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题一.学前儿童心理学(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P4(2)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P17(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P18(4)研究幼儿心理时必须从幼儿的生活、活动中研究,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这即客观性原则。
P16(5)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发展速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儿童身上是大致相同的,这表明了儿童年龄特征的( B) P13A.阶段性B.稳定性C.可变性(6)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起必要物质前提作用,环境起决定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
P6、7、8(7)由外在要求引起的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P4(8)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P13(9)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P6-10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3,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10)简述教育的主导作用。
P10-11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因为: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第二,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第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二、感知觉(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是3岁能分辨上下方位,4岁能分辨前后方位。
(4)幼儿教师教学时使用的贴绒教具或挂图,背景和观察对象的差别应大一些,这是根据知觉的选择性规律。
(5)能够观察到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则体现了观察( C )A.组织性B.精确性C.概括性(6)视力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笑细节的能力,又称视觉敏度。
P122(7)幼儿辨别声音的听觉有两种,一是语言听觉,二是纯音听觉。
(8)从感知的测查来看,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趋势是( A )A.配对-指认-命名B.指认-配对-命名C.命名-配对-指认(9)长期生活在噪声中的幼儿,逐渐产生了适应现象,这表明其听觉感受性( A )A.提高B.降低C.丧失(10)幼儿到了5岁能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左右方位。
(11)幼儿经常把鞋子穿反,这是由于(C)尚未发展好。
A.时间知觉B.空间知觉C.方位知觉(12)简述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P132-134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要受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
1.客观方法。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及组合形式往往是区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2.主观方面:知觉的目的是否明确,态度是否认真,对知觉对象是否有兴趣,知觉者的情绪好坏等都会影响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区分。
(13)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培养其观察力? P145-1481.保护幼儿的感官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3.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4.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5.发挥语言的作用。
6.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14)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选两条规律分析)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人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果恰当地运用这些规律,便可以提高活动的效果,对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以下就选两天规律来阐述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一、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在一般情况下,分析器如果受到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降低;分析器如果受到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提高。
如:播放音乐给幼儿听不应过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二、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的对比有两种。
一是先后对比,这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考虑到颜色的对比,可以使环境中的美术装饰互相衬托,而考虑到明度的对比,又可以使演示场所利用一定的照明、遮光设备等等,这样可以使儿童看的更清楚。
如:白底的贴绒板上贴大红色、深绿色的图形便很突出,如贴淡黄色的图形便不鲜明。
三、注意(1)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P101(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P101(3)幼儿按照教师要求先参加结构游戏,再做智力游戏,这是( C)的表现。
P110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4)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时而讲述,时而演示,时而让幼儿操作,这是引导幼儿( A) A.注意分配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散(5)注意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和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引起的。
P108(6)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和掌握的熟练动作少。
P109(7)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 P101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即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都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二是个体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当时的情绪以及身体和精神状态等也都是引起和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8)在组织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3岁前儿童注意基本上都是属于无意注意。
3岁后无意注意已有了高度发展,表现为:(1)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的刺激以及刺激的突然、显著的变化,强大的声音等刺激物的各种物理特性都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幼儿兴趣和需要密切相关的事物,逐渐成为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原因。
2.在教育影响下,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
四、记忆(1)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P151(2)儿童记忆在质的方面的发展表现在记忆态度、记忆方法、记忆内容和记忆正确性的发展等。
P157(3)以下哪一点最不能说明幼儿的再现法与事实不符的原因( C )A.识记有误B.现象与现实混淆C.幼儿期健忘(4)幼儿记忆在量的方面的发展表现为记忆范围、记忆广度、记忆保持时间和长度。
(5)幼儿对不太理解的诗歌,熟读之后也记得住,说明幼儿以 ( B ) P160A.形象记忆为主B.机械记忆为主C.意义记忆为主(6)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言语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P158(7)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的原因分析。
P166幼儿记忆正确性差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
幼儿大脑皮层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于作精细的分析,识记时不求甚解,再现时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因而记忆的正确性差。
五、语言(1)整个幼儿期,幼儿在进行有明确目的的讲述时,其句子的平均长度大约为含词量( B ) P87A.3-8个B.3-16个C.5-10个(2)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虚词。
(3)幼儿用语言来提醒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这是语言的( C ) P91A.概括功能B.表达功能C.调节功能(4)衡量幼儿在表达句子的平均长度的指标是( C ) P87A.含积极词汇量B.含字量C.含词量(5)婴幼儿发音错误率比较高的是( C ) P74A.元音B.后鼻音C.辅音(6)幼儿往往不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反话”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C )A.深刻性B.形象性C.表面性(7)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P74(8)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P82(9)儿童发育器官发育逐步完善,语音发展基本结束是在( C ) P76A.两岁B.三岁C.四岁(10)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 P72-89幼儿期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一、语音发展特点: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孩子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对发辅音感到困难。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6.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
二、词汇的发展: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2.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3.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的加深。
三、语法结构的发展1.句子的功能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重。
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4.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四、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景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语言功能的发展。
(11)如何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简述儿童语言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一)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为幼儿创设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语言环境。
1、多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为幼儿多创造条件。
2、多听培养幼儿有意地倾听,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
幼儿要学会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懂、听得准确,然后才能正确的模仿——说。
听得懂、听得准确,然后才能正确的模仿——说。
3、多说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还应在发展幼儿听力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说的能力。
4、多练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能正确发音、吐字清楚、有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的运用。
(三)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语言教育活动。
六、思维(1)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P180 (2)问幼儿“什么是椅子”?有的幼儿回答“椅子有四条腿”。
这说明幼儿是 ( A )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 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C.从本质上概括(3)具体形象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P183(4)问幼儿“什么是椅子”?幼儿常回答“椅子是可以坐的”。
这说明幼儿是( B ) 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 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 C.幼儿不会概括(5)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实际动作。
P180(6)如何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培养其思维能力? P214-2171、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