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GB5044分级原则是什么?
答:(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GB5044分级依据是什么?
答:(1)急性毒性
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
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
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4)慢性中毒后果
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储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5)致癌性
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6)最高容许浓度
主要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0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分哪几级?
答: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接触性毒物危害程度共分为四级
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举例
②接触多种毒物时,以产生危害程度最大的毒物的级别为准。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如何分类?
答: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三类(轻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本标准中未予列入)。

(1)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他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密封性、致密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为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化学物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①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密封性、致密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为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化学物质;氯乙烯、α—萘胺应列为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化学物质。

(2)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他的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所以表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请见表中的注解。

(3)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分中毒性危害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型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分类。

(4)本标准中未列入的电化学介质,应遵照上述分类原则,并参考相近介质的分类类别进行分类。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中规定哪些气体需要检测报警?
答:在《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中,对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B 、乙A 类可燃气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少量有毒气体和硫化氢、氰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环氧乙烷、氯乙烯(有毒气体、蒸汽特性见表)等属于I 级(极度危害)和II 级(高度为害)的有毒气体进行检测报警。

有毒气体、蒸汽特性表
注:① 按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中视为甲类。

②本表中,第1~7项数值来源基本上以《常用化学品卫生与安全使用手册》为主,并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及《有毒化学品卫生与安全使用手册》进行了对照,第8项数值来自《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92;第9项数值来自《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

③环氧乙烷危害程度分级中的II来自《致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3047-92。

金属耐腐蚀性标准分为哪几级?
答:金属耐腐蚀性分为10级标准,如表所示。

金属耐腐蚀性的10级标准
导致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常用介质有哪些?
答:导致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常用介质见表。

导致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部分介质
常用金属材料易产生应力腐蚀破裂的环境组合有哪些?
答:常用金属材料易产生应力腐蚀破裂的环境组合见表
常用金属材料易产生应力腐蚀破裂的环境组合
合金元素在不锈钢和低合金钢中对耐蚀性的影响有哪些?
答:合金元素在不锈钢和低合金钢中对耐蚀性的影响见表
合金元素在不锈钢和低合金钢中队耐蚀性的影响
工业上常见金属材料在各种腐蚀性介质中的腐蚀和耐腐蚀性有哪些?
答:工业上常见的金属材料,在各种酸、碱、盐溶液中,在大气、土壤,以及在工业用水、海水等介质中,发生的腐蚀多为电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在高温气体中的氧化是另一种普遍的形式。

例如钢铁材料在高温高压氢气中发生腐蚀,在高温含硫气体中发生硫化腐蚀。

一些金属和合金的耐腐蚀性见表
一些金属和合金的耐腐蚀性①
级别:0:不适用。

1:劣与中等之间。

2:中等。

当使用条件较温和,或可按期更换时,可以有限制地使用。

3:中等与良之间。

4:良。

在使用更好的材料不
经济时,可选用此类材料。

5:良与优之间。

6:优。

9
续表
10
续表
11
12
13
①应注意,若使用条件稍有变化,常会显著影响材料的耐腐蚀性,所以选材要尽可能结合实际经验、试验室和现场试验。

②这些介质对于不宜使用的材料,可能大大促进危害性很大的孔蚀。

③指大致温度。

④这些材料大都对高温下的干腐蚀具有抵抗能力。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