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边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 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C. 他心急如火地雇了一只小船,渡过太湖。

D.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答案】 B【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

A、C、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撑柄布伞去看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迷蒙的雾气里淡去了轮廓,溶成一片。

小河依然流淌,雨滴击起一圈圈涟yī,不等散开,便已消逝,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

美丽,在刹那间成为永恒。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轮廓(________)涟yī(________)刹(________)那(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开落”中在文中的意思是()A.开始凋落B.张开和收落C.(花的)开放和萎谢(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答案】(1)kuò;漪;chà(2)溶成一片;融成一片(3)C(4)比喻;拟人【解析】【分析】(1)需要注意“漪”的书写,这个字是一个易错字,还有“刹”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chà”。

(2)“溶成一片”---融成一片。

融: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溶: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

(3)结合前文“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可知“开”即花开,“落”即花谢。

故选C。

(4)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的判断。

“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此处将雨滴敲打在岩石上比作美丽的花,又写“容不得半点犹豫”,所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kuò;漪;chà;⑵溶成一片;融成一片;⑶ C;⑷比喻;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青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chuī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找出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答案】(1)青;清(2)比喻【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

⑵这句话把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是踊跃的铁的兽脊,因此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青;清。

⑵比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⑵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wǔ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hé。

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碾过________ wǔ________住干hé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niǎn;捂;涸(2)等侍;等待(3)蜷曲而收缩(4)拟人;排比【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碾过”:压过去。

“碾”读“niǎ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捂”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干涸”: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等待”: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犹等到。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从上文“卷起”的意思分析,“蜷”的意思是“蜷曲”;“缩”的意思是“收缩”。

所以“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蜷曲而收缩。

(4)“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拟人;“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排比。

故答案为:⑴ niǎn ;捂;涸;⑵等侍;等待;⑶蜷曲而收缩;⑷拟人;排比【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要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辨析理解。

5.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①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wǎn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②________、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wǎn婆娑________然(2)依次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挺直纵横决荡B.挺拔纵横开阖C.挺直纵横开阖D.挺拔纵横决荡(3)结合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横斜逸出:________。

②伟岸:________。

(4)选段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1)pò suō;宛(2)D(3)形容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魁梧、高大(4)拟人、比喻、排比、反问。

【解析】【分析】⑴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

婆娑:pó suō 盘旋舞动的样子。

“宛然”要和“婉”字区别。

⑵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挺拔”指外形,和“坚强不屈”搭配,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搭配“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故选D。

⑶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解释。

横斜逸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伟岸:指魁梧高大。

⑷拟人: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比喻: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排比:但是它却是伟岸11,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反问: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故答案为:⑴① pó suō ;②宛。

⑵D;⑶① 形容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② 魁梧、高大。

⑷拟人、比喻、排比、反问。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选词填空。

答题时应注意,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搭配关系。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⑷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6.下面的文段选自《一棵小桃树》,阅读后,完成各题。

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甲)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受,没有粉的感觉,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乙)笑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