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课件
①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 中心 ②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是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共同富裕 对公民个人的要求: 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汉口火车站站
中山公园站
洪山广场站
宝通禅寺站
光谷广场站
资料卡
地铁文化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给了武汉人 展示高雅的,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舞台。同学们是否 希望八方来客看到的是被污损的艺术墙,被破坏的 便民设施?——所以从我做起爱护珍惜我们的地铁 文化,并为之增添光彩吧!
1 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法,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查处。
2 国家提出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
3
国家奖励发明创造,特别是奖励节能高效的新科技。
4
关注民情,解决民生问题、建设生态社区 。
经济 建设
国家正在做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 ①. 济(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 ②.
清洁用水;关注:空气中有害微粒的检测等。
探究三
我们中学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 做些什么?
我们中学生应该做的
①
生活中注重节约资源 如:节约水电纸张等。保护环境 如:不随地乱
丢乱扔,不破坏小区内的花草树资源利
用率做贡献
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对违章建筑、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 举报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 ②. 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社会 建设
国家正在做的
①. 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两型社会 ;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社 ②. 区、美丽家园。如关注:食品安全,提供绿色食品;关注:
视频播放:“五位一体”
我们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情依据是 什么?与我们前面学的什么国策、战略相 吻合?
探究一 我们党为什么要重视生态文明?
a 有利于缓解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实现人与自然的 协调发展。
b 有利于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
c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促进 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文化建设
国家正在做的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它分为 思想道德建设 和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其中 思想道德建设
是中心环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是基础工程。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③ 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爱国主义
对我们中学生的要求 :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有 环保志愿者行动、扶贫 支教,…
武汉地铁票价听证会
政治建设
国家正在做的
①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我国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依法治国 重要环节是 依法行政
核心是 依宪治国
对我们中学生的要求 :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特别是建议
权、监督权,知法、守法、护法。
社会建设
国家正在做的:关注民情、解决 民生问题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我们中学生的要求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承担 关爱社会的责任 。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
2012年11月8日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资料卡
这条线路目前已耗资200多亿元,为克服资金不足的难题, 早在2004年5 月武汉市政府就向来自上海,温州,武汉本地 的100家民营企业招标,而且还有外国公司联合投标过江隧道 项目。
请同学们想一想政府为什么将如此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向民企和外商开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经济建设
国家正在做的
③
并监督政府尽快解决。
④
进行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等,让我们消费者的取向成为生产
销售环节的指挥棒
⑤
积极参加如“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 标
为什么要重视?
生
态 文
国家怎样做?
明
公民个人怎样做?
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政治 建设
国家正在做的
①. 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资源、环保方面法律法规; ②. 依法打击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依法关停污染物超标
和高排放企业,实行企业环保准入制度 。
文化 建设
国家正在做的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①. 培养市民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
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 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地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 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
探究二
国家应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