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课练习题

第五课练习题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班级:姓名:得分:A.遵守纪律 B.不违背道德 C.不违法 D.不违规2.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有( )①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②都应受到刑罚处罚③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④都是触犯了刑事法律的行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4.2017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

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

旅客的行为是(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5.一天,学生杨某拾获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

杨某的行为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6.丽江最近不太平静。

先是春节前曝出有女性游客被恶意毁容,春节期间又有游客在某餐厅遭遇殴打。

根据当地警方的通报,前起案件中的施暴者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后起事件中的打人者也已被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

两起案件的作案者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7.如图所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8.下列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①行人闯红灯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③明知赃物而购买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9.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这句话表明()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 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10.违法犯罪有极大的危害,同时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就必须( D )A.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B.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C.只要不造成重大伤害,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行为。

D.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11.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

这说明(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③④12.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

下列对刑法认识正确的是()①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一样重要②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14.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即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A.违反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D.刑罚当罚性15.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当受到非法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①以牙还牙进行报复②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忍气吞声,忍一时风平浪静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16.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A.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B.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C.主刑和附加刑D.有期徒刑和死刑17.上海一房产中介张某,为了让房东降价售房,对房东打电话恐吓,还用钢珠打坏两家房东的窗户。

近日,张某一审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张某的行为属于( )①行政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③一般违法行为④严重违法行为⑤犯罪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18. 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最有效的维权途径是()A. 法律援助B. 实行法治C. 投诉D. 诉讼手段19. 小孟买到假冒名牌手表,因商家拒绝退换,于是向法院起诉。

这种维权手段是()A.民事诉讼B. 行政诉讼C. 刑事诉讼D. 非诉讼手段2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新兴镇小桥杖罗家巷子,12岁的男孩唐华彬在一黑网吧里不慎坠楼,网吧老板将他抬到路边后竟然拔腿就跑。

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唐华彬的家人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联合一些人砸网吧、打老板③与警方合作,要求网吧老板承担相关责任④向网吧的主管部门投诉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二、非选择题21.材料分析题材料一2017年3月10日,百度“黄骅贴吧”一网民发表主题为“南排河液化气站爆炸”的帖子,内容是“河北沧州一私人液化气站爆炸,伤亡情况不明”,后经查实为虚假信息,结果该网民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10天。

材料二刘某在自家阳台上玩手机时不慎手机掉到楼下,被同楼住户李某拾走。

事后,刘某找李某,要求李某归还手机,但李某称手机摔坏,已经丢弃,拒不归还。

刘某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刘某手机手机损失1000元。

材料三14岁少年扈某持刀将两名同学先后捅成重伤、捅死,被判有期徒刑17年,后因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扈某近日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1)材料中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分别触犯什么法律?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任?(2)材料三种的扈某行为与材料一、二中的行为有什么区别?22.某县未满18周岁的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

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馆附近多次对路过的行人持刀抢劫。

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 000元。

(1)阿斌等三人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几点建议。

23. 学生刘某原来是个好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吸烟、酗酒,多次勒索同学,受到学校处分;并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集赌资,与上网友拦路抢劫多次,最终判处有期徒刑。

(1)请绘制出刘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刘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说说刘某成长蜕变的轨迹,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震灾后重建,我们要求一定要建最坚固的校舍。

同样,校园本身的安全工作也不能有丝毫松懈。

这事关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的幸福。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4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校园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但是,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校园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敲诈、抢劫、恐吓、殴打等突发暴力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应对?25.某班组织了一堂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护能力”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学生进行法治安全教育。

【机智应对】中学生小明和同学小亮正骑着自行车一同行走在上学的路上。

突然,一辆轿车为躲避前方来车拐进自行车道,将小明撞到在地。

轿车司机下车后发现被撞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飞奔而去。

几位好心人将小明送至附近医院,经诊断,碰撞造成小明小臂骨折。

(1)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你认为作为一旁的小亮同学应该如何机智灵活去应对?【依法维权】经交警查看监控,找到了肇事司机。

肇事司机私下找到小明的家人,提出和解。

小明及家人咨询了律师,统一由交警调解,双方协调解决。

但在赔偿金额方面双方产生分歧,小明及家人在律师的帮助下,将肇事司机告上法庭。

最终,肇事司机按照法院判决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小明及家人运用了哪些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在小明及家人的维权方式中,涉及了哪中诉讼形式?(4)请你谈谈我们怎样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1.(1)材料一中网民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触犯行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受到行政制裁;李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触犯的是民法,承担民事责任;扈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触犯刑法,承担刑罚处罚。

22.(1)属于犯罪行为。

因为阿斌等人多次持刀抢劫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2)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法治教育。

②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③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未成年人。

同龄人:①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

②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③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过。

23.(1)路线:交网友→旷课吸烟、酗酒、勒索同学→偷窃财物→拦路抢劫→被判刑。

原因: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2)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4. 首先,要有较强的防范意识,掌握一些防范措施;其次,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第三,要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的特征及其逃跑方向,并及时向保卫部门或“110”报警。

大声呼救、高声呵斥、寻求旁边的成年人帮助,或与罪犯巧妙周旋,事后再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5. (1)努力记住司机特征,记住车牌号,拨打110报警。

(2)咨询律师、交警处理、向法院起诉(3)民事诉讼(4)教材P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