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新教材 氨和铵盐课件(共51张ppt)
人教版新教材 氨和铵盐课件(共51张ppt)
跟踪强化
1.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其产物中都有氨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C.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烧碱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 +OH-
△ =====
NH3↑+H2O
D.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123
解析 A项,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如NH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最终 不产生氨(如硝酸铵); D项,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 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氮元素价态的角度,认识氨、铵盐的性质与转化,促进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设计实验,如氨的性质实验、制备实验,铵盐的性质实验及铵离子的检验 等,实现氨的转化与生成,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123
3.(2019·伊春市二中期末)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少许置于试管中, 然后 A.加水溶解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解析 将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 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则该盐中含 有铵根离子,B正确。
思维启迪
名称 物质 类别
粒子 种类
液氨、氨水、一水合氨的区别
液氨 纯净物 氢化物 非电解质
NH3
氨水 混合物 氨的水溶液 溶质为氨 NH3·H2O、 NH3、H2O、 NH+4 、OH-、H+
一水合氨 纯净物 一元弱碱 电解质
NH3·H2O
主要 性质
存在 条件
不导电 不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深度思考
1.向盛有少量硫酸铵溶液(或氯化铵溶液、硝酸铵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并加热,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 象是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NH+ 4 +OH-==△===NH3↑+ H2O 。
2.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铵盐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后加热: NH+ 4 +OH-==△===NH3↑+H2O 。
归纳总结
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 产生喷泉的原因为气体a易溶于液体b或易和b反应,造成烧瓶内气体物质 的量减小,压强急剧减小。
2.若将22.4 L氨气(标准状况)溶于水,得到500 mL氨水。 (1)氨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 NH3·H2O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 是 NH3·H2O部分电离产生OH- 。 (2)该氨水中的含氮粒子有 NH3、NH3·H2O、NH+ 4 ,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为 2 mol·L-1 。
一、氨的性质 二、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01 氨的性质 AN DE XING ZHI
知识梳理
1.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 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小 ,容易液化 。 2.氨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1)喷泉实验 ①按图所示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滴 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 烧瓶,形成 喷泉 ,烧瓶内液体呈 红 色。 ②上述实验说明氨 极易溶 于水,其水溶 液呈 碱 性。
能导电 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 下可存在
极易分解 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深度思考 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装置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气、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打 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 a可能是 ③④ (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 象的气体a可能是 ①④⑤ 。
(2)方法
①NaOH溶液法
取少量固体样品或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浓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有白烟产
生),证明固体样品或溶液中含有NH
+
4
。
②碱石灰法
把碱石灰与某物质的固体混合物在研钵里研磨,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研钵口,有白烟产生),则可以
特别提示
(1)铵盐受热分解都有氨生成,但硝酸铵受热分解最终生成氮气或氮 氧化物。 (2)分别用试管加热氯化铵和单质碘时,都由固体变为气体,而在试 管口遇冷又凝结为固体,其本质不同,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 变化。 (3)检验溶液中含有NH+4 时,需要加入浓碱溶液并加热,其目的是利用 氨气的生成与检验。
相关 链接
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
(1)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易挥发或易分解的酸,则固体铵盐受热分解时,
氨气与酸一起挥发,冷却时又重新结合成铵盐。如NH4Cl、NH4HCO3等。 (2)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难挥发性酸,则固体铵盐受热分解时,只有氨呈
气态逸出,而难挥发性酸残留在容器中,如(NH4)2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常见装置图
①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于烧杯和胶头滴管中 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而产生压强差,烧杯中的液体被压入烧瓶 内形成“喷泉”。
②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的方法,瓶内气体膨胀,打 开止水夹,止水夹下部导管中的空气受热排出,烧瓶内的气体与液体接 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③图丙装置中锥形瓶内的物质反应产生气体(或锥形瓶中液体受热挥发出 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中压入 烧瓶中形成“喷泉”。
(3)写出氨水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硫酸: NH3·H2O+H+===NH4++H2O ; ②氯化铁溶液: 3NH3·H2O+Fe3+===Fe(OH)3↓+3NH4+ 。
3.工业上常用氮气与氢气合成氨,再以氨为原料制取硝酸,请写出有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各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2)铵盐稀溶液与烧碱稀溶液混合: NH+ 4 +OH-===NH3·H2O 。 (3)铵盐浓溶液与烧碱浓溶液混合: NH+ 4 +OH-===NH3↑+H2O 。
3.根据铵盐的性质,分析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 提示 贮存铵态氮肥时,为了防止受热分解,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 处;施肥时应将铵态氮肥埋在土下,且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
123
解析 A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写成离子形式,错误; B 项,加热条件下 NH3·H2O 应分解为 NH3 和 H2O,离子方程式应为 NH+ 4 +OH- ==△===NH3↑+H2O,错误; C项,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正确; D 项,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完全电离,向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应生成 Al(OH)3 沉淀,离子方程式应为 Al3++3NH3·H2O===Al(OH)3↓+3NH4+,错误。
123
3.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
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D.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
解析 氨水是混合物,氨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氨水中水的含量最多。
123
返回
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02 AN YAN DE XING ZHI YU JIAN YAN
知识梳理
1.铵盐及其性质
(1)常见的铵盐 ① 铵根离子(NH4+) 与 酸根离子 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铵盐。 ②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如 NH4HCO3、(NH4)2SO4、NH4NO3 等 都 属 于 铵 盐,它们都是 易 溶于水的晶体。
跟踪强化 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 B.氨气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解析 氨气易液化,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常用向下排空 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氨气溶于水,能与水反应 生成电解质一水合氨,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氨气是非电解质。
为(NH4)2SO4
△ =====
NH3↑+NH4HSO4或(NH4)2SO4
△ =====
2NH3↑+H2SO4。
(3)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则在较低的温度下慢慢分解 可得到NH3和相应的酸,如NH4NO3。由于生成的氨气具有还原性,硝酸 具有氧化性,生成的NH3易被HNO3氧化,则反应时的温度不同,形成氮 的化合物也不同,如将NH4NO3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热分解分别可得到N2O、 NO2、N2O3、易与水反应: NH3+H2O NH3·H2O ,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在氨水中:
NH3·H2O NH+ 4 +OH- ,氨水具有 弱碱 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②氨水中的氮元素主要以 NH3·H2O 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的NH3·H2O电离为
NH
+
4
和OH-,但在求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时应将
提示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N2 发生还原反应
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NH3 发生氧化反应
2NO+O2===2NO2 NO发生氧化反应 3NO2+H2O===2HNO3+NO N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相关 链接
喷泉实验及装置 (1)喷泉实验原理 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 于烧瓶外的压强,所以液体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产生气压差的方 法有: ①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与其反应等; ②增大烧瓶外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