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互联网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试论互联网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试论互联网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庄子俊浙江大学工科实验班(信息) 3140101044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工具的功能,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娱乐、交往、消费、学习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所具有的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物理环境的独特特征,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一个广阔的交往平台;但沉溺于网络交友,而失去了在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勇气和耐心,种种社会问题已然向我们发出警告。

关键词:互联网;人际交往;人际关系1引言互联网络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一种电子通讯工具。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调查,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

[1]这部分人借助于网络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往方式。

尤其是网络所提供各种交往方式,如聊天室、即时通讯软件(QQ、微信等)、微博、BBS论坛等,吸引着许多素未谋面的人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互联网络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而关注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却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关注点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与共享的传播媒介而产生的社会影响,20世纪90年中后期,互联网具有了人际交往的功能,因此,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层面的主题,其中在线关系(Online Relationship)是研究主题之一,并基本形成相对立的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在线关系是浅薄的,非个体的,甚至是充满了敌意的,一是认为在网络上可以形成新的,真实的,亲密的关系。

而在国内,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研究者才开始关注互联网络的社会影响,其中有关网络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大量涌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对网络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与类型,主要内容及影响的研究,对网络人际交往特征的研究,网络人际交往动机的探讨。

另外还有研究网络人际关系的,包括网络人际关系的本质,建立,特征等,网络人际关系的性质等。

[2]2互联网对现代人际交往的多重影响2.1互联网产生前的传统人际交往及其特点。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人际交往的范围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人们之间的交往除远距离书信往来之外,一般寓于个体生活和生产为中心的特定地域范围之内,且绝大多数只能以面对面直接交往的形式进行。

正因如此,当时人际交往的频率相当高,与此相联系的是人们之间交往的情感投入也较大。

至近代工业社会,随着一些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人们之间的交往、联系日渐增多,人际交往的地域范围被大大地扩展开来,但在交往形式上却依旧以直接性的现实交往为主。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人类第一次获得了一种全新、快捷的交往方式,特别是电话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人们之间足不出户,便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聊天,这种非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形式已经具有了今天网络交往的一些特征。

[3]2.2网络时代悄然兴起的新型人际交往及其特点。

2.2.1网络交往的范围极其广阔。

互联网交往与以往人际交往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在于它借助电脑终端,以互联网为平台,超出了原来的物理世界,在一个由电子空间构成的虚拟世界里进行,它超越了物理时空的局限,也远远超出了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

在线主体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可以足不出户,只要借助互联网,就能在任何时候、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另一位在线主体聊天、游戏,交往空间极大地拓展。

2.2.2网络交往以心理认同为前提。

现实社会中的交往大多是以血缘、地缘或业缘为基础,由于这些因素制约,人们之间即使话不投机或性格不和也往往不能够终止交往。

在互联网上则不同,交往是以共同语言、心理认同即趣缘为纽带,决定交往或不交往的因素只是双方有没有共同语言、共同兴趣爱好。

即使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阶层;哪怕远隔万里、素昧平生、从未谋面,只要有心灵的共鸣、相通,都可以成为心心相印的知己,古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向往在互联网时代轻而易举地成为现实。

2.2.3网络交往具有数字化和符号互动性特征。

在线主体的存在只是一个ID,人们的网络交往行为也必须依赖网络图标或符号才能进行,这些图标和符号不具备可感性和直观性,需要借助于人们的想象力才能在头脑中转换为生动鲜活的场景(这种想象与真实的对方往往大相径庭,于是产生了“见光死”现象,即网友见面后多数会发现对方与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因而大失所望,终止交往)。

2.2.4网络交往最具诱惑力的特征是它的自由开放性。

互联网上没有明确的国界或地域界限,没有现实世界里那样严密复杂的管理机构和尊卑高低分明的阶层等级,只有一些作用有限的管理员和版主。

无论是自然的物理时空,还是现实社会里的种种禁忌,都不像在现实世界中那样制约着人们,你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社区和聊天室自由出入,可以随意和任何一个人交往。

更重要的是,网络交往中主体身份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在现实生活中标识—个人的存在有其容貌、声音、衣着、身份等等诸多元素,可供识别的信息极为丰富,想要隐藏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在互联网交往中,主体基本处于无标识状态,生理躯体不在场,任何与之相关的特征全都缺失,唯一存在的是一个ID,只有屏幕上显示出来的文字供交往的双方去解读,去想象,这些符号所透露的信息极为有限而且不确定,任何人只要更换网名,他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你从何处来,你又去了哪里,这种情形让网民们体验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轻松。

[4]3互联网对人际交往:增进or阻碍?3.1互联网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尽管网络人际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内容和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3.1.1信息沟通包括获取与发布信息、讨论和沟通等。

这种信息沟通可能是以工作为中心进行的,也可能是围绕个人生活进行的;既可能是在组织内进行的,也可能是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

3.1.2情感满足包括宣泄情感、获取情感支持等。

网上论坛、网上聊天室给网民的情感宣泄提供了一个极佳天地,他们可以尽情挥洒自己对人对事的不同看法,表达自己的欢悦、激动、喜爱、痛苦、不满和愤怒等等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和友谊的获得,也为网民获取情感支持提供了新的更为便捷的途径。

很多网民通过网络交际结成未曾谋面的好朋友,彼此交心谈心,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相互帮助。

有些随着了解的逐步深入开始彼此通电话或者在“网下”见面,成为生活中的知己,少数还上升到爱情结成情侣或夫妻。

3.1.3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已日渐成熟。

商业人士在网上搜寻商业信息捕捉商机,宣传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寻求客户的反馈信息。

一些普通网民也在网上彼此交流一些供求信息,进行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购物和物品交换活动。

各网站的BBS,虚拟社区和聊天室都有各种有关商品销售、金融证券、时尚消息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3.1.4游戏娱乐休闲游戏娱乐是网络人际交往的又一重要主题。

在游戏室,你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的游戏搭档。

目前网上在线游戏基本上可以分为动作类、策略类、冒险类、角色扮演类、模拟类、体育类等多种类型。

在音乐室,一个网民发问:“喜欢彭佳慧的人请举手!”马上就有很多人跟帖回帖。

他们往往通过网络相互交换各种最新音乐信息,欣赏潮流音乐,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等等。

在体育频道,球迷们可能就某个体育事件在BBS展开热烈的讨论,或者发布重要的体坛消息,也可能在聊天室找到趣味相投的娱乐知己等等。

[5]3.2互联网在客观上增进了人际交往互联网在客观上给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平台。

每天,成千上万的网民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开放的大平台上自由随性的发言,交流,客观上增加了人际交往的频率,降低了人际交往在获取上的困难程度。

又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与匿名性,使得人际交往没有太大的负担。

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大可不必烦恼,这也就消除了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此外,互联网还有丰富的资源,有太多太多的资料可以参考学习,以此来解决人际交往的困难;又有近乎无穷次的机会将所学付诸实践,一次次地尝试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完全没有现实生活中交流的隔阂与尴尬。

3.3互联网如若使用不当,则将阻碍人际交往3.3.1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交往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网络社会中,人们都是利用符号身份进行交往,通过数字交流情感,改变了传统的直接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人际关系变成人机关系。

由于网络中的每个交往对象是非身体性的,所以,很难感受到对方作为活生生人的反应,几乎体会不到肢体、语言、表情等身体交流所带来的实在感,言行举止都转换成了数字符号。

并且人们常常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网络交往中,有的人甚至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现实性的面对面接触极大减少,与身边亲人和朋友的交谈越来越少,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渐渐流失,亲情、友情和爱情被消解,社会和家庭的温情被剥夺,人与人之间的现实情感距离和心理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现实人际关系变得冷漠而空虚,真诚的情感缺乏有力的支撑,久而久之淡化了人际间的情感。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人们不愿意向现实世界袒露自己的情感,往往逃避现实沉溺于网络去寻找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而短暂、虚拟的情感造成人们更加不喜欢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和社会产生抵触心理,慢慢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参与感。

而且,如果人们一味地躲进虚拟世界中而忽视与现实周围社会人的联系,实际上是缩小了自己的交际范围,使个人产生孤独和冷漠情感,人们变成了“一个由孤独分子组成的国度”。

最后,虚拟的交往方式异化和扭曲了人的情感。

有些人受好奇心的驱使,利用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试图戴着假面具去窥探别人的隐私,把对他人的伤害作为自己的乐趣,这样人的情感被极大的异化和扭曲。

3.3.2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符号化隐藏着人际交往的信任危机人际关系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建立和巩固需要彼此双方信任的维持才能存在和发展,否则,就难以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交往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的阻碍。

人际交往的维持和扩大有赖于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形成社会稳定秩序的核心元素。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任度比较高,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猜疑之心,人与人之间或者是很熟悉的关系,或者是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和熟悉,找到了对方可以让自己信任的证据,从而消除疑心,增强信任感。

而在网络社会中,一方面,人们喜欢查找陌生人当作自己的交流对象,而和熟人在网上交流往往不感兴趣,尤其人们喜欢在网上与不认识的异性网友进行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的匿名性和虚拟化使交往主体与其真实身份相分离,人们以符号为替身,在匿名的状态下进行非直接性的交流,所以,交流双方的表情、声音和语气等带有极大的隐蔽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