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36
• 第五,加紧维修公路和地铁; • 第六,有效提供清洁和可靠的能源; • 第七,制造污染的温室气体,在2030年前减少
30%; • 第八,使纽约成全美大城市中空气最清洁的都市; • 第九,彻底清理被污染的土地, • 第十,90%的纽约河流和海湾达到可以开放公众
娱乐的标准。
37
• 消费方式包含消费水准、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比三个 基本分量。
• 掌握界面、界面特征以及界面活动控制的方 法学原则;
• 掌握冲突协同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
• 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原则。
2
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
• 1.三种生产理论 • 2.界面活动控制论 • 3.冲突协同理论 • 4.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3
1.三种生产理论
• 1.1三种生产理论概述 • 1.2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
• 但是,在人类形成社会之后,就相当于在自然环 境外部形成一个“社会有机体”。
• 社会有机体的出现,特别是物质生产子系统的形 成,使物质在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 的循环流动的效率、性质和规模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
20
人类的生产活 动人动在类 在人 动环改环的 改类 在境变境环生 变的 改.地.境产 地生 变理.活 理产 地活理
27
森林采伐业
森林是一种强 大的气候、水 文和生物因素, 对自然环境系 统中的物质循 环有极大的作 用。
28
森林采伐也是人类进行 物质生产活动的又一种 重要形式。森林的毁坏 能导致土壤的退化,影 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使河流和湖泊的侵蚀和 淤积作用增强,气候日 益干燥。
29
加工业
顶大集团膨化车间
31
在目前的物质生产 方式下,几乎所有的 产品,在其使用价值 发挥完以后,都会和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弃物一样,不能再进 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这些严重破坏了人与 环境这个世界系统的 物质循环。
32
• “社会有机体物质代谢”情况 是否是物质循环中的良性环节, 决定于人类社会系统对自然资 源的索取和最终废弃物向环境 排放的情况。而这又决定于人 类社会系统的运行与发展状况, 其根源则在于另外一种生产活 动----人口生产活动。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在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响 应关系的基础上来研究调控人类社会行为 的原理和方法。由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 类的社会行为,其管理主体是社会组织, 而管理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行为。
1
本章教学目的
• 掌握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
48
②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 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 界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相互作用、相互 联系的事物之间。在界面中,来自相互作用的各个系统的 物流、能流、信息流在此交汇,所以界面不能单纯属于其 中的任何一个系统。随着交流的深入,界面不仅不属于任 何一方,而且往往还会发育成为一个结构上相对独立、且 具有独特性质的新系统。
• (一)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 的本质
• (二)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 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40
• (三)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 要目标和任务
• (四)三种生产理论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 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 (五)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 方法论基础
41
• 三种生产理论表明,要使物质在三种生产子系统 之间的流动畅通,人类社会所应采取的方法学原 则就必须且只能是协调和协同。
38
• 消费出口比表示物质经人口生产环节消费后, 回用于物质生产的部分(消费再生物)与直接 返回环境生产的部分(消费废弃物)之比。
• 消费出口比高,意味着消费后的物质转化为生 产资源的比例大,成为环境污染物的比例小, 当然也就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生产的压力。
39
1.3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 地位与作用
的相互作用 • 1.3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
的地位与作用
4
1.1三种生产理论概述
三种生产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人 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人类社 会和自然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中物质的流 动是否畅通并构成良性循环。
他们把人与自然组成的世界系统的物质运 动分为三大“生产”活动,即人口生产、 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基于这一认识该流 派致力于探讨三大生产活动之间和谐运行 的理论和方法。
• 消费水准是指人均消费物质资料(包括生活资源和生活 资料)的多寡,它在决定社会总消费上与人口数量具有 同等重要的地位。
• 消费入口比表示在个人生活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中,生活 资源与生活资料之比。
• 消费入口比高,意味着社会总消费中取自环境生产的生 活资源相对较多,而取自物质生产的生活资料则相对较 少,这将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生产的压力。
• 把人类社会涉及到三种生产的一切行为协同起来, 把三种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追求与世界系统物 流畅通的要求协调起来,这也就是环境管理学的 方法论基础。
42
2.界面活动控制论
• 2.1界面 • 2.2界面上的活动 • 2.3界面活动的控制
43
2.1界面
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 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 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是时 间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 间接的。
12
工业文明时代
人
物
物质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
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与人口
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
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
环
了世界系统。
13
• 从世界系统的演变史中可以看到,环境生产处于 最根本的地位,它是另外两种生产产生和发展的 基础。
• 但是,由于历史实际的局限性,人类对于世界系 统的认识历程与其形成过程并不一致。
• 环境所能支持的人类的“自然” 人口数有一个确定的总量,称 之为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33
2006年5月份移民团体 在美国全国各地掀起大 游行后,当地时间10 月21日,纽约移民联 盟在该市联合广场再次 举行游行集会,反对现 行移民政策,因纽约等 城市大多出现人口问题。
34
• 美国中文电视报道说,按照市长彭博的描绘,从 2006年到2030年的25年里,最大的问题是人口 大爆炸,25年人口将增长100万,纽约人口将超过 900万。人口如此膨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彭 博列举了公共交通拥堵、房价房租上扬等诸多问 题。他还说,因为人口膨胀,2030年将不仅缺房, 还将缺水、电、缺公园、缺学校。因为人多污染 多,所以还缺清洁河流和新鲜空气。同时还要面 对公共设施百年老态病态的问题。
11
农业文明时代
人
人
人
物
人口生产与环境
物
生产的相互主导。
早期早阶期段阶段 中期阶段
晚期阶段
物质生产的作 用还未在世界 系统的运行中 凸现出来;
物质生产虽然有 物质生产规模的扩大, 所显现,但只是 逐渐发育成为一个独 作为人口生产的 立的系统,从人口生 一个附属部分; 产子系统中脱离。
25
大面积开荒和破坏自 然植被首先使地表径流 加强和加快,这样一方 面会导致地下水枯竭、 河流和泉的消失、山洪 和水灾加强,土壤侵蚀 加强、冲沟增多,分水 岭地区变干、河库和三 角洲淤积等;
山洪淹村
26
沼泽化
• 另一方面,由于发 展灌溉,修建水库 和河床截流等而导 致大面积淹没和沼 泽化,甚至因为造 成大范围内太阳辐 射平衡的变化而导 致沙漠化。
6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其基本参量是资源利 用率和社会生产力。
• 社会生产力对应于生产生活资料的总能力;
• 资源利用率指的是将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和从“人 口生产”环节取得的消费再生物转化为产品即生活 资料的比例。
• 资源利用率高,则意味着在产出同等产品时,从环 境中索取的资源少,加载到环境中的加工废弃物也 少。
7
人口生产
•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 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 质资料的消费。
• 在人口生产过程中,消费物质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 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 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 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
44
河岸线就是 河流与陆地 之间的界面, 这是空间上 的界面.
45
不同国家或地 区之间的边界 线是它们的界 面,而它们之 间的贸易往来 则是这些国家 或地区在物资 上的界面。
46
演替进程中的荒草 地实际上就是草地 生态系统与荒漠生 态系统之间在时间 上的交替面。
47
界面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
• ①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 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在发生相互作用关 系时,必然会产生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 流,在这种交流的作用下,又必须会产生 相应的结构来支撑这种交流,从而成为交 流的载体,界面就是这样产生的。
加工业是将自然 资源转变成人口 生产所需产品的 过程,是物质生 产子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这一 过程改变了物质 的组成和形态, 也影响了人类周 围的自然环境。
30
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物质 循环是生物圈向 前发展的内在机 制,它保证了地 球上生命的产生 和延续,为各种 生物系统的进一 步发展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
5
物质生产
• 物质生产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生 产资源,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 并把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 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 物质生产的效率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的组织方式, 生产方式和劳动技术装备,即经济组织结构、经 济运行方式、经济规模、科技水平、经济关系等。
• 从一种生产到两种生产再到三种生产,反映了人 类对世界系统的认识历程。由此可见,承认环境 生产子系统的存在及其在世界系统中的基础地位 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这才是正确解决环境问 题的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