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土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法1 测量放线测量控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现场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在整个施工期间针对其它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测量控制。
平面控制系统:拟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J2经纬仪及50m钢尺。
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控制,设置直线控制桩,控制桩位置应在稳定可靠、便于施工期间保护及使用方便。
高程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将标高引至各临时水准点上,临时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距离不得大于200m且前后通视,临时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12Lmm(L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
2 田间平整田间及田块平整都采用74kw推土机推土,将高处土方就近推至低处,使场地平整。
推土机推平后,辅以人工整平,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
要求将施工区内的全部树木、树桩、根、杂草、垃圾、废碴以及监理指明的其它有碍物清除干净。
田间平整中无使用价值的可燃物,在指定的地点处烧毁,并有严格的防火措施。
对无法烧尽的清除料,除严重污染的按专门处理外,一般应弃至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渣场,并用开挖料覆盖掩埋,厚度大于0.60m,并不得妨碍天然排水及污染河川。
3 田埂夯填3.1填筑材料夯填土料中不允许夹杂黏土、草、木等有害物质,淤泥或自然含水率高的土料,不适合作填筑土料。
3.2机械选择土方填筑施工前,将根据设计压实度、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本工程压实机具采用2.8kw蛙式打夯机,边角部位采用人工夯填。
3.3土方填筑方法(1)田埂土方铺填作业应从最低处开始,按水平层次进行,不得顺坡铺填。
(2)土料应采取大面积铺筑,以减少接缝。
当分块填筑时,应对块间接轨处的虚坡带采取台阶式的接坡处理措施,或采取将接坡处未压实的虚坡石料挖除的措施。
(3)铺土的最大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的功能相适应,一般不超过200~300mm,具体厚度应由现场试验确定。
(4)每一填土层按规定的施工方法填筑完后,应经监理机构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填筑新土,经验收合格的填筑层因故未继续施工,复工前应进行刨面、洒水处理,并经监理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铺填新土,以使层间结合紧密。
(5)蛙式打夯机夯筑时的行走方向应平行于轴线,边角难于夯及的地方用人工夯填。
3.4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过程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定期进行以下各项土方填筑的质量检查和检验:(1)对土料的含水量和粘性含量进行检查。
(2)除对填筑面的各项施工工艺和参数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填方的干密度和含水量等进行抽样检查。
(3)对每一层填筑面,应按本合同规定进行工程隐蔽部位的验收,验收不合格时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法1 施工测量1.1基准点的复核验算根据该工程招标文件规定,对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的基本数据进行复核验算,在开始测算前至少提前48小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核实,核实后的数据应由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代表签字。
作为有关工程测量的基础,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供2份签名的测量图纸。
并采取措施保护好基准点免遭破坏。
1.2施工控制测量根据该工程施工总布置图,以签过名的基准点为依据,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C-5293)进行布置适合该工程需要的施工控制网。
在测设工作前将测量仪器送测绘部门检测合格后投入使用。
(1)施工平面控制网由于水利枢纽建筑物较多结构复杂,各个建筑物在平面位置及高程方面均有一定的联系,而建筑物又常分别施工,布设控制点应从放样使用方便和使用频繁出发。
根据各式各样分项工程放样的具体需要建立独立四等施工控制网,为了便于计算放样数据,将控制点测量坐标换算施工坐标。
(2)水准控制网依据该工程情况,在不同高程布设闭合水准路线,用DS3水准仪测设。
1.3施工测量(1)按ISO900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施工测量观测控制程序》执行。
熟悉施工图,找出主要轴线开挖边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部位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与控制点的分布选择放样方法,常用的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交会法等。
放样主要仪器用J2经纬仪、配合测距仪和钢尺等测量工具,展出建筑物的开挖或填筑的轮廓线。
(2)高程放样采用水准仪,其精度应达到规范要求。
(3)开挖放样1)开挖线的位置,主要是根据各建筑物的周界和边坡与地面的交线设置坐标来决定的,在实地测出开挖线的开口线和折线点,用打桩线油漆标识,再用白灰(或拉线)划出开挖的轮廓线。
2)高程放样:开挖各建筑物时确定高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控制保护层的高程,随时掌握深度;第二步控制挖去保护层后的高程。
2 施工导流2.1围堰修筑本工程施工导流内容主要为渠道施工导流、河道施工导流及管道埋设施工导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定导流方案主要采用在渠道、管道及河道施工段的上下游修筑围堰,以便堰内排水,堰外蓄水。
选择围堰型式时,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在满足下述原则下,通过综合比较加以选定。
对围堰要求的原则是:(1)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渗性、抗冲性和一定的强度;(2)造价便宜,构造简单,修建、拆除和维护方便,并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及开挖渣料;(3)围堰布置应力求使水流平顺,不发生严重的局部冲刷;(4)围堰的接头和与岸边连接要安全可靠,不致因集中渗漏等破坏作用而引起围堰失事;(5)在预定施工期内修筑到需要的断面及高程;(6)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2.2基坑排水在围堰闭气以后,就要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渗水,以便施工。
排水系统的布置,应以不妨碍开挖和运输工作为原则,通常布置在基坑四周、且距离基坑边坡坡脚不小于0.3~0.5米。
并根据施工段内水量及渗水量的大小选择潜水泵台数,每个施工区事先备用2台潜水泵,应经常检查围堰运行状况,确保工程正常施工。
3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方法本工程土方开挖包括一般明挖和沟槽开挖,土方明挖工程包括各项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的基础开挖、砂石料场以及监理工程师指明的其他土方明挖工程。
3.1场地清理(1)场地清理要求将施工区内的全部树木、树桩、根、杂草、垃圾、废碴以及监理指明的其它有碍物清除干诤。
(2)主体工程的施工场地地表植被清理,必须延伸到施工详图所示最大开挖边坡线或建筑物基础外侧至少3m的距离。
(3)场地清理工作以人工配合机械清理的方式施工,对表层有机质土壤,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开挖深度开挖表土,并运至指定点堆放。
在清理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天然植被及林业资源,避免毁坏,并把批准的范围成材料木及有商业价值的材料整理运至指定范围堆放。
(4)场地清理中,无使用价值的可燃物,在指定的地点处烧毁,并有严格的防火措施。
包括必要的防火、灭火设备和措施及指派专门的守护员。
对无法烧尽的清除料,除严重污染的按专门处理外,一般应弃至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渣场,并用开挖料覆盖掩埋,厚度大于0.60m,并不得妨碍天然排水及污染河川。
3.2土方明挖土方明挖包括一般明挖和沟槽开挖。
一般明挖采用挖掘机结合人工开挖,一次性开挖到规定的深度和坡度比,挖出的土方堆在施工点5m外或用手扶拖拉机直接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沟槽开挖采用人工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开挖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认真做好标高、边线控制,实际开挖轮廓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平面高程不大于0.2m,边坡不大于0.3m,结构设计断面范围不欠挖。
(2)管沟开挖应确保沟底土层不被扰东,当无地下水时,挖至设计标高以上5~10cm可停挖;遇地下水时,可挖至设计标高以上10~15cm,待到下管之前平整沟底。
管槽沟底遇大颗粒石块,应将其开挖至设计标高-0.2m,再用粗砂或软土夯实至沟底设计标高。
(3)开挖的余土不允许在开挖范围的上侧弃土,必须在边坡上部堆弃土时应确保开挖边坡的稳定,在冲沟或沿河岸岸边弃土时,应防止山洪造成泥石流,必要时应设挡渣墙。
在开挖边坡上遇有地下渗流时,应在边坡修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效的疏导和保护措施。
开挖过程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和采取应急抢救措施。
开挖后的可利用渣料和弃置废渣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开挖边坡顶不可堆放重物,避免发生边坡坍塌。
基础开挖后应清除基础面上杂物,杂草等物品。
(4)管沟堆土应尽量堆于沟槽一侧,堆土线距沟边线不小于0.5~1.0m。
(5)开挖完成后,应及时对桩号、座标、高程等作出醒目的标记,为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地质编录提供方便。
3.3质量检查和验收土方明挖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以下各款的质量检查和验收:(1)按施工图纸要求检查基础开挖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场地平整度;(2)取样检测基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永久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的复测检查;(4)边坡永久性排水沟道的坡度和尺寸的复测检查。
4 土方填筑工程施工方法土方回填前,应完成填筑部位的基础清理和排水工作,清理工作要符合设计要求,坑穴内积水、淤泥和杂物等亦应清除;同时根据施工图纸的填筑尺寸复测回填断面的外形尺寸和高程。
回填前进行碾压试验,验证土料或砂、砾料的压实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或设计相对密度。
根据试验结果与监理机构共同研究确定施工压实参数,包括铺土厚度、含水量的适宜范围、碾压机械类型及重量、压实遍数、压实方法等。
若试验时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会同监理机构和设计单位共同商议解决。
土料填筑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文件进行。
填筑工程完工后,应通知工程师并按有关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必须按施工详图规定的方式、尺寸、边坡和位置来进行回填。
实际回填高程必须考虑到填筑体在施工期内所产生的任何沉陷4.1机械选择填方施工前,将根据设计压实度、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本工程压实机具根据回填部位采用人工石夯和2.8kw蛙式打夯机。
4.2土料选择本标工程填筑土料主要利用开挖弃渣的混合料,填筑的土料颗粒级配必须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超径部分应进行二次破碎处理。
4.3施工准备土方回填前,应完成填筑部位的基础清理和排水工作,清理工作要符合设计要求,坑穴内积水、淤泥和杂物等亦应清除;同时根据施工图纸的填筑尺寸复测回填断面的外形尺寸和高程。
4.4土石料填筑施工(1)铺填作业应从最低处开始,按水平层次进行,不得顺坡铺填。
(2)土料应采取大面积铺筑,以减少接缝。
当分块填筑时,应对块间接轨处的虚坡带采取台阶式的接坡处理措施,或采取将接坡处未压实的虚坡石料挖除的措施。
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人工作业不小于50m,机械作业不小于100m。
(3)铺土的最大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的功能相适应,一般不超过200~300mm,具体厚度应由现场试验确定。
(4)沟槽土方回填采用人工夯实,每次填方厚15cm,用铁锤夯打3遍,管两侧应同时回填,以防管线产生位移,管顶50cm以上,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填,每层虚厚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