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第四章 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
工程地质-第四章 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
造。
研究土体构造特征意义
(1)土体构造特征反映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其他 工程性质的各向异性或土体各部位的不均匀性。
(2)土体构造特征是决定勘探、取样或原位测试 布置方案和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2 土的工程分类
建筑工程系统的分类 材料系统的分类
我国土的工程分类
1. 按堆积年代分为: (1)老堆积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堆
岭石、伊利石、水云母及蒙脱石等;
亲水性: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2)次生SiO2(胶态、准胶态); 3)倍半氧化物(Al2O3和Fe2O3等)。
是组成黏粒的组要成分。主要特点:高度分散状 态——胶态或准胶态。易引起土的工程性质的显 著改变,如产生大的塑性、强度剧烈降低等。
3. 可溶盐类及易分解的矿物 • 易溶盐:NaCl,CaCl2,Na2SO4·10H2O,
Na2CO3·10H2O
• 中溶盐:CaSO4·H2O和MgSO4; • 难溶盐:CaCO3和MgCO3。
易溶盐常以夹层、透镜体、网脉、结核或呈分散的 颗粒、薄膜或粒间胶结物含于土中。
含盐土浸水后盐类被溶解,土的粒间连结削弱,甚 至消失,并同时增大土的孔隙性,从而降低土的强 度和稳定性,增大压缩性。
常见易分解矿物:黄铁矿(FeS2)及其他硫 化物和硫酸盐类。
分解后对土的影响在于: • 浸水后削弱或破坏土的粒间连结及增大土
的孔隙性; • 分解出硫酸,对建筑基础及各种管道设施
其腐蚀作用。
4. 有机质
当有机质在黏性土中含量达到或超过5%(在砂土中为 3%)时,就开始对土的工程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比粘土矿物具有更强的胶体特性和更高的亲水性。
• 固体(颗粒)+孔隙(水、气)
4.1.1 土的粒度成分
• 粒组:界于一定粒径范围的土粒; • 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中不同粒组颗
粒的相对含量。
漂石(块石):>200mm; 卵石(碎石):200~20mm; 圆砾(角砾):20~2mm; 砂粒:2~0.075mm; 粉粒:0.075~0.005mm; 黏粒:<0.005mm。
热力电位 电动电位
1)强结合水(吸着水):紧靠土粒表面的结合水
特点:
• 厚度很小; • 没有溶解能力; • 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 只有吸热变成蒸汽时才能移动; • 冰点低; • 具有极大的粘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
2)弱结合水(薄膜水):紧靠于强结合水的外围形成的
结合水膜。
特征:
• 厚度比强结合水大得多; • 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 没有溶解能力,冰点低于0度; • 土中含较多的弱结合水时,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影响程度取决于:
• 含量越高,对土的性质影响越大; • 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度越高,影响越剧烈; • 土被水浸程度或饱和度不同,有机质对土的影响
不同; • 与有机质土层的厚度、分布均匀性及分布方式有
关。
4.1.3 土中水和气体及其 与土粒的相互作用
1. 土中水
水分子和水化离子
(1)结合水:受分子引力、静电引力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
2 坡积土
工程性质:土质上 下不均匀,结构疏 松,压缩性高,土 层厚度变化大,对 建筑物常有不均匀 沉降问题;
下部基岩面常富水,易产生沿下卧残基层或基岩面的滑动等问题
3 洪积土
工程性质:
(1)离山前较近的洪 积土颗粒较粗,具有较 高的承载力,压缩性低;
(2)在离山区较远的 地带,洪积物颗粒较细, 成分较均匀,厚度较大, 也是良好的地基;
(3)中间过渡带,常 形成沼泽地带,且存在 尖灭或透镜体,土质较 差,承载力较低。
4 冲积土 河床相 河漫滩相 牛轭湖相 河口三角洲相
工程性质:
(1)古河床相压缩性低,强度较高;现代河 床堆积物密实度较差,透水性较强,若作 为水工建筑物地基则将引起坝下渗漏;
(2)河漫滩相冲积物覆盖于河床相冲积土之 上,该双层结构冲积体常被作为地基;
化学潜蚀作用
两种潜蚀作用都将使土的孔隙增大,增大压缩 性,降低抗剪强度。
3)气态水和固态水
• 气态水:可在土粒表面凝聚转化为其他各 种类型的水;
• 固态水(冰):起到暂时的胶结作用,提 高土的力学强度,降低透水性。
2. 土中气体 游离气体
封闭气体
4.1.4 土的结构和构造
土的工程性质取决于: • 物质成分; • 粒间联接性质和强度; • 层理特点; • 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 • ……
4.1.2 土的矿物成分
• 原生矿物; • 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 • 可溶盐类及易分解的矿物; • 有机质。
不稳定矿物
1. 原生矿物
主要有石英、长石、角闪石、云母等, 是组成卵石、砾石、砂粒和粉粒的主要成 分。
对工程性质影响,主要在于其颗粒形状、 坚硬程度和抗风化稳定性等因素。
2. 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 1)粘土矿物——为含水铝硅酸盐,主要有高
6 海洋沉积物
卵石、圆砾、砂
细粒砂土、粘性土、淤泥和生物 化学沉积物
有机质软泥
7 冰积土和冰水沉积土
冰川和冰川融化的冰下水搬运堆积而成,其颗粒以巨 大块石、碎石、砂、粉土及黏性土混合组成。
8 风积土
干燥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被风吹扬搬运一段距离后, 在有利条件下堆积起来。颗粒主要由粉粒或砂粒组成, 土质均匀,孔隙大,结构松散。
• 毛细水上升接近建筑物基础底面时,毛细 压力将作为基底附加压力的增值,增大建 筑物沉降;
• 毛细水上升接近或浸没基底时,在寒冷地 区将加剧冻胀作用;
• 毛细水浸没基础时,水中盐分具有腐蚀作 用。
2)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的水
特点:
• 产生动水压力; • 冲刷带走土中细小土粒;
机械潜蚀作用
• 溶滤水中水溶盐。
4.4 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 软土 • 湿陷性黄土——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区 • 红黏土——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区 • 膨胀土——南方和中南地区 • 冻土——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 盐渍土——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 人工填土 • 污染土
(2)非结合水:土粒孔隙中超出土粒表面静 电引力作用范围的一般液态水。
能传递静水压力和溶解盐分
1)毛细水
产生于土粒的分子 引力和水与空气界 面的表面张力共同 构成的毛细力作用;
存在于地下水面以 上;
存在与直径为 0.002~0.5mm的毛 细空隙中;
毛细上升水 毛细悬挂水
毛细水影响:
• 在非饱和土中局部存在毛细水,土粒被挤 紧;当土体浸水饱和或失水干燥时,该有 效应力消失;
积的土层(超固结); (2)一般堆积土:第四纪全新世(文化期以
前)堆积的土层; (3)新近堆积土:文化期以来新近堆积的土
层(欠压密)。
2. 根据地质成因可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 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碛土 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
3. 根据有机质含量可分为无机土、有机质土、 泥炭质土和泥炭;
结构和构造
1. 土的结构:土颗粒本身的特点和颗粒间相 互关系的综合特征。
• 土颗粒本身特点:土颗粒大小、形状和磨 圆度及表面性质(粗糙度)等。
• 颗粒间相互关系特点:粒间排列及其联结 性质。
单粒结构
集合体结构
(1)单粒结构特征(散粒结构) 碎石(卵石)、砾石类土和砂土等无黏性土的 基本结构形式。
4. 具有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的特殊土: 湿陷性土、红黏土、软土、混合土、填土、 多年冻土、膨胀土、盐渍土,污染土;
5. 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为碎石土、砂土、 粉土和粘性土。
4.3 土的成因类型特征
1 残积土
工程性质:土层厚 度、组成成分、结 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变化极大,均匀性 很差,孔隙度较大, 作为地基易引起不 均匀沉降。
第四章 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
• 土: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 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 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 堆积物。
• 土的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于组成土的土粒的 大小和矿物类型。
4.1 土的组成与结构、构造
• 土的三相组成:颗粒(固相)、水溶液 (液相)和气体(气相)。
(3)牛轭湖相冲积土压缩性很高,承载力很 低;
(4)三角洲沉积物常是饱和的软黏土,承载 力低,压缩性高。
5 湖泊沉积物
湖边沉积物:近岸带沉积多是粗颗粒的卵石、圆砾和砂 土,承载力高;远岸的则是细颗粒的砂土和粘性土,承 载力低;
湖心沉积物:主要是粘土和淤泥,常夹有细砂、粉砂薄 层,土的压缩性高,强度低。
(a)疏松单粒结构;(b)紧密单粒结构
单粒结构特点: • 孔隙率小,孔隙大; • 透水性强; • 土粒间没有内聚力; • 土粒相互依靠支撑,内摩擦力大; • 受压时体积变化较小。
(2)集合体结构(团聚结构或絮凝结构)特征 黏性土特有结构(粒间引力大于重力)
基本单元:团聚体
集合体结构特征:
• 孔隙度很大——压缩性大;
• 水容度、含水量很大,以结合水为主,排 水困难——压缩过程缓慢;
• 具有大的易变性——不稳定。
2. 土的构造
整个土层(土体)构成上的不均匀性 (层理、夹层、透镜体、结核、组成颗粒 大小悬殊、裂隙发育程度和特征等)特征 的总合。
• 碎石土构造特征:
• 砂土和砂质粉土构造特征:
• 黏性土构造特征: (1)层状构造; (2)显微层状构造; (3)各种裂隙、节理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