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植树要求、段数(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2、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的过程,应用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转化归纳等探究策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3、让学生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能利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什么吗?
伸出你们的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通过摆动手指,创设情境,其实手指问题就和植树问题是一样的道理的。
通过动手,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走进新课。
)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课件显现学校植树情境。
例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在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2、整理信息,理解题意。
师:谁能把这道题的信息完全的找出来呢?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想一想,你们可以怎么栽树呢?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设计出你们的植树方案。
3、动手研究,汇报交流
这就形成了非常著名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就先研究“两端
栽树”的这种情况。
(板书)
三经历探究,尝试解决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一)探究发现
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做完的同学同桌两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
2、交流汇报结果,到底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3、从两端都植树的情况入手,探寻规律。
(学生自由发挥,说出结论)
我们通过课件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发现规律的过程。
借助学具、画线段图等直观方法来感受两端都植树时段数(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并发现:棵数=段数(间隔数)+1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判断:
(1)15棵树之间有16个间隔。
()(2)有一条100米长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侧每隔两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需要准备50棵树苗。
()(3)在全长8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2米种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种39棵树。
()
3、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
四、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
2:、练习:
(1)在一条全长2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多少棵树苗?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
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工人叔叔准备在一条长200米的大桥一侧安装路灯,每隔40米安装一盏,问共需安装几盏?
(4)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
一共有几个车站?
(5)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
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五、布置作业:
书:118页的做一做
练习二十第1、3题
六、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要和大家分享的?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这节课主线明朗清晰,即从生活中抽取植树现象,并加以提炼,然后通过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同时能灵活构建知识系统,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
能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重构,让资源启迪探究。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设计的例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的是现实的,是有意义的,挑战性的。
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
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建立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即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
1、关注学习起点。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在教学中,我选取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事例,请学生设计一条路上植树的情况。
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情况进行分类,在教师的引导中让学生探究,设境激趣,建立知识表象,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2、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
”在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几种不同种法的基础上,我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从排队做操、插彩旗,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似,但是只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此外,我还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目标,在画图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觉得这样画到100米麻烦,产生另辟蹊径的念头,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先从短一点的研究起,发现规律后在来研究复杂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还是对学生扶的很牢,没有放开,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充分掌握,以至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期待日后调整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