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习题02

4-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习题02

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

由于乔治一世对英语和英国政务不熟悉,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甚至于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料理国事。

乔治一世的以上特点()
A.有利于内阁制的形成
B.造成了英国统治的极端腐败
C.有利于改善德意志和英国的关系
D.标志着内阁制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英国国王不理政务,使内阁大臣的权力逐渐加强,从而逐渐形成了内阁,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项的说法有误;C项的说法与题意无关;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是在18世纪中叶,D项错误。

答案为A项。

答案:A
2.“光荣革命”后,英国承担实际行政职责的机构是()
A.国王B.议会C.首相D.内阁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过程,注意题干中的“光荣革命后”的时间限定,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英国行政机构是内阁。

国王受到议会的制约,权力不断消失,最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是国家政府的首脑,必须与内阁成员在政治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

答案:D
3.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成为1974年以来首个“无多数议会”下联合政府的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序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②党内竞选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下民主运作程序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要想成功当选英国首相首先参加党内竞选,在取得多数支持成为领袖后;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觐见女王,获得授权;最后正式出任首
相。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A
4.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是因为()
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②内阁不必对议会负责③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④内阁首相对国王负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答:C
5.(2014·朝阳区模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伴随着英国两党制度的形成而出现
C.内阁首相实际对英国国王负责
D.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题首先联系所学知识,结合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特点及影响进行思考。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乔治一世统治时期,故排除选项A;政党政治虽然是在近代议会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但渗透并能够干涉社会政治生活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下选举权扩大的产物,故选项B不符合历史事实;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并接受议会的监督,故选项C不符合史实。

答案:D
6.(2013·自贡一诊)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白宫曾特意为到访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办了一场“白领结”级国宴。

这是布什总统第一次在国宴中身穿燕尾服。

布什总统之所以如此重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主要是因为()
A.尊重女士是西方的基本礼仪
B.英国女王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C.英国女王是国家行政首脑
D.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也是英国国家统一的象征
解析:本题不仅仅是礼仪问题,背后折射政治方面的含义,排除A项。

英国首相掌握国家实际权力,排除B项。

英国首相是国家行政首脑,排除C项。

D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7.(2014·丰台区模拟)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
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
③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
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A.
解析: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故①错误;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议会地位提高,故②正确;从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看出,1721年以后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议会立法数量大增,故③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8.阅读材料:
材料1997年5月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到2005年5月5日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在英国大选中再次获得胜利,布莱尔也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

在布莱尔执政的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兵伊拉克,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国,英国也派兵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请回答:
(1)英国派兵参加对伊拉克的战争,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3)假设英国议会中的大多数议员极力反对,结果又会怎样?
(4)就政治体制而言,布莱尔(工党)能够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解析:本题以时政材料切入考查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及特点,形式新颖。

解答本题要求熟悉基础知识。

答案:(1)赞同。

因为内阁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2)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撤兵。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首先,工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其次,工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的席位;再次,他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9.(2013·四川卷)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

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2)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概括分析归纳、论证说明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说明、论证的能力。

第(1)题,“历史事件”:筛选历史事件注意题干上规定的两个限制条件,即“近代”和“限制王权”。

第二小问应明确中心词是“权力制衡”,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议会、内阁、选民和政党政治等角度思考。

第(2)题,理解“渐进”和“灵活”的含义,做到史论结合即可。

答案:(1)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2)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

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

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