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教学》专题讲座

《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教学》专题讲座

(1)提供的概念实例应该是正例,而且数量要恰当; (2)注意选择那些刺激强度适当、变化性大和新颖有趣例子; (3)让学生进行充分自主的活动,使他们经历概念产生的过 程,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把握概念形成的规律; (4)在确认了事物的关键属性,概括成概念以后,教师应采取 适当措施,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新旧概念分化,以免造成新旧 概念的混淆,新概念被旧概念所湮没;
y x 1, y x b, y 0, y 1
y x, y x2 , ay x 3(a 0)
1、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 呈现概念的定义,不仅要以正确的语言描述概念, 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 2、呈现正例、反例、特例 正例、特例在于强化本质属性,反例在于辨析, 以便于从头脑中的已有概念分化。 3、在应用中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4)为学生及时提供应用概念进行推理、论证的机 会,在应用中强化概念,以防止由于没有经历概念 形成的原始过程而出现的概念加工不充分、理解不 深刻的情况; (5)一定要将所学概念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形 成概念系统。
概念的引入——提炼定义——深化理解——概念运用
1、概念的引入与定义的提炼 包括了解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初步揭示它的内涵和外延, 给概念下定义。是概念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 (1)原始概念 一般采用描述法和抽象化法或用直观说明或指明对象的方法来明 确。 比如“针尖刺木板”的痕迹引入“点”、用“拉紧的绳”或 “小孔中射入的光线”来引入“直线”的方法是直观说明法, “1,2,3,···叫做自然数”是指明对象法。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 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 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 数”等。 在小学低年级通常采用描述式的方式来表示,而到了高年 级则采用定义式来表示。
5、数学概念教学的误区
(1)“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式抽象讲解普遍存在。 (2)不注重概念教学的过程。 忽视概念的引入和概念定义的抽象概括以及多角度的理解, 而把重点方法概念的应用上。一些教师认为教概念不如多讲几 道题目更实惠,这样的教学难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3)不知道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概念同化的学习过程经历阶段: (1) 揭示本质属性。给出概念的定义、名称和符号,揭示概念的本 质属性。 (2) 讨论特例。对概念进行特殊分类,讨论各种特例,突出概念的 本质属性。 (3) 新旧概念联系。使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建立联系, 把新概念纳入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同化新概念。 (4) 实例辨认。辨认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确认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使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精确分化。
4、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
(1)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 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 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 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
• 计算引入 有的概念不便直观引入,但通过计算 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时就要采取 计算引入的方法。
如: 循环小数的学习 商不变规律的学习 倒数概念的学习 圆周率概念的学习 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 合,形成了概念。
• 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 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教学时, 要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总之, 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 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 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 间的联系。
小学常用的概念引入方法: •直观引入 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 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 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的。因 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实物图像的 直观性,联系儿童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 识,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
如: 1、平行线概念的学习 2、角的学习 3、轴对称图形 概念的学习 这样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演 示,使学生建立表象,从而解决了数学知 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
概念形成的阶段:
(1)观察概念实例 (2)分析共同属性 (3)抽象本质属性 (4)确认本质属性 (5)概括概念定义 (6)符号表示 (7)具体运用
案例1:“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1、观察实例,写出变量间的关系表达式: (1)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使的汽车,所驶过的路程 和时间 (2)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 (3)用表格给出的某水库的贮水量与水深。 2、找出上例中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本质 3、辨别正反例,找出本质属性(一一对应) 4、概括出函数定义 5、练习巩固成形
◆概念同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同化方式学习概念,实际上是用演绎方式来理 解和掌握概念。因为它是从抽象定义出发来学习的, 所以应注意及时利用实例,使抽象概念获得具体例 证的支持; (2)学习中必须经过概念分类这一步,使学生从外 延角度进一步对概念进行理解; (3)在引入概念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智力 动作,以防止出现知道概念的定义背景引入;(概念引入要讲背景) (2)通过典型、丰富的具体例证(必要时要学生 自己举例),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比较、综合的 活动; (3)概括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 (4)下定义(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可以通过 看教科书完成) (5)概念的辨析,即以实例(正例、反例)为载 体,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包括对概念特 例的考察; (6)概念的运用 概念形成阶段的精确表述:
学习概念意味着去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并能辨别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能举出概念的正 例和反例,能利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解决 相应数学问题。 学生获得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概念的形成和概念 的同化
1.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就是指让学生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不同例 子进行反复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的方 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掌握这一 概念。因此,数学概念的形成实质上是抽象出数学 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阶段可概括如下:
(3)每次分类应按同一标准进行。 例如,把三角形划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钝角三 角形,这个划分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个划分中用了边、角大小 的两个不同的根据。这就犯“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4)分类不能越级进行。
分类应当按照被划分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具有的内在层次逐一地进行。
例如,“把实数划分为整数、分数、无理数”就犯了“越级划分”的逻 辑错误。因为整数和分数与实数不是最邻近的各类关系。
目录
(1)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2)数学概念的学习形式 (3)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途径 (4)数学概念教学的组织策略 (5)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6)小学生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培养
1、什么叫数学概念? (1)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 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3)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石。
(5)必须使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概念系统中去,使新 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起固着点作用的相关概念建 立起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6)教师的语言中介作用很大,因为教师的语言引导 可以使学生更加有的放矢地对概念的具体事例进行分 析、归纳和概括; (7)教师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形成的 每一个步骤。
(4)符号表征阶段
尝试地用语言或符号对对象进行特征的概括与表征,从而获得概念。(5) 概念的运用阶段
通过举出概念的实例,在一类事物中辩认出概念,或运用概念解答数学 问题,使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建立起牢固的实质性的联系, 把所学的概念纳入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 概念引入的方法如下:
◆概念形成教学过程中需注意:
2.概念的同化
概念同化的学习形式是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 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由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可知,要使学生有意义地 同化新概念,必须: 第一,新概念具有逻辑意义; 第二,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知识; 第三,学生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概念与他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相互作用,改造旧知识,使新概 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分化和融会贯通。
(5) 具体运用。通过各种形式运用概念,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使 有关概念融会贯通成整体结构。
案例2:如“一次函数”的概念
(1)给出名称、定义、符号:函数 y kx b, 其中k , b R 特例: y kx, y x, y等 b, y 0 (2)把一次函数与函数概念、一次多项式概念等作比较 (3)用肯定、否定例证让学生辨认:
(2)对于用概念的形成来学习的概念 一般可通过观察实例,启发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 师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再准确定义。 (3)对于用概念的同化来学习的概念 (a)用属加种差定义的概念 新概念是已知概念的特例,新概念可以从认知结构 中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繁衍出来。 (b)由概念的推广引入的概念 讲清三点:推广的目的和意义; 推广的合理性; 推广后更加广泛的含义。
(1)分类必须是相称的。 分类所得的各个属概念的外延的并集应等于种概念的外延。 例如,把整数划分为质数与合数,就违反了本规则,因为遗 漏了“1”。 (2)分类所得各个属概念应互相排斥。 例如,对学生进行分类时,有学生将其分为纯小数、带小 数、循环小数。这样的分类是不正确的,因为,纯小数可以 是循环小数,带小数也可以是循环小数。
如:
1.整除
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1)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内涵就是平行四边形所代表的所有对象的本质属 性:有四条边,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2)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所有对象的总和。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外延包括了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菱形。 (3)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概念内涵是概念的质的反映,概念外延是概念的量的反映。 明确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逻辑方法是对概念下定义。概念≠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