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基础第一节、汽车维修作业的目的第二节、汽车零部件拆卸与清洗工艺第三节、汽车零部件检测与维修工艺第四节、汽车零部件装配与调整工艺第五节、汽车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第六节、汽车维修职业道德规范第七节、汽车构造简述第一节、汽车维修作业的目的一、汽车故障的产生原因1.组成汽车最基本的元素是零件。
2.汽车上的每一个零件,按照它作用的不同,用不同的材料设计成不同的尺寸与形状,零件间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与装配要求组合在一起。
3.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零件之间互相运动而产生磨损,零件与有害物质相接触被腐蚀,长期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在外载荷,温度,残余应力作用下零件发生变形,橡胶及塑料等非金属零件和电器元件因长时间工作而老化,使用中由于偶然事故造成零件损伤等。
4.上述原因致使零件原有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及表面质量改变,破坏了原来的配合性质和正确位置,使静配合松动,动配合间隙增大,造成润滑条件变坏,从而引起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坏,产生故障。
5.因此,汽车故障的本质,是汽车零件本身以及零件之间配合状态发生了异常的变化,从而使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的现象。
二、汽车维修作业的分类汽车维修是汽车维护与汽车修理的总称1.汽车的维护原则1)汽车维护:是为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而对车辆进行的预防性作业。
2)汽车维护目的:(1)是保持车容整洁,(2)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3)防止车辆早期损坏,从而达到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随时可以出车。
3)车辆维护要遵循“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的原则,4)主要作业的内容包括:清洁、检查、润滑、调整,紧固和补给。
2.汽车维护的分级汽车维护工艺的内容包括: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
1)日常维护属于预防性维护作业,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为中心内容,是各级维护的基础。
由驾驶员在每天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
2)一级维护由维修企业负责进行。
其维护项目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紧固、润滑为中心内容,并检查制动、转向等安全部件的工作情况。
3)二级维护由维修企业负责进行,是指完成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中心内容的。
它以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和悬架等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等。
3.汽车修理汽车修理是为了恢复车辆原有的技术状况而进行的恢复性作业。
1)汽车修理目的:是及时消除已经出现的故障和隐患,以恢复车辆,原有的动力性,可靠性等;2)汽车修理分为:汽车大修,总成大修。
汽车小修和零件修理。
3)汽车小修:运动性修理,主要是消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临时故障和内部损伤,修理或更换个别。
4.二级维护与小修的区别:小修是排除以发生的故障;维护是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
三、汽车维修作业的工艺1.汽车维修作业的主要工作:是对汽车零件的拆卸、清洗,检查,修理,装配与调整。
2.汽车维修工艺:利用生产工具按一定要求进行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方法。
3.汽车维修工序:维修作业的顺序4.维修工艺过程:按规定顺序完成维修作业的过程5.汽车维修工艺规程维修作业中规定的工艺过程6.维修工艺规程包含的内容:工序、工序名称、作业内容、技术要求等。
东风EQ 1090主减速器和差速器装配工艺第二节、汽车零部件拆卸与清洗工艺一、汽车解体工艺零件的拆卸原则1.拆卸前应熟悉被拆总成的结构,掌握连接关系,了解工作原理,弄清拆卸工艺程序;必要时查修理手册。
2.掌握合适的拆卸程度,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作业范围和深度。
凡是不分解就能够确定和恢复零部件技术状况的就不分解。
3.采用合理的拆卸顺序,先外后内、先附后主、先整体、后零部件;同时在不影响拆卸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可采用上下、左右、前后的平行交叉作业,提高效率。
4.正确地使用拆卸工具5.核对和做好装配记号(1) 一次性加工成型件即组合加工件(曲轴主轴承盖与座、连杆与下盖、差速器壳);若发生错乱便破坏了有关的形位误差。
(2) 配合副特别是研磨配对(气门与气门座、曲轴与轴承、柴油机三大精密偶件);如互换便破坏了配合特性和配合技术状况。
(3) 平衡件(离合器盖与飞轮、飞轮与曲轴、传动轴);若错乱则破坏了它们的动平衡。
(4) 结构与工作要求(活塞与活塞环、连杆与活塞、止推轴承)。
(5) 正时件(配气正时与喷油正时)若错乱则破坏了正确的配气时刻和供油时刻。
(6) 调整垫片:确保轴向间隙、轴承预紧度、啮合状况。
原则:应先检查有无装配记号或平衡标记。
对于没有记号的应先做好记号,以避免因装配方向、装配位置的变动影响原有的配合和平衡特性。
6.零件应分类存放按系统、大小、加工精度和不同的清洗方法分类存放,(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橡胶件、皮质件)以便于分类清洗、施工,防止零件的丢失。
7.连接件的拆卸(工作量占60%)(击卸法、拉拔法、顶压法、温差法、破坏法) 1) 静配合件的拆卸:拉器、压具、压床、铜铳等。
2) 螺纹件的拆卸:(了解螺纹件的防松措施:自锁螺母、弹簧垫圈、细牙螺纹、锁片、开口销、防松胶、螺母、铁丝保险)(1) 锈死或太紧的螺钉,不宜用加力杆。
1) 将螺母拧进出口1/4,然后拧出,反复松紧逐步退出;2) 用手锤轻击四周;3) 加油渗透。
(2) 双头螺栓:1)偏心扳手;2)用一对螺母相互锁紧。
(3) 断头螺栓:1) 高于机体平面:一是锉方心,二是焊螺母;2) 低于机体平面:一是钻孔,加大;二是头部钻小孔,攻反扣。
(4) 多螺栓:按序、分次。
1)矩形部件(汽缸盖):从内侧向外侧松动螺栓。
2) 圆柱形部件:以对角线方向每次少许松动螺栓。
3) 轴承盖拆卸时,从外侧向内侧松动螺栓。
典型零部件的拆装1.螺栓的拆装(1)松动和紧固顺序(2)防止被安装零件坠落的措施2. 卡环的拆装3. 油封的拆装(1)专用冲子的选择(2)油封的拆卸--用滑锤拆卸变速器油封用拉器拆卸变速器油封2)油封的拆卸--用螺丝刀拆卸发动机前油封4. 皮带盘的拆装用手动工具或台钳固定凸轮轴装卸皮带盘过盈配合零部件的拆装二、拆卸注意事项1、必须熟悉设备内部构造、设备特性和每个部件用途和相互间的关系,了解每个部件的结构,记牢典型零件的位置和作用。
2、拆卸时应了解拆卸零件的步骤遗迹所应用的工具及方法,必须保证对零件不会造成损伤。
严紧盲目敲打。
3、拆卸时,应测量被拆卸件的装配间隙与有关零、部件的相对位置,要作出标记,标记应打在侧面,不得打在工作面上。
4、应按照与装配相反的次序和方向拆卸。
5、拆下的零部件应分别放置在专用的零件箱内,应按照原来结构连接在一起,对于精密的零、部件应保持,不得堆压,并应用干净的塑料布或其他的柔软材料包好,妥善保管,对于较大的部件宜在干燥木板上,并注意遮盖防尘和防止磕碰。
6、细长的轴拆卸下来,应用多支点支持或垂直悬吊起来,以免弯曲。
7、可以不拆卸,或拆卸后可能降低连接质量的零、部件,不宜拆卸。
标明不准拆卸的,则严禁拆卸。
8、热装配的零件,应将零部件均匀加热至规定温度后方可拆卸。
9、滚动轴承严禁用火焰直接加热方法拆卸。
可采用热油等加热方法,但油温不得超过100℃。
10、在拆卸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使用的拆卸工具必须牢固,操作必须准确。
拆卸高度较大或较长的零部件,应防止倒塌或倾覆。
设备拆卸可采用下列方法:击卸法:用锤或其它重物冲击的力量,使配合零件移动。
结构比较简单,坚实或不重要部位可采用此法。
三、用击卸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应根据拆卸件尺寸大小,重量以及结合的牢固程度,选择大小适当的手锤和用力。
2、对击卸件应使用铜棒、木棒、木板等保护被击的轴端、套端、轮缘等,对于某些重要件应制作专用垫铁。
3、应对击卸件进行试击,以了解零件的结合牢固程度,试探零件的走向。
如听到坚实的声音,要立即停止击卸,进行检查是否由于走向相反或由于紧固件漏拆而引起。
4、对于零件严重锈蚀时,可加煤油浸润。
5、击卸前应检查榔头柄是否松动,以防猛击时榔头脱柄飞出。
6、从轴上拆卸零件时应将打击力加在内圈上,而且在一个部位上每打一次以后,移动一下位置使内圈四周都受到均匀的打击。
7、从孔中拆卸轴衬套时,打击力应加在衬套上,衬套的打击表面必须垫以垫块。
拉卸法:使用该法拆卸件不承受冲击力,适用于精度较高,不许敲击的零件和无法敲击的零件以及拆卸尺寸较大或过盈较大的部件。
设备采用四、拉卸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应仔细检查轴(套)上的定位紧固件弹性卡圈,止动螺钉,紧固螺钉,圆螺母等是否完全拆开。
在拉卸轴时应查清轴的拆出方向,拆出方向一般为轴的大端,孔的大端,花键轴的不通端。
当无法查清方向时,应小心试击或试位,判明有无坚实声响或用钢尺测量是否移动,然后再继续拉卸或纠正拉卸方向。
3、在拆卸过程中要注意轴上的键能否通过螺母、垫套、齿轮、轴承等的内孔,并应防止弹性卡圈、薄垫圈等落入槽内。
4、应防止零件毛刺、污物等落入配合孔内卡住零件。
压卸法:在各种手压机或液压机上进行,适用于形状简单的静止联结零件时,为使轴和被拆件免遭破坏采取将零件加热方法进行拆卸。
五、拆卸部件吊离时应符合下列安全规定:1、拆卸部件的挂吊点必须选择能使部件保持稳定的位置。
2、应估算挂吊处的强度,是否足以承受部件的重量。
3、部件吊离时,吊车应使用点动起吊,并用手试推部件,检查是否完全脱离紧固装置,或被其他件挂住。
4、对于具有垂直滑道面的部件,镗床主轴箱等拆卸时,应将其降到最低位置,下面用枕木垫实,防止部件在拆卸过程中突然下猾。
5、部件在吊运移动过程中,应保持部件接近地面的最低位置行走,不得从人或机械设备上空越过。
6、部件在吊放时,要注意强度较弱的尖角,边缘和凹凸部分,防止碰伤或压溃,主轴驱动箱放置时,枕木应高于螺母的高度。
六、零件的清洗拆卸下来的零件,其表面沾满脏物,应立即清洗,以便进行检查。
零件的清洗包括清除油污、水垢、积灰、锈层以及旧涂装层等。
1.清除油污。
(1)清洗方法零件上的油污,一般使用清洗剂,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清洗。
有擦洗、浸洗、喷洗、气相清洗及超声清洗等方法。
1)人工清洗人工清洗是把零件放在装有煤油、轻柴油或化学清洗剂的容器中,用毛刷刷洗或棉丝擦洗。
清洗时,不准使用汽油,如非用不可,要注意防火。
2)机械清洗机械清洗是把零件放入清洗设备箱中,由传送带输送,经过被搅拌器搅拌的洗涤液,清洗干净后送出箱中。
(2)清洗剂经常使用的清洗剂有碱性化学溶液和有机溶剂。
1)碱性化学溶液它是采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和硅酸钠等化合物,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溶液。
2)有机溶剂主要有煤油、轻柴油、丙酮、三氯乙烯等。
三氯乙烯是一种溶脂能办很强的氯烃类有机溶剂,稳定性好,对多数金属不产生腐蚀,其毒性比苯、四氯化碳小。
企业产品大批量高净度清洗,有时用三氯乙烯溶液来脱脂。
(3)清洗注意事项1)零件经清洗后应立即甩热水冲洗,以防止碱性溶液腐蚀零件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