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12.4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判断题)

2018年12.4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判断题)

2018年12.4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判断题)1.全国性的法律一律不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2.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都是自治机关。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议会,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4.《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一部宪法性文件。

(√)5.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侵入、搜查、查封公民的住宅。

(×)6.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7.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

(×)9.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10.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11.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12.我国1982 年宪法及其修正案迄今并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

(√)1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拥有中国国籍的全体公民。

(×)14.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机关负责。

(×)15.在我国,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专职化有利于人大工作的开展。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宪法规定。

(×)18.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19.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4120.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zd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且不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1.全国人大可以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事项的基本法律。

(√)22.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对属于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zd规。

(√)23.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律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24.行zd规与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25.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6.自治条例可以变通民族区域自治法。

(×)27.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在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

(√)28.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案,应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赞同表决才能通过。

(×)29.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对属于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行zd规。

(√)3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决定就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特定事项授权在一定期限内在部分地方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法律的部分规定。

(√)31.法律案有关问题专业性较强,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价的,应当召开论证会,听取有关专家、部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方面的意见。

论证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32.法律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前,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

(√)33.专业性较强的法律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34.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zd规的,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请立项。

(×)35.法律被废止的,除由其他法律规定废止该法律的以外,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36.法律标题的题注应当载明制定机关、通过日期。

经过修改的法律,应当依次载明修改机关、修改日期。

(√)37.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38.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zd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39.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4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主要针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并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原意。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

(×)43.特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

(√)44.居民委员会主任是由政府指派的。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6.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法院负责。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48.我国《宪法》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49.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有权解释宪法。

(×)50.华侨是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51.我国在民国时期不曾颁布任何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5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5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矿藏、水流只能属于国家所有。

(√)55.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5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和普通法律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 ×)57.宪法的实质在于:它表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 √)58.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

(×)59.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6 年颁布的。

( ×)60.1982 年宪法继承并发展了1978 年宪法。

(×)61.1992 年4 月12 日,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条和第二条宪法修正案。

(×)62.国体是指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 ×)63.人民检察院实行双重从属制。

(√)64.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 年。

( ×)65.凡是在我国居住的、年满18周岁的居民就是我国公民。

(×)6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67.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实行民主集中制。

(×)6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69.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不接受其他机关的领导。

(×)7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7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由上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且对它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72.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 ×)73.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74.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义务。

( √)75.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包括立法上的平等权和执法、守法上的平等权。

(×)76.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就是说尽管古代就出现了宪法一词,但我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有了民主的事实以后才产生的。

( ×)77.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消亡而消亡。

( √)78.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79.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

( ×)80.在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 √)8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人身受特别保护,在其担任代表期间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82.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国家主席是与全国人大并列的机构,可以独立行使职权。

(×)83.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体现。

( ×)84.宪法是全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因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85.我国的1982 年宪法已被全国人大修改了三次。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