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治理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方案
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施工条件
1、交通条件
场地有简易通村公路到达沟口,交通较方便,能满足治理工程的通行能力。

2、地形条件
位于白层市西部,治理工程区处于沟谷地带,地势相对高差较大,地形较为复杂,场地狭窄,生活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布置构成了影响。

3、地质条件
泥石流治理工程区域地层以第四系滑坡堆积层、泥石流堆积层为主。

由于地层松散,工程沿河道布设,地下水可能对施工开挖有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区域周边地质灾害发育,雨季施工应注意做好施工监测及预警工作。

4、水、电设施
施工区域在沿线,沟道常年有水,能满足施工用水需求,可作为局部施工用水水源,对于离水源较远处施工需用水泵抽水。

当前施工区有电线连入,可就近搭接使用。

5、弃土堆放
施工中开挖产生的弃土应运至专门的指定堆放地点,不得随意堆放,以免发生二次灾害。

二、建筑材料
1、水泥、砂石
本工程推荐方案主要包括土石方工程、砌体工程,所需水泥和砂石能够在附近建材厂购取。

2、砂浆拌合系统
本工程主要为砌体施工为主,水泥砂浆用量较大,可根据施工顺序在工程沿线布设砂浆搅拌系统。

三、施工总布置
1、布置原则及依据
(1)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利于施工和现场管理,遵循施工方案和满足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

(2)尽可能减少临时工程工作量,方便运输,节约费用,降低于工程成本。

(3)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及施工点的布置应便于工人的生产和生活。

并符合劳动保护、安全技术、防洪及防火的规定。

(4)对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5)符合国家政策及地方法规和条例。

2、平面布置
根据本工程特点,现场可在治理工程区域集中布置如下场地,设有现场办公室、工具库、水泥库、材料库、变配电室、砂浆搅拌站等。

主要临时设施见表 6-1。

表5-1 临时施工设施表
续表5-1 临时施工设施表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
本次工程推荐方案主要包括土石方、砌体等工程,主要涉及机械土石方开挖填筑及砌石等方面的施工。

1、施工准备工作
(1)施工前应建立施工预警监测网,特别在雨季施工应和当地气象部门建立密切的业务联系,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2)按工程要求进行备料,水泥应在交货时提交质量检测证书并验收入库,专人保管发料。

(3)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受潮和过期水泥。

(4)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块石强度不低于设计标准。

2、土石方填筑施工
(1)土方机械作业方法
①推土机
推土机开挖的基本作业是铲土、运土和卸土三个工作行程和空载回驶行驶。

铲土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尽量采用最大切土深度在最短距离(6~10m)内完成,以便缩短低速运行时间,然后直接推运到预定地点。

上下坡坡度不得超过35度,横坡不得超过10度。

几台推土机同时作业,前后距离应大于8m。

在斜坡上,推土机顺下坡方向切土与推,借机械向下的重力作用切土,增大切土深度和运土数量,可提高生产率 30%~40%,但坡度不宜超过15度,避免后退时爬坡困难。

无自然坡度时,亦可分段推土,形成下坡送土条件。

②安全措施
Ⅰ)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 10m。

在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它作业。

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

Ⅱ)挖土方不得在危岩、孤石的下边进行。

Ⅲ)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

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和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Ⅳ)机械多台阶同时开挖,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挖土机离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坍方,造成翻机事故。

Ⅴ)分层开挖时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撑靠梯,或开斜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撑上下。

应设安全栏杆。

Ⅵ)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汽车不小于 3m;土方堆放不小于
1m,堆土高不超过 1.5m;材料堆放,应不小于 1m。

爆破土石方应遵守爆破作业安全有关规定。

③推土机填土
Ⅰ)填土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辅厚度不宜大于30cm。

大坡度堆填土,不得居高临下,不分层次,一次堆填。

Ⅱ)推土机运土回填,可采取分堆集中,一次运送方法,分段距离约为10~15m,以减少运土漏失量。

Ⅲ)土方推至填方部位时,应提起一次铲刀,成堆卸土,并向前行驶0.5~1.0m,利用推土机后退时将土刮平。

Ⅳ)用推土机来回行驶进行碾夺,履带应重叠一半。

Ⅴ)填土程序宜采用纵向铺填顺序,从挖土区段至填土区段,以 40~60 距离为宜。

④、汽车填土
Ⅰ)自卸汽车为成堆卸土,须配以推土机推土、摊平。

Ⅱ)每层的铺土厚度不大于 30~50cm(随选用的压实机具而定)。

Ⅳ)填土可利用汽车行驶作部分压实工作,行车路线须均匀分布于填土层上。

Ⅴ)汽车不能在虚土上行驶,卸土推平和压实工作须采取分段交叉进行。

⑤填土压实方法
Ⅰ)一般要求
A、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

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划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不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B、填土应从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

C、在地形起伏之处,应做好接槎,修筑 1:2 阶梯形边坡,每台阶高可取50cm、宽 100cm。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大于 1:1.5 的斜坡,碾迹重叠0.5~1.0,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D、用运土工具进行压实,运土工具的移动须均匀分布于填筑层的全面,逐次卸土碾压。

Ⅱ)压实排水要求
A、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

B、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C、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

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3、浆砌石坝体及防洪堤施工
(1)基础槽开挖
①基础槽部分施工采用人工开挖。

基础槽由于位于松散堆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