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院部: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班级指导老师目录目录 (1)第1章引言 (1)第2章基本原理 (2)2.1基本文氏振荡器 (2)2.2振荡条件 (3)第3章参数设计及运算 (5)3.1结构设计 (5)3.2参数计算 (6)第4章仿真效果与实物 (9)心得体会 (10)参考文献 (10)第1章引言无论是从数学意义上还是从实际的意义上,正弦波都是最基本的波形之一——在数学上,任何其他波形都可以表示为基本正弦波的傅里叶组合;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它作为测试信号、参考信号以及载波信号而被广泛的应用。
在运算放大电路中,最适于发生正弦波的是文氏电桥振荡器和正交振荡器。
第2章 基本原理2.1 基本文氏振荡器基本文氏电桥反馈型振荡电路如图1所示,它由放大器即运算放大器与具有频率选择性的反馈网络构成,施加正反馈就产生振荡。
运算放大器施加负反馈就为放大电路的工作方式,施加正反馈就为振荡电路的工作方式。
图中电路既应用了经由R 3和R 4的负反馈,也应用了经由串并联RC 网络的正反馈。
电路的特性行为取决于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占优势。
图2-1将这个电路看作一个同相放大器,它对V p 进行放大,其放大倍数为o 3p 4V RA 1V R ==+在这里为了简化我们假设运算放大器是理想的。
令,R 1=R 2=R,C 1=C 2=C 。
反过来,V p 是由运算放大器本身通过两个RC 网络产生的,其值为V P =[Z P /(Z P +Z 1)]V o 。
式中Z p =R ∥﹙1/j2πfC ﹚,Z 1/2s R j fCπ=+。
展开后可以得到()()o p 00V 1V 3//B jf j f f f f ==+-上式中01/2f fCπ=。
信号经过整个环路的总增益是()T jf AB=或者表示为()()34001/3//R R T jf j f f f f +=+-这是一个带通函数,因为它在高频和低频处均趋于零。
它的峰值出现在f f =处,其值为()341/3R R T jf +=()T jf 为实数表明了一个频率为f 的信号经过环回路一周后,其净相移为零。
根据()T jf 的大小,可有三种不同的可能性:()T jf ﹤1,也就是A <3V /V 。
从直观上即可看出,这一扰动每次环绕回路后均会被减小,直至其降到零为止。
这时可以认为回路的负反馈(通过34R R 和)胜过了正反馈(通过s Z p Z 和),使其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
()T jf ﹥1,也即A >3V /V 。
这时正反馈超过了负反馈,说明频率为f 的扰动会被再生的放大,导致整个电路进入一个幅度不断增长的震荡过程中。
此时电路时不稳定的。
()T jf =1,或A=3V /V 。
这种情况称为中性的稳定状态,因为此时正负反馈量相等。
任何频率为f 的扰动首先被放大3V /V 倍,然后再缩小1/3V /V ,这就说明一旦电路工作它就会无限的持续下去2.2 振荡条件放大电路的反馈回路网络采用R 和C 串并联回路,具有频率选择性,由3R 和4R 设定放大电路的增益。
图2-2图1的电路可以考虑为四端子桥式网络,电路平衡的条件是运算放大器各自输入端的电位相等,即i i e e =’。
图2中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电压ie 等于RC 网络构成的分压电路的分压比与输出电压oe 相乘的电压,即()()122112oi R C 121R C C R e e 1j C R ωω=+++反向输入端电压i e ’为:4i o34R e e R R =+’ 若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足够大,则ie 和i e ’相等,因此,仅取实部为3412214R +R R C 1R C R ++= (振幅条件)若虚部为0,求出谐振频率2f ωπ=,则有21121C R C R ωω=由此得到ω=(频率条件)由于一般取1212R =R =R C =C =C,,则得到振幅条件34344R +R R31R R ==+频率条件12C f R π=根据以上的计算,振荡开始的振幅条件为A ≥3,即运算放大器的增益为3倍以上就能振荡。
因此,改变振幅稳定电路的电阻3R 和4R 中的任何一个,若控制A ≈3,就成为一个振荡电路。
第3章 参数设计及运算3.1 结构设计为了使文氏电桥振荡电路能产生振荡,非常重要的是正反馈的作用是输出不饱和,为此,在负反馈侧接入限幅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最简单的就是接入二极管。
图3-1如图3所示电路,应用了一个简单的二极管-电阻器网络来控制3R 的有效值。
信号较小时5R 不起作用。
从而有2R /1R >2,也就是说此事振荡在积累。
当振荡不断地增长,这两个二极管以交替半周导通的方式逐渐进入导通状态。
在二极管充分导通的限制下,2R 会变小使2R /1R ﹤2。
然而,在此极限值到达之前,振幅会自动地稳定在二极管导通的某个中间电平上,正好满足2R /1R =2。
上述电路的一个缺点是输出电压对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非常灵敏。
对电路进行改进,采用发光二极管,这里不是利用其发光性质,而是利用其正向电压与稳定的温度特性,正向电压比通常的硅二极管大,而且,温度特性比二级管串联稳定得多。
电路图设计如图4。
图3-2由于该电路是采用单电源工作,因此,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含有(1/2)ccV 的直流。
5C 就是隔断该直流成分的电容。
3.2 参数计算先讨论振荡频率为1kHz 时常数与元器件的选择。
首先,由于运算放大器为单电源工作,偏置电阻是使运算放大器同向输入端的电平为ccV /2,其电阻分压,不管为何阻值,这里设为15k Ω。
于是,该值的1/2即为7.5k Ω。
R=7.5k Ω时计算电容C 的值,即01C 2f Rπ==1/6.28*103*7.5*103=0.0212μF这个非常接近E6系列的值0.022μF 。
电容不是一种,这样振荡频率f 就会有些偏移,但频率正好为1kHz 时,7.5k Ω电阻R 采用6.8k Ω固定电阻加1k Ω半固定电阻即可。
对于标准的文氏电桥振荡电路,RC 网络损耗达到1/3,若运算放大器的增益A 不到3以上,则能开始振荡。
因此,增益设定电阻42R R 和的关系是:24R 2R ≥若4R =1k Ω,则2R 要为2k Ω以上。
有标准E12系列可知,最近值是2R =2.2k Ω。
然而,若按照原样,则振荡输出饱和达到运算放大器的最大输出振幅,因此,用LED 与电阻进行限幅。
与LED 串联的电阻也与电阻2R 的阻值有关,考虑到LED 正向电压的分散性,采用可调电阻(2.7k Ω固定电阻+5k Ω可调电阻)。
用于补偿可变幅度较大的分散性及调整波形的失真。
振荡频率0f 时隔直电容1C 的容抗(1/C ω)足够小。
这里(1/5)f 以下的频率作为截止频率cf 。
1C ≥1/24c f R π=0.796*10-61kHz 时1C 取1F μ(110F μ即可),又实际要求为100Hz-1000Hz ,则取1C =10F μ。
要使输出在100Hz 到1kHz 范围内则R 要在7.5k Ω到75k Ω之间可变,在原电路图中加入可变电阻即可。
在电路图中,运算放大器使用LM324N ,运算放大器的种类没有特别的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得最后设计原理图如图3-3所示。
PCB 图如图3-4所示。
图3-3图3-4第4章仿真效果与实物经仿真后由示波器得到的正弦波及方波如图4-1所示,如图4-2所示。
图4-1图4-2可以看出,所设计的正弦波发生器可以产生符合要求的正弦波形以及方波。
做出的实物如图4-3所示。
图4-3心得体会一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我们的任务也圆满完成了。
作为一个大三学生,我觉得这样的课程设计还是十分有用的。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学到的都是专业理论知识,而现在课程设计就是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耐心细致,高度负责,认真对待。
但是这次课程设计也让我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如此的贫乏,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实际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如此的不足。
另外,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还学会了应用protel 2004软件绘制原理图图以及PCB图再到做出实物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收获。
参考文献[1] 李万臣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2001.3[2]沈明发等编.《低频电子线路实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0[3] 刘志军主编.《模拟电路实验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5[4]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5] 舒庆莹.凌玲.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