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读后感800字大全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
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
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
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初中读后感800字大全,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读后感1
飞行员因飞机故障,与小王子邂逅在撒哈拉沙漠。
于是,他们开始讲述一段神奇而又渺远的故事。
小王子来自B612星球,据说这是个只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的星球,只要将椅子转一转便可以看见落日。
他拥有三座火山和一朵玫瑰花,尽管他与玫瑰花彼此相爱,却又彼此不解。
也因此小王子开始了他漫长的.旅途,他走访了一些星球,遇见了徒有其名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自相矛盾的酒鬼,唯利是图的实业家,兢兢业业的点灯人,还有地理学家。
然而这些大人们对他来说都是十分奇怪的,他们与生活、事业、金线、名利紧紧纠缠,或许成长带给人类的就是这些变化。
即使我们现在还是个孩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会成为与国王,爱虚荣者,酒鬼,实业家,
点灯人,地理学家类似的人,因为我们就像是飞行员一样生活在这个被大人欺骗的环境里。
或许大人与小孩的区别就在这里,小孩因思想简单,没有缠绕不清的头绪而将生活看得十分透彻。
大人呢,他们自以为是的阅历丰富,将事情无限度的扩大,到头来不过是庸人自扰。
这大概不是他们的错,因为这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多无可奈何的事情。
值得一说的是飞行员与小王子两个人的友谊。
当小王子看见飞行员孩童时代画的作品时,他清楚明了的说出了这副画的含义。
在小王子临死前送给飞行员漫天微笑的星星,以及飞行员一句句“我不离开你”“我不离开你”。
这个故事着实是感人的,又或许是两个人心灵深处的交谈。
安妮在*中写道过:不知道人的一生,会有几次的可能性,对另一个人敞开心扉。
我确实是向往着这样的感情,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另一个自己。
小王子原本以为他的玫瑰花是独一无二的,细心照顾她,为她浇水为她盖上罩子。
可是他困顿了,因为在地球上遇见了几千朵与他的玫瑰花一模一样的玫瑰花。
然而在他失望之际,狐狸告诉他: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
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比如说我父亲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冷血,似乎他对于欲望的追求远远的超出了亲情友情爱情。
可是我还是相信着,事实并非如此,他一直视以一种默默地方式为这个家营造着更多的幸福,尽管这
个方式并不讨人喜爱。
确实的,有些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比如说爱。
小王子终是死了的,可是飞行员觉得他回到了自己的星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玫瑰花了。
我猜想,他或许真的看见了漫天微笑的星星。
初中读后感2
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此刻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
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我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方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读书上我向来主张“误读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并非此意,你或颠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却到达一个好的效果,这也是可取的。
《韩非子》里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为是晚上写,光线不好,楚国人就吩咐手下:“举烛”,边说边写顺手就在信上写了“举烛”。
燕国的相国收到信了,打开一看有“举烛”二字,不禁感叹:“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啊,这是让我们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相国把他的“误读”给王说了,王大喜就
照做了,燕国变得国富民强了。
像一本《红楼梦》让多少误读红楼又自称研究红学的人吃上饭,这“误读”多好啊。
所以我看《世说新语》的读书心得将不拘于字句的解释、不拘于时代的考量、不拘于玄理的考辨,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记录脑海火光一闪,这也是我把这篇文字分类到随笔的地方。
这样做可能会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多有谬误,再加上本人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可能会有不马克思的地方,科学学得不好,可能会有不科学的地方,难免贻笑方家,欢迎批驳、指正、赐教。
《世说新语》中的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初中读后感3
《三重门》是初二的时候看的,那时的韩寒是社会的话题,是风头人物。
许多年过去了,我没记住《巴黎圣母院》,没记住《红与黑》,没记住《复活》,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也不记得了。
其实《三重门》印象也不是特别深,毕竟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又何况仅仅与我而言并没多大意义的几本书呢?只是《三重门》对我的影响是永远的,或者说是终生性的。
《三重门》写的就是我们生活的缩影,正是这样我才一直喜欢它。
林雨翔就存在于我们之间,他呼吸着与我们一样的空气,望着一样的天空,过着同种制度下的不同人生。
他的喜怒哀乐,我们都曾经历过,都曾拥有过,或者现在就正在经历着。
当时周围的人都在看韩寒的书,都认为韩寒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又或者是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教会了我去思考我的生活,思考我活着的目的,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我们的世界。
韩寒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批判现行的教育制度,这个理科惨不忍睹的学生,凭着他惊人的文学水平,让千千万万的学生成为了愤青,上千千万万的学生咒骂教育制度,咒骂他们所处的社会,咒骂他们所处的时代。
他成功了,他凭着一个“林雨翔”成为了无数少年心中的先知,他就像带着上帝旨意来的基督,为我们带来了真理。
我当时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在抵抗着学校,抵抗着自己所处的制度。
可是很多年过去了,《三重门》留给我的仅剩下看问题的方法,其他的却都远走了,走得悄然无声,走得不知不觉。
当我在重看《三重门》时,我只看到我们的青春--那失去的和正在失去的青春,有着春天小草绿色的青春,有着我们曾经的青春.可能是
经历的事情多了,才知道当时自己是如此可爱.我开始觉得韩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