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4、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 军事上,新四军在皖、苏、豫东地区积 极游击,广泛开展交通破袭战,大量歼 敌,拖住大量日军守备兵力,也阻滞了 日军攻击兵力的长驱直入 • 政治上,新四军在华中地区有力牵制日 军西进,八路军则牵制了华北日军30万 的及大部分,使正面战场大大减轻了压 力 • 经济上,新四军不仅消耗了日军大量战 争资源,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而且牵 制了日军的进攻,掩护了战区内居民的 物资财产、工厂企业
李宗仁
陈 诚
长江南北的作战
• 长江南岸地区作战 • 长江北岸地区作战 • 大别山北麓地区作战
长江南岸地区作战(日军左路)
6月11日 日军在安庆下游登陆 6月15日 安庆沦陷 6月24日 日军偷袭香山香口阵地, 并进攻马当要塞, 26日 马当要 塞失守 6月29日 日军攻陷彭泽 7月2日 日军进犯湖口,5日湖口 沦陷
武汉会战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 抗敌御侮挽救民族危亡,国共合作出现第 二个武汉时期 • 文艺界宣传保卫武汉举行化妆游行 • 抗战将士忠勇报国 • 抗战救国,匹夫有责,感召着所有爱国主 义者

武汉保卫战 ——
武汉会战 (1938.6.12~10.25)
武汉会战(中国称为武汉 保卫战,日本称为武汉攻 略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 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 名国民革命军在 蒋介石的 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 畑 焌 六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 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 横跨 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及 湖北省,该战役 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 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
结果及意义
结果: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 出武汉而宣告结束。 意义:1、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 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2、但战略方面,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 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 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 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 量 ,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 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 相持阶段。
大别山北麓地区作战
第五战区第3兵团以第51军和第19军团第 77军在安徽六安、霍山地区,第 71军在 富金山、固始(属河南)地区,第2集团军在 河南商城、湖北麻城地区,第27军团第59 军在 河南潢川地区,第17军团在信阳地区 组织防御。8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从合 肥分南北两路进攻。在日军已达成对武汉 包围的情况下,为保存力量,中国军队不 得不于10月25日弃守该城。日军26日占领 武昌、汉口,27日占领 汉阳。
背景
1、 国民政府西迁 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 军事统帅部却在 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 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 2、日军想速战速决,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 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 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为此还规 定“集中国家力量,以在本年内达到战争 目的”、“结束对中国的战争”。
经过概述
•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6月至10月,在 抗 日战争中,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 湖北 武汉地区为中心,在皖中-皖西、赣北-赣西 北、鄂东、豫南等广阔地域抗击日军进攻 的大会战。 1938年6月12日, 日军波田 支队在 安庆登陆,很快占领安庆,武汉会 战正式开始。9月6日,广济失陷。29日, 日军攻陷长江要塞 田家镇。至10月下旬, 武汉三镇全部沦于敌手,武汉会战结束。
3、极大地消耗了日军主力 日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会 战期间曾补充四五次人员,据日军发表 的统计资料,第11军伤亡21886人,第2 军伤亡9600人,连同海军及陆海航空兵 的伤亡人数,总计约3.55万人。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 报统计的日军伤亡人数为25.6万人。很 显然,日本发表的数字偏低,而军令部 发表的数字日军攻陷徐州后,积极准备扩大侵
略战争。决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 进基地,然后以主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以北地区,由 武胜 关攻取武汉,另以一部沿长江西进。后因 黄河决口,被迫 中止沿 淮河主攻武汉的计划,改以主力沿长江两岸进攻。 中国方面:1937年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 保卫武汉作战计划。在 徐州失守 后,即调整部署,先后 调集约130个师和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 轮30余艘,共100万余人,利用 大别山、 鄱阳湖和长江 两岸地区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武汉。由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 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 白崇禧代理)指挥23 个军所部负责 江北防务;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陈诚指挥27 个军负责江南防务。另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今 北京一 汉口)的 郑州至 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 华北日军南下;第 三战区在 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 江西南昌以东 地区,防备日军经 浙赣铁路( 杭州一 株洲)向 粤汉铁路( 广州一 武昌)迂回。
• 7月25日 九江沦陷 • 7月26 日 日军在庐山一带遭到我第19师的 顽强抵抗,41天未能突破阵地,直至9月4 日换防撤离。 • 10月23日至29日德安城保卫战激烈进行, 王启明团顽强阻敌,29日奉命撤退
长江北岸地区作战
——日军中路(第6师团) 6月15日 潜山战斗异常激烈,我军撤离 7月底 黄梅、广济会战打响 9月6日 广济失守 9月20日 田家镇失守 ——日军右路(第3、10、13、16师团) 8月30日 敌占六安,在叶家集附近与我军接触 9月2日 日军向富金山进攻,被我军宋希濂71军之36师阻 于富金山,始终不得突破,至11日36师才撤退 9月9日 日军进攻商城,继而进攻沙窝,在沙窝受到第30 军和71师的顽强抵抗转而由另一路(更靠北的一路)沿固 始(9月7日失守)、潢川,进攻罗山、信阳 9月10日 日军进犯罗山,21日罗山失守 10月12日 信阳失守,胡宗南部西撤
兵临城下 蒋下令撤退
日军攻占武汉
会战成果
1、全军战略指挥的成功 中国方面汲取了历次作战的经验教训,利用 了武汉周边的地形地利,实施了正确的作 战指导,从而极大的限制了日军的作战主 动权。而日军方面,在中国的制约下,一 再更改作战方案,被迫采取了不利的作战 方式。相比较,中国的作战指导是成功的
2、王家岭大捷 王家岭大捷是我军在日军的左路进攻中成功 抓住机会,基本山灭了敌人106师团的全部 主力的一场大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