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紫砂泥矿物与化学成分初步探明

紫砂泥矿物与化学成分初步探明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8月/23日/第D04版
文博
建立紫砂泥国家标准有科研成果依托
紫砂泥矿物与化学成分初步探明
邬原
初版于1982年由中国硅酸盐学会编写的《中国陶瓷史》对紫砂原料作了这样的描述:“紫砂原料的岩相分析结果表明:所用粘土都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

紫砂器的烧成温度一般介于1100-1200℃之间,采用氧化气氛。

烧成后成品的吸水率<2%,说明它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间。

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紫砂器的良好的透气性,可能跟这种特殊的显微结构有关。

而这种团聚体的存在则可能是由于泥料在制备过程中,泥料中原来存在的团聚体结构没有被破坏之故。

在烧成时,这种团聚体产生较大收缩,从而在其四周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气孔群”。

这段文字将紫砂泥的矿物组成、烧成温度、吸水率、造成透气性的显微结构都表述的一清二楚。

该书还将测试紫砂器标本所得化学组成数据列表如下:
江苏省陶瓷工业科技人员也曾对宜兴陶土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试,得出数据如下:
综上不难看到,紫砂泥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已经有了最基本的数据,依据以上数据对紫砂泥样片进行化学成分测试,不难判断其是否为天然紫砂泥。

笔者于今年6月至上海市收藏协会检测基地上海世佳艺术品有限公司,以紫砂泥、拼制泥样片进行化学成分测试(样片已封存随时备查),得出数据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到,对照前两表,拼制泥(1)和(2)样片由于前者氧化锰过高,而后者氧化铬偏高,都已不是纯天然紫砂泥。

同理,“某处也产紫砂”的说法近年来常有所闻,然而要证实某处“紫砂”与宜兴紫砂相同(不是“非常相近”,此说本身就是一种否定),必须对照已有的科研成果做出实际的各种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测试,并证实某处的“紫砂”具有宜兴紫砂一样的特性,不可以随意将某处近似陶土一概以“紫砂”之名冠之,这种做法是攀附搭车混为一谈。

到目前为止,宜兴紫砂在我国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在我国的云南建水、广西钦州、重庆隆昌和广东潮州生产一种紫陶器,包括紫陶壶。

紫陶是泛指各类棕红色陶土材料制作而成的表面无釉陶器的总称。

紫砂壶与紫陶的区别是,宜兴紫砂陶(壶)为打片成型器,而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泥兴陶、重庆隆昌紫陶、潮州朱泥壶均为手拉坯成型或注浆成型,制作工艺不同,造型也不同。

最后,建立完善紫砂泥国家标准中“紫砂泥矿物与化学成分数据”,对于探明宋、元、明、清紫砂器胎土的时代特征,完善历代紫砂器鉴定的科学方法,无疑是文博专业中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