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可编辑修改word版)

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可编辑修改word版)

《法理学》200510 考试考前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1)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1)✧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8)✧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简答题复习指导 (12)✧论述题复习指导 (14)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一、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 小时。

三、试卷结构: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多项选择题为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名词解释题为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简答题为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论述题为1 小题,每题20 分,满分100 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一、答题技巧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

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

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

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

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第六章法的创制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第十二章违法、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违法的构成;违法的种类;法律责任的免除。

第十三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法律解释的分类;什么是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第十四章法律监督国家监督有哪些;社会监督包括哪些。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掌握经济基础与法的相互关系第十六章社会主义法与政治社会主义法与这会主义民主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法律意识的分类。

练习题1.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称为(c )。

A.民事违法B.行政违法C.违宪行为D.刑事违法2.在法律意识的结构中,对法的感觉、情绪和愿望属于(D )。

A.法律知识B.法律体系C.法律理论D.法律心理3.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途径是(B )。

A.朝代的变更B.社会革命C.生产力的发展D.法的自我调整4.法律是针对一般人和一般事制定的,这表明法具有(A )。

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物质制约性D.特别性5.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 C )。

A.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C.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到逐渐分化6.最高人民法院就法律的适用所做的审判解释(C )。

A.具有普遍约束力B.在法的运用中具有普遍约束力C.对下级审判机关办案具有普遍约束力D.对司法机关办案具有普遍约束力7.在我国古代,有过"春秋决狱"的情形,董仲舒以孔子所作的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经义附会法律规定定罪判刑,这表明( B )。

A.法律学说具有法律效力,是法的正式渊源B.法律学说在当时具有类似于法律的效力,其作用相当巨大C.法律学说纯属个人观点,毫无用处D.《春秋》是当时的成文法典8.下列情形,属于法治的优越性有(D )。

A.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B."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C.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D.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性、连续性、稳定性、高效率的特点9.法的适用主体不包括(A )。

A.公民个人B.人民法院C.行政机关D.人民检察院10.下列各项中属于立法活动的是(C )。

A.法律汇编B.法规清理C.法典编纂D.法律统计11.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对原先国家机关颁布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变更,包括删除原有内容和补充新的内容称为(D )。

A.法律的制定B.法律的适用C.法律的认可D.法律的修改12.《国籍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属于(A )。

A.宪法部门B.行政法部门C.民法和婚姻家庭法部门D.刑法部门13.明确规定主体的权利、义务,不需要援用其它法律文件加以说明的法律规则称为( C )。

A.准用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混合性规则14.人身权利属于(C )。

A.权力B.特殊权利C.绝对法律关系中的权利D.相对法律关系中的权利15.关于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

A.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B.无权利能力就谈不上行为能力C.对自然人来讲,有权利能力不一定有行为能力D.法人只具有权利能力,而无行为能力16.限制解释是指(B )。

A.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但其实质在于对整个法律的精神而不在于对个别文字和用语的理解B.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做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C.严格依照法律条文含义进行解释D.从法律条文文字、语法来理解其含义17.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A )。

A.核心B.形式C.方法D.手段18.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1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一个(C )。

A.法律概念B.法律规范C.法律原则D.技术法规20.下列法律文件中(B )属于法的范围。

A.逮捕证B.《民法通则》C.判决书D.营业执照21.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关系是( D )。

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矛盾、相互对立C.法支配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22.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一切法学现象B.法律规范C.法律制定D.法律解释23.关于法律监督,提法不正确的是(B )。

A.国家监督具有法律效力B.社会监督具有法律效力C.国家监督是国家机关的一种职能活动D.从法律自身的发展来看,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24.现代法治的核心是(C )。

A.依法打击犯罪B.保障市场经济C.依法约束政府权力D.提高公民的守法意识25.实现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 )。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26.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这是因为(C )。

A.民主就是互相分配社会革命成功后的胜利果实B.民主就是各自作主,各自立法C.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人民掌握的政权,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D.社会主义民主给予部分人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由其来制定和执行法律27.道德不具有( C )。

A.阶级性B.时代性C.一成不变性D.先进性28.某当事人在提起诉讼前,仔细考虑了其他诉讼当事人、证人会有的行为,并考虑到法院对自己的案件会做出什么判决,然后决定起诉,这体现了法律的( A )。

A.预测作用B.强制作用C.教育作用D.评价作用29.法的本质( A )。

A.也会受到经济以外的因素的影响B.由经济以外的因素决定C.由国家意志起最终的决定作用D.由统治阶级的意志起最终的决定作用30.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可以批判地继承,其根本原因在于( C )。

A.法的连续性B.法的稳定性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附:参考答案1 C2 D3 B4 A5 C6 C7 B8 D9 A 10 C11 D 12 A 13 C 14 C 15 D 16 B 17 A 18 A 19 C 20 B21 D 22 A 23 B 24 C 25 B 26 C 27 C 28 A 29 A 30 C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一、答题技巧这种题型与上述单项选择题相似,其特点是,在给定的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 2 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选对的得分,少选、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大于单项选择题,难就难在在备选答案中到底有几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稍有疏忽就会选择失误,回答错误。

这种题型增加了选择的迷惑性,减少了考生猜题的可能性,能测试出考生的真正水平。

为了提高选择正确答案的可能性,考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例如采用排除法、比较法或推理法对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外,关键还在于全面、系统地学习课程内容,扎实地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正确界定问题的界限,理解问题的精神实质。

回答多项选择题,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的真正理解和领会。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掌握资本主义两大法系的区别第七章法的渊源掌握我国的法律渊源包括哪些第八章法律关系法律规范的分类标准;法的效力问题。

第九章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划分部门法的标准第十一章法律关系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以及法律关系的分类第十二章违法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不同形式。

第十三章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掌握法律解释的不同分类第十五章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掌握法与经济的关系三、练习题1.在我国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解释包括(ABD )。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法理解释D.行政解释E.目的解释2.新颁布实施的法规对于过去发生的事项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属于(CD )。

A.法的空间效力B.法对人的效力C.法律溯及力D.法的时间效力E.法的对事效力3.按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ABD )规范。

A.授权性B.义务性C.任意性D.禁止性E.肯定性4.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差别主要表现在(ABCDE )。

A.判例法是否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B.是否倾向采用法典形式C.普通法系法官有造法的职能D.法的基本分类不同E.司法程序与技术的不同5.普通法系国家对法的划分的基本类型是(C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