回归。
”
1、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阿甘虽然智商不高,生活在单亲家庭,但是母亲对他正确的教育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阿甘和母亲相依为命,他是母亲的骄傲,当得知母亲生病之后,正在捕虾的阿甘一头扎进水中,迫不及待地回到母亲身边。
同样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珍妮,从小忍受父亲的酗酒,猥亵,导致珍妮反叛的性格与最后的沦落。
最后当阿甘也和珍妮结婚组成家庭,使她终于回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家庭生活。
即使是影片最后小阿甘也失去了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
由此看来该片关注了美国单亲家庭问题,倡导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2、保持宗教信仰
影片多处涉及到宗教信仰的问题,得救后的丹中尉成为失去双腿的残疾人,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埋怨阿甘从战争中救出自己。
他经常问阿甘:“你找到你的上帝了吗?”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人在信仰上出了差错。
最后在暴风雨过后,丹中尉终于平静下来,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衷心地感谢阿甘的救命之恩,用阿甘的话讲就是“他已经达到了和神的和谐。
”阿甘去教堂祈祷捕虾顺利,并捐助黑人浸礼教等等情节都表明该片倡导美国民众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三、妇女解放
即使影片抹去了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痕迹,只是单纯的阐述阿甘和珍妮彼此交错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不能够阻挡观众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
珍妮是从小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而后反叛主流、吸毒的迷途者,她代表了反抗社会和不公平待遇的社会底层妇女。
小时候要躲避不幸的家庭生活,长大后为成名、做民谣歌手、反战等等,珍妮始终在不断地抗争着。
尽管珍妮不停地抗争,但却没有阻止自己走向堕落和毁灭。
虽然影片给了珍妮一个美好的结局,与最爱她的阿甘结婚组成家庭,但是这看似美好的归宿下,折射出了妇女解放的道路的任重而道远。
四、跑步前进的人生
小时候的阿甘腿脚不灵便,需要带着脚撑走路,每次受到欺负时,珍妮都要他快跑。
第一次的快跑,不仅使阿甘摆脱了同学的欺负,还使他打破了脚撑的束缚,自由地奔跑。
从此之后跑步成了阿甘的特长,他进了橄榄球队从而顺利进入大学并毕业;他因为跑得快而在战场上幸免于难还救了多名战友成为战斗英雄;他跑遍了整个美国而成为许多人在精神上的崇拜对象。
因为从未停止过奔跑,阿甘成就了自己也影响了他人。
影片想要通过阿甘的奔跑,告诉观众跑步前进的人生将是精彩不断的,你不会预料到下一个路口会是什么景色。
就像阿甘母亲说的那样“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下一颗将是什么味道”。
结语
利用电影来传达某种意识形态的做法由来已久,《阿甘正传》以它独特的取材以及巧妙的意识形态运用传达出种族和解、社会价值观的回归等方面的意识形态,使得这部影片做到了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从而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