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12
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1、只能提供过去的、以货币计量的信息 2、运用大量的判断和估计 3、会计处理过程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输入资 料的质量。
1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财务会计目标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 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 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35
资产
资产的确认
定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 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 源。 需要强调的是:
资产的内涵是资源。
企业的资产只限于资源,非资源不是企业的资产。 有些资源虽然其所有权不属于特定企业,但为该企业所实际 控制,也是该企业的资产。
资产应为特定的企业现在所拥有或控制。
3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概念 依据会计准则,采用一系列专门的 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并为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旨在管好、 用好企业资金的一种管理活动。
4
•
财务会计的目标 受托责任观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对受 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以提供反映经营业绩的信息为重心, 强调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资本市 场不太发达)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 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 会计准则趋同的能够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1
38项具体会计准则(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存货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 生物资产 无形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资产减值 名称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名称 职工薪酬 企业年金基金 股份支付 债务重组 或有事项 收入 建造合同 政府补助 序号 17 18 19 20 21 22 名称 借款费用 所得税 外币折算 企业合并 租赁 金融工具确 认和计量
19
年份
事件
1934 美国会计师协会批准了六条“会计原则”为“认可的会计原 则”,并以《公司会计资料的审计》为名,以小册子形式发 表。 1937 制定会计准则的权限由证券交易委员会转到美国会计师协会 这一职业团体。
1938 美国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负责制定会 计准则。
1939 美国会计师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正式明确使用“公认会计 原则”这一术语。
27
货币计量
会计提供信息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为会计计量提供了方 便。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不是固定不变 的
实际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需要具体确定记 账本位币,即按何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与经营成果。 涉及非记账本位币的业务,需要采用某种汇率折算为 记账本位币登记入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 计报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 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构成所有者权益 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 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成本会计作为一座桥梁,将两者紧密联
系。
16
财务会计 1、是否存在权威会计 准则约束 2、提供信息侧重的时 间框架 3、提供信息的范围 4、信息和类型 5、报表的安排 6、面向对象 是 过去
管理会计 否 现在和未来
主要是公司整体的财务 分部、责任中心和整个 信息 公司 基本上是财务信息 既有数量信息,也有质 量信息
14
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会计信息需求之间的差异
内部 外部
内 提供可以提供的所有 只提供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及其结 容 信息 果的会计信息 形 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定期向外提供 式 信息 质 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 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 量 求
15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个 主要分支,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共同使 用一个信息源(以复式记帐为基础的传统会计 的数据与信息系统),分别生成财务会计信息 (对外财务报告)和管理会计信息(预测、计 划、评估方案等),既相互配合、相互渗透, 又相互利用。
18
一、美国会计准则产生的过程
年份 1909 1917 1920s1930s 1933&1 934 事件 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任命了一个会计名词特别委员会,准备进行 会计实务的规范化。 美联储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一致决定,对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 而编制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标准化。 20世纪20年代末、2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会计 准则制定进程的作用。 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所用证券上市企 业都必须执行统一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负责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
面向企业外部投资者和 取决于公司具体情况, 债权人的需要 面向专门决策 外部 内部
17
第二节 企业会计准则
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20世纪初,股份公司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典型形式。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了股东、债权人、政府 税务机关和企业管理当局等各种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利益 集团。它们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都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可 靠的会计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企业为了获取有保障的资金来源,必须不断提高会计报表 的质量,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
20
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年代 事件
1988
1992
从1988年起,我国开始研究起草企业会计准则。
1992年11月,财务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称为基本会计 准则)。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19972001
2006
自1997年上半年正式发布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开始,截至2001年底, 共发布了具体准则16项。
25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 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 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
财务会计的一系列方法都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 为前提的。 如果企业不具备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会计处理 要采用所谓的清算基础。
26
会计期间
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为了定期反映企 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向有关各方提供 信息,需要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 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 营期间。 会计期间可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资产必须具有能为特定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服务潜力, 即具有有用性的特点。 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可靠的计量。
36
资产的分类
通常将企业的全部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 动资产两大类。 流动资产:可以合理地预期将在一年内转换为现金 或被销售、耗用的资产。
是否应该对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 是否应该转让在企业中的投资。 企业管理当局是否实现了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经营成果怎样。 企业的盈利分配政策如何。
对于潜在的投资者来说,主要依赖会计信 息,作出是否参加企业投资的决策。
7
2.企业的债权人。债权人需要的信息是:
企业的财力是否充裕,是否足以偿还其债务。 企业的获利情况怎样。 是否应该贷给企业更多的资金。 是否应该继续保持对企业的债权。 对于潜在的债权人来说,需要依靠会计 信息,作出是否贷给企业资金的决策。
28
权责发生制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 制)为基本前提或基本假设。
凡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 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付出, 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凡不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收到,也不能 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不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付出,也不能 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第一章
总论
1
学习目标
第一节财务会计的目标
第二节 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第四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2
本章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 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
理解财务会计的目的和财务报告的目标 了解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背景 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基本要素、会计 信息的质量要求
企业的财力是否充裕,是否足以保证长期供 应顾客所需要的产品。 是否应该从该企业增加产品购买量。 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这个政策是否和顾客的目 的相矛盾。
11
6.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 兴衰成败。而正确的企业决策必须以客 观的、有用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会计 信息在企业决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38项具体会计准则(2)
序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名称 金融资产转移 套期保值 原保险合同 再保险合同 石油天然气开采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 差错更正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财务报表列报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名称 现金流量表 中期财务报告 合并财务报表 每股收益 分部报告 关联方披露 金融工具列报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3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财 务 会 计 的 基 本 前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