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医疗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多集中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而在医疗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竞争力偏低,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全球并不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和印度等国的竞争力指数比较还处于劣势。
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应避免货物贸易走过的弯路,探索符合国情和世情、兼顾经济与政治的社会主义特色模式。
[关键词]全球化;服务贸易;贸易对策关键词:医疗服务贸易;中国竞争力;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国际服务贸易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 1970 年的 700 多亿美元上升到 2004 年的 21 000 亿美元到2010年的3624.00亿美元,其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酒店集团,是以经营酒店为主的经济实体,指在本国或世界各地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控制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酒店,以相同的店名和店标,统一的经营运作模式,相同的服务标准和管理风格与水准进行联合经营的企业集团。
酒店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集团,在19世纪就出现了起初形态——铁路压线的酒店联号,而酒店集团这一概念的诞生还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美国家,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酒店集团的经营形势起源于美国,美国也是酒店资本,管理,技术的最大输出国,国际酒店集团十一酒店企业为核心,以经营酒店产品为主体,通过产权交易,资本融合,管理模式输出和营销网络等而相互关联的企业集团。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欧美国家的酒店集团在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牵引作用下,逐步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从国内到国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古代客栈时期:最早的客栈设施简陋,仅提供基本食宿,无非是一幢大房子,内有几间房间,每个房间里摆了一些床,旅客们往往挤在一起睡,并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
总的来看,当时的客栈声誉差,被认为是赖以糊口谋生的低级行业。
客人在客栈内缺乏安全感,诸如抢劫之类的不法事情时有发生。
(二)、大饭店时期:而堪称第一座现代化饭店的特里蒙特饭店于1829 年在波士顿落成年在波士顿落成,为整个新兴的饭店行业确立了标准。
该饭店不仅客房多,而且设施设备较为齐全,服务人员亦经过培训,客人有安全感。
(三)、商业饭店时期:这一时期的饭店,设施方便、舒适、清洁、安全。
服务虽仍较为简单,但已日渐健全,经营方向开始以客人为中心,饭店的价格也趋向合理。
(四)、现代新型饭店时期,这个时期,饭店的规模不断扩大,类型多样化,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服务向综合性发展,饭店不但提供食、住,而且提供旅游、通讯、商务、康乐、购物等多种服务,力求尽善尽美,饭店集团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和需求多样化的影响下,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纷纷加剧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速度和发展进程,国外著名酒店集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全球酒店业的发展方向,并呈现以下特点:⑴规模化扩张。
通过战略性的并购重组可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甚至整个产业结构,通过强强并购快速壮大企业。
在并购中要注重发挥与被收购公司之间的经营、管理、财务、技术、营销、品牌和文化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⑵全球化管理。
在全球化管理中,能融洽地整合各类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形成全球化组织化的跨国酒店集团,在竞争中将取得领先地位。
这种酒店集团不断向大而全方向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⑶品牌化经营。
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爱用不同品牌的多品牌战略,以使不同类别的酒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和标识,从而与其他酒店的品牌区分开来。
⑷个性化服务。
2005 年万豪国际集团在其旗下酒店推出酒店自助式入店登记服务,让客人自己在酒店大堂的自助式服务柜台进行入店登记,这可以减少酒店员工的数量,从而降低酒店的人工成本。
⑸网络化经营。
随着酒店业竞争的加剧,酒店之间客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网络化经营已成为酒店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针对酒店经营管理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电脑管理系统都有相应的功能模块来方便、快捷和规范地运转;酒店也可以通过网络宣传企业形象和服务,开展网上预订服务,让客人了解酒店设施,选择所需要的服务进行远程预定。
随着海外游客数量的激增,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和展览选择中国作为目的地,给中国的酒店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巨大的市场前景“诱惑”着众多的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争夺市场,并动作神速地将大部分不同档次的子品牌引进中国。
属于外来户的国际品牌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管理系统,使所管理的饭店提供的服务水平及盈利水平均高于国内酒店品牌。
国际酒店集团将“品牌管理”作为进入中国高端酒店市场的主攻模式。
预计2020 年中国的酒店行业的发展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作为中国主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和上海支撑着顶级酒店的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高端商务和度假旅游的需求。
大趋势所致,众多的国际品牌都希望能够在中国做到更广泛的投资,酒店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向中国内陆市场延伸。
2010 年,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酒店业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根据国家旅游局 2011年统计数据,全国11109 家星级饭店四季度的营业收入总计为53,663,839.03 千元,其中一星级占0.17%,二星级占7.38%,三星级占29.59%,四星级占33.01%,五星级占29.86%。
如今,国际知名的酒店集团已悉数进入中国并加速扩张,二线品牌也已陆续跟进。
借鉴国际酒店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我国酒店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国酒店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设酒店特色服务,塑造品牌形象
目前, 我国酒店行业内部竞争相对也较为激烈.如何能脱颖而出,赢得顾客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酒店自身需要重视特色化的塑造,建立品牌差异.例如,卡尔森国际酒店集团旗下的丽晶酒店,其国际名声的建立依靠品牌一贯以来注重细节的高品质顾客服务,突出表现在丽晶员工问候新老客人从来不用" 先生" 太太" , " 等统称,而是称呼客人的具体名字, 进而让他们感到别样的温馨与欢迎.2. 参与节能环保与社会公益
星级酒店, 尤其是高星级酒店的经营还应该注意结合节能环保与社会公益, 通过公共关系的培养提高酒店整体形象..希尔顿酒店公司关心大气污染问题和全球变暖现象.其郑重承诺" 五年减排计划即在2009 至2014 年减少20% 的能源消耗;.公益的本质在于奉献, 回馈,而非攀比.我国本土星级酒店可以适当借鉴国际品牌的经营方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所在社区, 所在城市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社区和地方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益于酒店品牌与形象的提升.3.加快集团化进程,实施跨国经营衡量一个品牌含金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品牌的国际化能力即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国际知名的饭店集团,无不呈现地域上的强烈扩张态势。
中国饭店企业要创建国际品牌,就必须实施集团化经营,着眼于国际市场。
走集团化发展道路,饭店企业一方面可自己“造船” ,扩大经营活动领域,走集团化、多元化的经营之道.另一方面,也可与其他竞争对手建立横向战略联盟,组成联合舰队,携手共进。
饭店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国人的共识。
同时还应认识到集团化发展需要品牌,而品牌也只有在规模发展中才能扩大其知名度,培育顾客的忠诚度,发挥出品牌效应应当承认,我国饭店业发展历史较短,还难以有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品牌。
在国际饭店管理集团以诸多优势抢占我国高档饭店管理市场并开始向中低档饭店市场进攻的态势下,国内的饭店管理公司要客观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借鉴他们的品牌输出的管理方式扬长避短,将扩张的方向定位在中低档饭店管理市场上,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和积累起强大的品牌优势。
在目前饭店管理市场看准品牌选择盟主的发展形式下,饭店管理公司只有拥有真正有实力的品牌(包括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梯队等),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