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化学备课组以落实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和重点,积极探索学科智慧课堂的教学特色。
加强科组建设,把教研组建设成学科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同时调动本组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的教学效果。
工作要点
1.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教学常规
加强科组的集体备课、作业批改、专业研修、资源建设等各项常规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建设科组文化。
集体备课时要求主备教师在备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对教学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发言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重难点、课时内容分配、施教策略以及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业设计、注意事项等,备课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
加强备课组相互听课制度,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使组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研究氛围。
完善备课组资料整理,比较完整地整理并保存教学资料。
保证科组做到四统一(统一授课思路,统一进度,统一考题,统一作业及评价标准)
2.加强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科组开展读书分享制度,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教育教学书籍,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每学期要求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于学期末在科组分享。
(2)科组的专业研修活动每月至少二次,活动内容主要以某专项能力提升为主题,每学期确定不同的研修主题,对每个主题进行研修的系列规划。
本学期确定的研修主题为说课能力和“命题能力提升”。
以命题能力提升为例,分为解题(教师解历届中考和模拟题——训)、讲题(组内讲题——研、训)、命题(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教)、评题(备课组教研组考后评题——研、训)等系列环节。
(3)勤于动笔,对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反思,每学期应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
3.重视化学用语教学,狠抓落实,力争全体学生达标。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于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也十分重要。
化学用语的教学,教师要通过考虑精心组织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书写训练中严格要求,做到巩固准确的记忆,反复练习,提高学习兴趣,才能把化学用语掌握好。
把化学用语分散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去,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不断地根据事实记忆有关化学用语,经多次反复进行识记,到讲授有关化学用时,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就会提高化学用语的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学生输在化学学习的起跑线上。
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
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应按要求放置在固定的柜子,各种标签要保证清晰完整。
加强对易燃、腐蚀等物品的管理。
危险品应贮存于专柜内。
要严格领用手续,随用随领,严格控制领用量,并做好使用记录,不
准在实验室以外任意存放。
每天检查门、窗、水、电、气等,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损失。
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学习实验的规则、制度、要求,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节约损耗品,避免损坏仪器。
5.教学进度
第一周(9.3--9.7)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二周(9.10--9.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三周(9.17--9.21):第一单元测试空气
第四周(9.24--9.28):氧气、制取氧气
第五周(9.25—9.30):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
第六周(10.8--10.12):月考测试元素
第七周(10.15--10.19):元素单元检测
第八周(10.22--10.26):护水资源水的净化水的组成
第九周(10.29—11.2):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检测爱
第十周(11.12--11.16):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19--11.23):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二周(11.26--11.30):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第十三周(12.3--12.7):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十四周(12.10--12.1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五周(12.17--12.21):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十六周(12.24--12.28):下册金属材料
第十七周(12.31--1.4):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十八周(1.7—1.11):下册金属资源的保护第十九周(1.14--1.18):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21--1.25):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