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汽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一、仪器设备简介
流程如图,冷空气由风机13,经孔板流量计11计量后,进入换热器内管,并与套管环隙中蒸汽换热。
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
空气的流量可用控制阀9调节。
1
、蒸汽发生器 2、蒸汽管 3、补水口 4、补水阀 5、排水阀 6、套管换热器 7、放气阀 8、冷凝水回流管 9、空气流量调节阀
10、压力传感器 11、孔板流量计 12、空气管 13、风机
二、试验目的、任务
1、掌握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 的测定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A 和指数m 、n 的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对α准数关联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1、实验原理:
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式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
Nu=A·R e m ·P r n ·G r p
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 r 准数可以忽略,故
Nu=A· R e m ·P r n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 、n 和系数A 。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 e m 和P r 分别回归。
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
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在两边取对数,既得到直线方程:
lg(Nu/P r 0.4)=lgA+mlgR e
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带入方程式中,则可得到系数A ,即
A=Nu/(P r 0.4·R e m )
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式。
应用微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A 、m 、n 。
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 、Re 、Pr 的数据组。
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
R e=duρ/μ, P r=cpμ/λ, Nu=αd/λ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准数的值。
根据定性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对应的Pr准数值。
同时,有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
进而算得Nu准数值。
牛顿冷却定律:
Q=α·A·Δt m
式中:
α——传热膜系数,[w/m2·℃]被加热流体体积流量,m3/s
Q——传热量,[w]
A——总传热面积,[m2],A=πd i l
Δt 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量Q可由下式求得:
Q=W·C p(t2-t1)/3600=ρ·V C p(t2-t1)/3600
式中:
w——质量流量,[kg/h];
C p——流体定压比热,[J/kg℃];
t2、t1——流体进、出口温度,[℃];
ρ——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
V——流体体积流量,[m3/h]。
流量测量:测定孔板压降R(Pa),查孔板Q—R流量曲线。
2、实验步骤:
(1)实验开始前,先弄清配电箱上个按钮与设备的对应关系,以使正确开启按钮。
(2)检查蒸汽发生器中水位,使其保持在水罐高度的1/2—2/3。
(3)打开总电源开关,看其是否正常。
(4)实验开始时,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并接通蒸汽发生气的加热电源,打开放气阀排气。
(5)将空气流量控制在某一值,待数值稳定后记录(温度值和压差计读数)。
改变空气流量(8—10次),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6)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电源,再停风机,清理现场。
注意:
①实验前,务必使蒸汽发生器液位合适,液位过高,则水会溢入蒸汽套管;过低,则可能烧毁加热器。
②调解空气流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保证湍流状态,压差计读数不应从0开始。
实验中要合理取点,以保证数据点均匀。
③每改变一个流量后,等读数稳定后再测取数据。
④排除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实验过程中定期排放。
⑤开风机前先开旁路阀值最大,风机不要在出口阀关闭下长时间运行。
四、基本要求
1、每组五个学生要分工协调配合进行实验。
2、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用测定的对流传热系数数据检验通用的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了解通过实验得到描述过程规律经验公式的方法;了解强化传热过程的措施。
五、实验内容、重点、难点
1、实验内容:掌握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
2、重点:通过实验提高对α准数关联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难点: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六、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1、实验数据:
(1)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
(2)求出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
七、成绩评定
1、成绩评定方法:
(1)、正常情况下的学生的实验成绩应按学生的实验操作、纪律、实验报告三个方面
(2)、实验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没有实验成绩或成绩不及格。
A、不参加实验者;
B、没有完成实验报告者;
C、报告内容过于简单、错误显著者;或抄袭者。
(4)、课内实验,其学生的实验成绩可视为平时(作业)成绩。
2、评定标准:
(1)、操作认真、无误;遵守纪律;实验报告格式标准内容翔实、语言规范;问题分析透彻、明了;对实验掌握好。
可给优;
(2)、操作认真、无误;遵守纪律;实验报告格式标准、内容翔实、语言规范;问题分析比较透彻、;对实验掌握较好。
可给良;
(3)、操作较认真、无误;较遵守纪律;实验报告符合要求、内容翔实;有问题分析;对实验掌握尚可。
可给中;
(4)、操作基本认真;较遵守纪律;实验报告格及内容尚可;问题分析简单;对实验掌握一般。
可给及格;
(5)、操作不认真;实验报告格及内容简单、语言规范;问题分析差;对实验掌握不好。
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