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作文之绿色生活高中作文

高二作文之绿色生活高中作文

绿色生活高中作文【篇一:高中作文《绿色生活》】绿色生活绿色,是自然的颜色,象征着生机,也蕴含着一种和谐,说起拥有这些元素的生活,我先想到的是古诗中描述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意的语言来自于一种生活态度。

而今的人们生活远发达于古代,人们告别了依山傍水,依靠人力或马车出行的生活,住上了现代化的高楼足不出户便知天下,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日行千里,孜孜不倦地追求更好的生活,可是那种我们曾经拥有的与自然融合,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活,似乎也在离我们而去。

对便捷生活的追求使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增加,连同工业的发展都使石油需求量大大增加,已有的以及易于开采的石油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人们为了开采更多石油,把钻井从陆地开到了海洋,从浅层开采到了1500米深处,而这种高风险的开采方式也最终酿成灾难,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便是最近发生的一个典型。

石油泄漏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海洋污染,动物大规模死亡,人类受到的惩罚更多被这些无辜的生灵承受。

事故难免发生,但我们要反思,追究人们的内心,为何尚没有掌握事故处理的技术,就贸然去开采深海石油,有人说那是盲目追求利益,其实也是缺乏一种生命理念,这也是绿色生活所需要的。

我不禁想起孟子所说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古人在物质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就有了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理念,今人相比古人,不缺乏科学技术和环境知识,却少了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而引用古人的话也并非畅想整个人类回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而是说,人们的能力越大,对环境的责任也越大,它需要人们有一种生命理念,一种宁静的心境,追求更好的生活同时能和自然和谐共处,发展却并不急躁,这便是绿色生活的一部分吧!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近年开展的全球熄灯1小时活动、无烟日、无车日、新能源计划等等,这些活动是人们的一种觉醒,也是回归绿色生活的可喜一步。

他们虽带有较强的标志性、目的性,更不能一下就出成效,却在提醒我们,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完成,少开车多步行,不食用野生动物,亲手植上一棵树苗,这些事情虽小,却需要人们用一颗虔诚的心去留心做到,而当人们真正拥有这种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心境,便会发现一草一木总关情,而绿色生活也悄悄回到我们身边。

【篇二:绿色生活满分作文】2010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绿色生活轻挥手中的画笔,点点颜料轻显纸上,道道绿痕尽现眼前。

是的,我要用手中的画笔,描画绿色生活??山水?淡绿青山巍巍,碧水悠悠。

嗯,我的画中,青山绿水怎可缺少?山之绿,该是淡绿,惟此才有“齐鲁青未了”的连绵;水之绿,亦是淡绿,惟此才有“白毛浮绿水”的谐趣。

远望,青山巍巍,浮云轻飘,静绕山间;近观,碧水悠悠,鱼虾匆过,游戏水中。

青山抱碧水,碧水倚青山,山水相交,青碧相融。

好一幅山青水碧的自然之画,好一派淡绿色的生活。

小草?翠绿冬寒已过,春暖始来,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脚下,静埋于黑土之下一冬的小草,如今已悄然蹿出头来。

沐浴春风,畅饮春雨。

呵,我怎能把小草忘记!草儿的颜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啊,只有那一抹翠绿,才配得上这生机盎然的小草。

任你寒风凛冽,小草不畏,任你万人踏过,小草无惧,任你野火焚烧,小草依旧??思索间,笔动间,一丛丛生命顽强的绿草已映满眼帘。

啊,好一幅青草丛生的生命之画,好一派翠绿色的生活!人家?浓绿有山,有水,有草,还少些什么?对,是人家。

这次用浓绿,蘸些颜料,随意几笔,绿房、绿窗、绿门,当然,还有浓绿色的人。

或许是“悠然见南山”的陶潜,或许是“空山鸟语,弹琴长啸”的王维,抑或是“梅妻鹤子”的林和清??归隐山林,远离俗世,一块田地,一支锄头,一方小苗,陶冶于田园,寄情于山水,没有官场的污染,没有世俗的喧闹,也没有功名的侵扰和利禄的熏烦。

心中惟有这清秀的山水,惟有这恬淡的画面,惟有一颗宁静悠然的心。

啊,好一幅乡村人家的悠然之画,好一派浓绿色的生活!??桌前,我静静洗着画笔,细细望着这满是绿色的画,心中不由一阵欣然:青山碧水,那是自然之绿;翠草丛生,那是生命之绿;人影悠然,那是生活之绿。

淡绿、翠绿、浓绿,颜色渐深,心情却渐淡??对了,这幅画就叫作“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日新月异的科技在光速般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另一种声音越来越响——还我们“绿色生活”,让我们“回归本色”!绿色生活,其实是回归自然、还原生态的本色生活。

纵使人类技术再高明,终不及大自然这一“终极艺术”。

在市场高呼“转基因无公害”时,在商家大喊“特色楼盘——人造山水景观”时,在所谓摄影爱好者不再倾慕山水转而人工ps合成图时,人们已不再欣然接受,而是透露出担忧或不满。

转基因食品何言自然之甜美,人造山水何言自然之鬼斧神工,人工合成照更何言自然之雄伟壮阔?为了发展科技而破坏生态,利用科技制造替代品,只能是舍本求末。

大自然蕴含的无穷法则,令人难究其妙。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向往绿色生活,还原自然本色,吸取天地之灵气,尽力体味自然的至高之“道”。

绿色生活,需要有平和的心境,从而抛弃杂念,让心灵与肤发一同接受自然的洗礼。

向往自然的生活,本应是纯朴而本真的。

虽不能人人都能像五柳先生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享受归隐山川的田园之乐,因为隐居要有经济实力,起码得是个小地主。

但古语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在嘈杂的凡尘俗世中若能丢下旁骛,向往绿色,心境便能愈发空灵,精神便能愈发超脱。

鲍尔吉曾说:“进入天空的畅途得经过原野。

”质朴而本真的绿色生活于我们则是精神上的洗礼,洗去了污世的污垢,灵魂将愈发轻便,轻得仿佛能随风飞起,淡定得似飞仙邀游于碧落之中。

所以,向往绿色的生活,更是一种心的修炼。

栖于尘世,生于污泥之中,只要像莲花般保持自身的纯净,情系绿色,回归本真,便能葆察察之身而勿囿于汶汶之物!-简评本文的亮点在于作者认识的深刻性和说理的辩证性。

开篇一语中的:“绿色生活,其实是回归自然、还原生态的本色生活。

”接着,围绕这一论点阐述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人们的‘担忧’、‘不满’以及应取的正确态度”。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恰当引用,更使文章的议论愈加深刻。

文章的另一分论点是:“绿色生活,需要有平和的心境”,“向往自然的生活,本应是纯朴而本真的”。

作者更多地从精神层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而一句“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可谓神来之笔,充分表达了一种“心远地自偏”的超然。

本文结尾精妙,发人深省。

张雨仁绿色生活“草色遥看近却无”,古人一句七韵,竟完美地道出了绿色生活的真谛!“草色”,便是自然之韵。

绿色境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是主角。

陶渊明为世人描绘了他的理想归宿:“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可见,绿色生活,首先少不了自然生机。

难道你不想早晨醒来,推开窗,迎接一片鸟语花香?难道你不愿安谧的夜里,伴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人不是惟一的生灵,朋友,给你的生活增添一些自然的韵律吧!让跳动的音符驱散你心中的寂寞!瞧,万物合奏一曲生命的组歌,你的生活也由此更添高山流水。

“遥看”,便是距离产生美。

现在不是有这样那样的自然保护区吗?不错,我们应对自然怀一份崇敬之心,“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些空间出来,护一抹自然之绿,天地才愿以慈母的姿态包容人类的存在。

于是,当你踏上草坪时,当你抚摩老树时,当你参与城市的扩建时,你可记得,自己应当以生命最本初的姿态,站在远处,向生命行礼?站在远处,是仁爱的姿态。

“近却无”,便是习惯成自然。

当你寻找“低碳”的足迹时,你或许已默默换上了节能的灯泡。

当你随手将垃圾分类时,实际上已节省了他人的忙碌。

请记住,“绿色生活”拒绝刻意地作秀,似有若无的绿色“琐碎”,润物无声地融入了绿色境界,这才是真的“绿”。

且慢,这还不是全部。

“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机智。

泡一杯青茗,品读“大江”和“黄河”,低吟前人思想的絮语,于是,心宽了,智明了。

这样的生命,更有活力,绿满天涯,青春永驻。

也许,生活中,还有机器轰鸣冲淡了鸟儿的歌声,还有水泥柏油踏平了原野的绿意,还有电锯惨叫放倒了一棵棵希望,还有荧光屏里歇斯底里的“歌嚎”,还有车水马龙喧嚣出令人窒息的烟尘。

但是,请记住,为心留一片绿色,你方能在无意间为生活留一片绿色。

“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色辩证,乐成心智;种植一粒种子,不经意,收获一片绿意。

-简评此文用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解读“绿色生活”,很机智,很辩证,很鲜活。

特别是对“遥看”和“近却无”的阐释,颇具创见,发人思索。

中学生的脑海里装了不少名家诗句,却不可随意往作文里“堆”,搅得人眼花缭乱。

此文的灵活运用,值得中学师生在作文教学和古代诗文教学时认真审视。

(雷雨)绿色生活小时候,我寄居在苏州的外婆家。

那儿有许多老房子,屋顶灰色瓦片,在安静的画面里舒展。

细细瞧去,那黑压压的瓦片缝中偶尔会冒出几个青嫩的“小脑袋”。

“真喜欢这些绿色的小草!”我笑着说。

那时的窗是木格子的,上边覆了张厚厚的黄油纸。

闲来无事,我就喜欢靠着窗。

格子窗很厚重,运气好遇上它打开时,我便能肆无忌惮地从窗外拾点好风景,但要是它紧闭着,小小的我因推不开只得讪讪离去。

犹记那清晨滴水的翠绿芭蕉,屋顶上那些随风摆动、向我点头招手的小草??绿色充斥了整个窗框,构成了我惬意的绿色生活。

有天午后,小伙伴们来外婆家找我玩。

在嬉笑一阵后,我踱步来到了窗房。

窗,关着,用力推,无济于事。

见我沮丧的样子,小伙伴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

一个小伙伴走上前,用手指蘸了下口水,对着格子窗的角落猛地一戳。

风,从小孔的一端不安分地钻进来。

我迫不及待地瞅着小孔。

“啊!满眼的绿色!”我欢快地叫着,一转身那古巷橘红色的黄昏正透过格子窗深深浅浅地投影在水泥地上??时光总是在你不经意间调皮地向后溜了一段,寄居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那晚,夜色把缱绻的江南深深掩埋??不知怎么的,坐在玻璃窗前的我总情不自禁地抚摸那段寄居时光。

有时,我会想,我到底在留恋些什么呢?住在高级公寓了,外婆也搬来了??噢,我的格子窗不见了,那满窗的绿色不见了!以前那样费劲地想着窗外的风景,而今只需一抬头,透过干净的玻璃窗,那满街的都市繁华尽收眼底。

然而,当初触摸黄油纸的滑腻触感不见了,我伸手摸到玻璃窗的冰冷。

当初与小伙伴们玩耍的嬉笑声没有了,我感受到的是门与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忽然想起了什么才算是绿色生活,不仅是双眼满含着绿色风景,绿色,更代表一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亲近。

我想祈祷,祈祷那汽车尾气别打乱我的翠绿芭蕉;祈祷那一扇扇防盗门别阻隔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

玻璃窗透明得漂亮,有时让我误认为不存在。

然而一伸手,还是冰冷。

这扇“隔阂”,我真想打碎它,我童年的绿色生活哟,我好想“回家”! -简评行文活泼,有点儿“调皮”,有点儿“感伤”,还有掩抑不住的青春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