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州考察学习有感
[日期:2012-09-19] 来源: 作者:丰都县双路镇党委组织委员李峰 [字体:大中小]
2012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以“加强基层党建,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的重庆市第30期组工干部培训班,并在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进行了为期4天的培训。
这次培训,对于丰富我的理论知识,拓展个人视野,提高能力素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次组工干部培训班分为两段,在重庆培训2天,在苏州培训4天。
在苏州农干院培训期间,主要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座谈交流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课堂上听取了苏州市委办公室综合三处陆文明处长关于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学院副院长孙坚烽教授对于破解新时期三农验证题的精彩讲座;实地考察了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学习了全国文明村蒋巷村的基层党建及高效生态园的经验,参观了昆山市千灯古镇、炎武社区及波司登集团;最后全班就苏州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进行了交流探讨。
通过边听边看、思想交流的方式,让我深深感到沿海发达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机遇意识之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建设和环境之美。
这都让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也看到自身的差距,增强了立足丰都,发展双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苏州考察学习的一点体会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
东邻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安公里。
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区等7个区和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是江苏省设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
2011年,苏州市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10717亿元,全市实现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1100.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0元。
客观上讲,苏州新农村建设发展得益于苏州地处长三角,背靠大上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率先发展带来的工业反哺农业的先发优势。
但客观上讲,苏州新农村建设发展与丰都的差距不仅仅是在经济实力上,更重要的是在人的思想观念、创新精神上。
(一)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
苏州人认为,在发展中最大的落后就是观念的落后,思路决定出路、干部决定胜负。
在发展经济上,不拘形式和内容,能搞活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
推行社区股份合作社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之初,争议很大,他们不等上级文件批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只要老百姓没意见,大胆尝试,埋头苦干,只干不说,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被称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现在,他们通过因地制宜推行“三大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镇级收入靠税金,村级收入靠租金,农民收入靠薪金和股金的良性收益分配格局。
依靠着观念更新,苏州人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坚持发展为先,高起点规划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人始终坚持发展地方经济,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理念。
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出苏南经济发展模式。
造就了一批跑供销、闯市场的能人,用他们的话讲,就是“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排除千难万险”发展乡镇企业。
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发展的矛盾和困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新农
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工业反哺农业,苏州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三)始终求真务实,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苏州新农村建设发展速度快、标准高是有目共睹的,不是哪个喊出来和吹出来的,是靠苏州人一步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实干是可以出成绩、出经验的,也可以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如全
国文明村——蒋巷村,曾经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交通闭塞、血吸虫流行的苦地方,在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同志的带领下,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坚持走“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之路,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这种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所有丰都人学习和借鉴,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利益于当地的干部群众共同创造的结果。
三、考察学习的主要收获
在苏州短短几天的考察学习,让我一路学习取经,一路深入思考。
我认为,苏州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一)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之所以又好又快,除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地人思想解放。
多年以来,他们都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进取,在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他们意识超前、思维敏锐、善于捕捉和把握机遇。
事实证明,观念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习惯变,习惯变则命运变。
我们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不断缩小与江苏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发展为先,紧抓不放。
最近几年张家港、昆山、江阴等几个城市都发展的很快,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头,但他们始终不满足、不松懈,始终坚持发展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
即使现在已处于一个很高的平台上,他们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奋力拼搏的精神丝毫没有减弱。
他们的经验告诉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必须时刻紧抓不放。
(三)立足根本,做大产业。
在考察学习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江苏地区在中国市场经济大潮中能迅速崛起并站稳脚根,得益于他们立足自己特色,始终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经过多年的努力,做强了支柱产业,又迅速的
挺进其它产业,开展多种经营。
为此我感到,只有大力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千方百计加快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才能驶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四、对自身工作的启示
我所处的丰都县双路镇,位于县城长江南岸,东与兴义镇相邻,南与三建乡、龙河镇接壤,西与三合街道毗邻,北临长江。
区位优势明显,距县城仅6公里,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丰武路、产业大道纵横交错,交通便利。
肉牛、果菜、林业、烤烟形成我镇主导产业,既是三峡库区移民乡镇,又是典型的城区集镇、旅游新镇。
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双路镇将按照科学发展、追赶跨越、提质上档、民生为重的要求,朝“城市新区、旅游热区、工业强区”的发展定位迈步前进。
一是要
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县上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横五路、城市开发、天池苗圃等10个重要项目,涉及我镇5个村15个社征地拆迁安置农户900余户、4000余亩。
在抓好协调服务的同时,注重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确保各个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农业。
优化低山蔬菜、中槽苗木、高山畜牧烤烟的产业布局,发展烤烟、肉牛、蔬菜、苗木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力争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促进全镇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要抓好城市开发建设工作。
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调整场镇规划修编,在马鞍山、断桥沟等低山区建成5平方公里“城市新区”,承接县城辐射、补充县城功能,力争把双路建设成为城市拓展的核心区。
四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策划包装一批招商项目,引进1—2家规模化工业企业。
打造一条2公里长的创业街,争取建立全县首家微企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农业和餐饮等服务企业6家以上。
五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在莲花、安宁、楠木村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连片开发30平方公里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重庆莲花生态旅游度假区,今年完成项目评审立项,初步建成莲花旅游接待中
心。
六是要加强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
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宣传和督查力度,挂牌整治重点隐患,建立维稳新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红心工程”为载体,扎实开展创先争优、认真落实“三项制度”。
完善4个村级标准化活动室,打造龙河流域示范带、县城拓展示范区、高山旅游示范点,树立2-3个市级示范典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短暂的苏州学习考察,让我个人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全面洗礼,视觉、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和震撼。
深感差距大、压力重。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立“学习苏州先进经验、建设双路美好家园”的工作目标,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基层工作中。
1已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