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

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民间宗教是对应正统宗教或主流宗教而言,主要在下层民众间流行,在历史上往往受到主流社会和宗教的歧视、排挤甚至打击,但却绵绵不绝,始终拥有众多信众,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传统中,民间宗教并不是一个独立门类的信仰,它被人们习惯性的贬称为“淫祀”、“巫觋”、“方术”、“莲匪”、“教党”和“迷信”等。

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级从其自身利益和巩固等级秩序出发,对民间宗教有时利用,有时打击,但防范打压多于利用扶植,这迫使一些民间宗教进入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常被冠上“邪教”的罪名。

而正由于历代统治者视“邪教”为洪水猛兽,必欲尽断其根珠而后快,不仅剿灭其组织,焚毁其经书,即便载于史册,也只是寥寥数笔,意在抹杀其存在。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宗教渐趋成熟的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 民间宗教名目繁多,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 民间宗教犹如春笋般涌现, 教派之多, 前所未有。

著名的有罗教、黄天教、闻香教、红阳教、圆顿教、龙天门、天地门等, 到明末已经达到70 多种名目。

在清代,除明代延续下来的以外,又出现了更多新的教门, 如姚门教、八卦教、青莲教、清茶门等, 名目更多达百余种。

明清时期,政府立法明令,严禁各民间宗教活动。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民间宗教是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但是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学者并不很多。

中国民间宗教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外国学者德·格瑞特1904年所著《宗教受难史》率先涉及中国民间宗教的活动历史,中国学者的研究则首推陈垣1923年发表的《摩尼教入中国考》。

但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间,在正统研究中,这一边缘性领域由于政治原因而成为禁区,也因为资料匮乏和其本身的隐密性而不受重视。

1980年以来,在社会史研究新潮影响下,民间宗教研究步入了正常的轨道,有关民间宗教研究日益增多,为我们了解这一新领域提供了条件。

民间宗教的特征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术界对民间宗教研究增多,但是并没有针对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特征的专门研究。

本项研究就试图在现有对民间宗教研究的基础上整体性了解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一般共同性特征,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

并通过此项研究,比较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特征,还原历史的真相,改变民间宗教在人们意识中的“邪教形象”。

此外,通过对古代民间宗教的特征研究,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底层民众文化。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民间宗教概述1.1民间宗教的概念1.2民间宗教派别1.2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的关系2、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特点2.1、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组织特点2.1.1民间宗教群众基础——中下层民众2.1.2民间宗教——组织起义的工具(明清政府往往采取镇压、查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2.2、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观念特点2.2.1男尊女卑观念较为淡薄2.2.2徘徊于传统宗法模式内的伦理信念2.3、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2.3.1救世论2.3.2多神信仰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些作者在著作中有提到一些民间宗教的特征,但是并没有对我国古代的民间宗教尤其是明清时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做一个整体性的研究。

所以本文的主要问题就是明确民间宗教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前人尚未明确提出的我国古代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特征。

研究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一般性特征,必须对中国明清时期所有主要的教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就要求查阅很多史料。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文献研究法:根据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特征这一课题,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来获得得到现实资料和比较资料,从而了解这一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并帮助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

定性分析法: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起止时间内容2010年11月中旬毕业论文选题;2010年11月中旬—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完成外文翻译,准备开题报告;12月中旬2010年12月26日论文开题论证报告;2011年2月—4月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4月—5月中与导师交流,完成论文二稿、三稿,并定稿,准备答辩材料;旬2011年5月20号左论文答辩。

右五、主要参考文献:[1] 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 [美]欧大年.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 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 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上、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 张践.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卷4):宗教·政治·民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 濮文起.中国民间秘密宗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7] 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 马西沙.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民间宗教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9] 李尚英.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0] 李尚英.源同流分:民间宗教与结社[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11] 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研究[D].2002.[12] 濮文起. 一套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中国民间宗教理论探析[J].求索,2005(2),66—69.[13] [法]马伯乐.中国的民间宗教与儒释道三教[J].世界宗教文化,2010(3):78—82.[14] [日]吉冈义丰.中国民间宗教概说[M].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15] Hubert Seiwert.Popular religious movements and heterodox sects in Chinese history [M].Boston:BrillLeiden·Boston,2003.[16] Stephan Feuchtwang.Popular Religion in China:The Imperial Metaphor [M].Richmond,Surrey :Curzon Press,200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1、材料来源主要包括正史实录、野史笔记等在内的文献资料,如《明太祖实录》、《龙华经》等;有关民间宗教的专著,如马西沙、韩秉方所著的《中国民间宗教史》,濮文起所著的《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美作家欧大年所著的《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等等;还有与此相关的论文、调研报告等研究成果。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学者中最早研究民间宗教的是陈垣先生,于1922年6月在《国学季刊》发表了《摩尼教入中国考》,经校勘,成于1934年4月。

李世瑜1948年完成的《现代华北秘密宗教》一书也是民国时期的重要著作,第一次给学术界揭示了一个活的秘密宗教世界,让现代人耳目一新地见到了一个除了儒释道正统宗教之外的中下层社会的信仰群体。

20世纪下半叶前期,也就是1949年至改革开放之前,在正统研究中,这一边缘性领域由于政治原因而成为禁区,也因为资料匮乏和其本身的隐密性而不受重视。

所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进展不大,值得一提的成果包括李世瑜编的《宝卷综录》和夏家骏著的《清代中叶的白莲教起义》等。

《宝卷综录》于196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一部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以及民间宗教研究的工具书。

《清代中叶的白莲教起义》则于1974年出版,主要介绍了白莲教起义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的整个战斗过程,对于了解白莲教历史以及特征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提起的另一篇文章是熊德基发表于1964年《历史论丛》第一辑的《中国农民战争与宗教及其相关问题》,他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在农民战争中民间宗教的两重性作用和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走出低谷,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研究成果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来说,同国外相比都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

从事民间宗教研究的学者和教学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如马西沙著《清代八卦教》(1989)、杨纳编《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1989)、李尚英著《民间宗教常识问答》(1990)、金泽著《中国民间信仰》(1990)、任聘编著《中国民间禁忌》(1990)、濮文起著《中国民间秘密宗教》(1991)和主编《中国民间秘密宗教辞典》、周熙等著《天理教大闹紫禁城》(1991)、金良年著《民间诸神》(1991)、马西沙和韩秉方著《中国民间宗教史》(1992)、夏春涛著《太平天国宗教》(1992)、侯杰和范丽珠著《中国民众宗教意识》(1994)、李尚英和李富华著《中国民间宗教史》(1994)、李尚英《源同流分:民间宗教与结社》(1997)、马西沙著《民间宗教志》(1998),以及路遥和程歗著《义和团运动史研究》、周育民和邵雍著《中国帮会史》,梁景之所著《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等。

改革开放后对民间宗教研究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是喻松青,他于1981年在《清史研究集》第一辑发表了《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信仰和秘密结社》,对明清时期白莲教的各大教派的产生、渊源、宗旨、信仰、群众基础、组织情况、活动方式等各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做了历史的分析和介绍。

1987年喻松青将相关的文章集结成《明清白莲教研究》,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年在台湾出版了《民间秘密宗教经卷研究》。

但是她的研究较少的运用第一手的资料,所以研究往往不能贯通历史。

其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是马西沙和韩秉方所著的《中国民间宗教史》,它于1992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23章106万字,涉及从汉代至清代民间道教、民间佛教、摩尼教、罗教、黄天教、弘阳教、闻香教、江南斋教之大乘、龙华教、金幢教、青莲教、先天灯花、金丹道、八卦教、九龙道、龙天教、一炷香教、收元教、混元教、留门教、黄崖教、三一教等数十种宗教,内容十分丰富,且多使用第一手的档案、史料,比较客观公正。

这本书出版以后,评价很多,有的专家认为这本书“在国内外同类著作中,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是首屈一指,填补了中国宗教史学建设空白,堪称这一领域的开拓性著作”。

此外,马西沙先生于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清代八卦教》。

此外,濮文起所著《中国民间秘密宗教》,于1991年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涉及元明清时期主要的民间宗教——白莲教的形成发展、教义、仪式、社会成分以及组织形式。

2.1国外研究现状在1892年,荷兰汉学家格罗特所著《中国的宗教系统》一书认为:中国的“民间宗教”,是儒、道、佛“三教”之外的独立宗教,别成一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