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技术方案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技术方案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技术方案前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居安全、舒适、便捷已成为每个老百姓关心的实质性问题。

这使得建筑楼宇的功能逐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单一的封闭型休息居所向集休息、娱乐、办公等为一体的开放式、智能型多功能小区转变。

因此智能化就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卖点。

第1章. 项目综述1.1.项目概况(略)1.2.设计依据及规《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建设部星级智能小区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T16-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B50198-94)《安全防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安全防工程费用概算编制办法》(GA/T70-9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T-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GB/T 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GB/T 50312-200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GB 50307-2003)《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及配置管理计划规》(GB/T12504-12505-90)《计算机软件开发规》(GB8566-88)《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住宅设计规》(GB50096-99)《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94)1.3.设计围信息显示系统(每栋楼的大堂电梯厅设计一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包含门禁功能)监控中心机房工程 ()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周界(楼段有围栏处设红外对射)1.4.工程项目需求分析合理的需求分析是小区智能化系统成败的关键,智能小区的建设不是智能化系统的简单堆砌,更不是最新、最先进产品和技术的试验,而是适用智能化系统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并综合应用和服务。

1.5.系统防护围及四道防线对于小区的居住环境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多层次的技术防措施来予以保证。

据此,我们确定了四层防护体系:第一层:小区的周界防护,同时还辅以人工巡更。

第二层:对出入小区的人员实施门禁控制,对出入车辆实施停车场的自动管理。

第三层:对小区的重要部位实施闭路电视监控。

第四层:对小区的所有住户构建家庭报警网络。

以上防护围形成了四道防线:整个小区的主入口、小区周界、停车场出入口小区的主干道、绿化地带及中心广场活动中心住户住宅楼的楼梯口及住宅楼周界住户室。

1.6.系统各部位的防护措施小区周界及对外出入口:我们采用高分辩率的IP红外摄像机,进行防护,并利用小区的车辆管理系统对车辆进出场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同时在小区的周界设置红外对射报警探测器,并辅助离线巡更防护,形成小区的防线;住宅楼梯口及住宅楼:在小区的住宅楼梯口安装联网型可视对讲梯口机,各楼幢设置无线巡更钮,形成小区的防线。

住户室:预留报警接口,住户可根据需要自行接入紧急按钮及燃气报警探测器,形成家庭报警网络。

系统各部位防护措施表:1.7. 设计目标与原则1.7.1. 设计目标设计一步到位、管线敷设一步到位,系统要充分和有效地应用系统集成,系统选型需选择具有成熟性、先进性及人性化的高档产品, 建成后的系统要体现先进、可靠、实用、便捷。

1.7.2. 设计原则智能化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实用;为住户提供高度安全的、先进的、实用的、可扩展的、成熟的弱电系统; 为住户打造舒适的、安全的、高品位的、宜人的居住空间。

实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降耗、操作简便的功能; 第四道防线住户房间部 报警 燃气探测器、门磁、红外幕帘、紧急按钮(预留接口) 遵循原则 考虑方面 保障方式 功能 集成性价比 设备 结合需求特点点点 主流产品、主流技术、扩展性强 充分考虑小区和住户实际情况,按需选材 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有效集成理性先进性 优化优越1.7.3.产品选型配置原则必须配置成熟的技术智能化弱电系统是新兴的技术,涉及建筑(住宅或建筑)使用的多个方面。

必须明确智能化弱电系统,尤其对住宅,是一门使用性非常强的技术。

我们现在规划的是面临21世纪的系统,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因此,在技术上要提高其科技含量,在使用上要求简便实用,而且,在技术上要讲究成熟,不允许任何带有实验性质的应用。

如果将一些不成熟的技术或设备推销给开发商,那么在交付给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不准、开启不灵、安保虚设等问题。

必须配置实用的技术智能化弱电技术的发展成果,几乎可以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容,如电子安保、电子通讯,电子物管,电子家政等,几乎所有的人工劳动都可用智能化弱电技术来代替。

然而,从实际出发,弱电智能化应当选用那些最必要的,最有用的技术。

也就是说,传统的技术或人工难以做到的、劳动强度比较高的、或者人工操作特别麻烦的工作,可以用智能化弱电技术来代替;有些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工作,或者通过人工劳动可以增添生活情趣的那些家务劳动,就没有必要非智能化不可。

必须配置性价比高的技术众多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必然会增加建筑的成本,这些成本的最终承担者是消费者。

即使有些技术非常成熟和实用,但由于价格昂贵,或者今后的使用费很高,或者维护费很高,这些技术的应用还应多从性价比,多从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等方面加以考虑,看一看是否属于必需的。

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可能一步到位。

必须注意“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降低成本,减少投资,防止重复投资和多次投资。

融合性和主题性突出该地块艺术主题,与艺术主题的统一和协调。

智能系统目标是营造安全、高效、文明、方便、舒适的社区环境,最终体现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现实关爱。

在设计中必须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始终贯穿智能化方案与环境的协调统一、紧贴用户需求。

第2章. 子系统主要功能分析2.1.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周界防越报警系统由小区的报警接收计算机、报警主机、探测器、传输总线构成报警网络结构。

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可立即将警情由该级总线传送到小区保安管理中心。

建立封闭式的小区,加强出入口管理,防区外闲杂人员进入,同时防非法翻越围墙或栅栏。

建立周界防越报警系统, 在小区的周界安装探测器。

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可立即将警情由总线传送到小区保安管理中心,同时联动视频监控系统(注:夜间与周界探照灯联动,报警时,警情发生区域的探照灯自动开启),对发生警情处进行监视。

小区管理中心将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翻越区域,以利于保安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

其功能要求如下:周界须全面设防,无盲区和死角;探测器抗不良天气环境,干扰能力强;小区划分适于报警时准确定位;报警中心具备语音/警笛/警灯提示;小区管理中心通过显示屏或电子地图识别报警区域;翻越区域现场报警,同时发出语音/警笛/警灯、警告;小区管理中心可控制前端设备状态的恢复,如误报或事故处理完成;并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报警时,警情发生区域的图像自动在监控中心监视器中弹出;进行报警中心报警状态、报警时间记录及打印。

2.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在小区周界、小区出入口、干道广场、电梯轿厢及小区停放车辆场所等处设置不同类型的摄像机,将图像信息传送至管理中心。

功能要求如下:对小区周界、主要出入口、通道、停车场出入口、电梯轿厢及其它重要区域用网络摄像机进行监视;为了满足夜间低照度及客户需求时,前端设备主要采用低照度、超低照度带红外的摄像机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画面质量;小区管理中心监视系统采用硬盘主机进行图像记录;可实现图像的切换和分割等功能;视频失落及设备故障报警;图像自动/手动切换、云台及镜头的遥控。

2.3.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可视对讲管理系统是由小区的管理中心机、梯口主机、可视室分机、传输总线构成。

可视对讲系统是在小区的出入口岗亭处、住户单元楼大门进入口、住户室大门口处、小区管理中心安装防盗门和可视对讲装置,以实现访客与住户可视对讲、住户与小区管理中心、访客与小区管理中心进行语音传输;住户可遥控开启防盗门,有效地防止非法人员进入住宅楼。

住户与访客、住户与小区管理中心、访客与小区管理中心进行语音传输;通过室分机可遥控开启防盗门电控锁;实现住户可利用钥匙开启防盗门锁;系统具有增值功能:小区短信发布。

2.4.停车场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计算机、停车场控制器、道闸、出卡机、读卡机及传输总线构成停车场管理网络结构。

通过对停车场出入口的控制,完成对车辆进出及收费的有效管理,停车场管理系统可根据小区的出入口多样性实现集中式的多进多出管理,从而实现费用的统一管理,停车场管理数据通过局域网实现数据互通。

功能要求如下:支持多监控,多收费模式,既停车场的多进多出的联网控制模式;防砸车,防止车辆跟车出入场,并提供报警;车辆进出及存放时间的记录、查询;临时车辆收费的管理;固定车辆存放的管理。

固定车辆:固定卡、贵宾卡、月卡(非接触卡、遥感卡)管理。

临时车辆:临时卡自动计时、计量、计费。

2.5.电子巡更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是在小区各区域(各楼栋门口、周界及楼层)等重要部位确定保安人员巡更路线,并安装巡更站点,采用离线巡更方式,需携带巡更记录器。

保安人员需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并进行记录,记录信息传送到小区管理中心。

管理人员可调阅打印各保安巡更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保安人员的管理, 从而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结合。

功能要求如下:实现巡更路线的设定、修改;实现巡更时间的设定、修改;在重要部位及巡更路线上安装巡更站点;中心可查阅、打印各巡更人员的到位时间及工作,情况;巡更违规记录提示。

2.6.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本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由前端节目源、后端分配网络、有线电视终端面板组成。

在有线电视机房实现对信号的接收、调制、混合;应用860MHZ宽带、临频、双向传输技术,使用有线电视工程设备,建立本项目有线电视系统的分配网,将信号放大并传输到各楼层经分支分配器进行信号分配后,送至各个楼层的终端面板处,实现对大楼用户对卫星电视节目、卫星有线电视节目收看的需要。

系统设计带宽为860MHZ,双向传输网络。

采用共用机房、集中供电方式,保证各终端的电视信号电平为68±4DB。

节目源:采用当地电源节目套餐,具体套餐由客户指定,分配网络在机房预留电视自办节目接口。

分配网络:有电电视分配网络主干采用SYWV-75-7线缆,用户线缆采用SYWV-75-5线缆。

2.7.信息发布系统LCD显示系统是由小区管理中心、LCD显示牌构成分布式管理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