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概论练习题(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经济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包括增长在内的全面的经济【】A、现代化过程B、总量减少C、劳务总量减少D、人均GDP减少2、我国法律规定,男性的劳动年龄界限为【】A、15——64岁B、16——60岁C、16——55岁D、18——60岁3、2005年,全国人口有【】A、12亿B、13.08亿C、13亿D、12.8亿4、2020年,我国城市化将提高至【】A、35%以上B、45%以上C、55%以上D、65%以上5、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是【】A、劳动力供求规律B、工资规律C、劳动力市场组织规律D、劳动制度6、印制职业资格证书的是【】A、劳动部门B、教育部门C、公安部门D、人事部门7、台湾地区劳动就业呈现出新的特征之一是【】A、劳动力结构的变化B、妇女就业难C、自主创业D、低龄化8、我国女性的法定劳动年龄上限为【】A、45周岁B、50周岁C、55周岁D、60周岁9、经济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增长B、生活消费C、收入分配D、生产技术10、我国法定最低劳动年龄界为【】A、14周岁B、15周岁C、16周岁D、18周岁11、1978年至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为【】A、6.4%左右B、7.4%左右C、8.4%左右D、9.4%左右12、我国1978年至2005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与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期相比,高出日本【】A、5%B、4%C、3%D、2%13、人口每增加1%,要达到充分就业就需经济增长【】A、3%B、4%C、5%D、6%14、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比例为【】A、55%B、60%C、62%D、72%15、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接受过培训的占【】A、70%B、65%C、60%D、55%16、我国出现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界限的时间是【】A、1963年B、1958年C、1957年D、1956年17、我国开始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的时间为【】A、1981年B、1982年C、1984年D、1985年18、我国首次公布城市失业率数据的时间为【】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19、世界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先进水平为50%,而我国为【】A、20%B、30%C、40%D、50%20、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接近【】A、30%B、35%C、40%D、45%21、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每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A、8%B、9%C、10%D、11%22、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较世界先进水平低【】A、20%B、25%C、30%D、35%23、证明公明身份和维护社会治安是原有户籍制度的【】A、特殊功能B、附加功能C、基本功能D、社会功能24、香港地区劳动参与率一般都在【】A、40%以上B、50%以上C、60%以上D、70%以上25、澳门地区经济以什么行业为主【】A、服务业B、制造业C、博彩业D、服装业26、上海就业促进措施之一是【】A、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B、加强青年就业指导C、加强妇女就业指导D、加强就业培训27、农村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中占【】A、65.14%B、70.14%C、72.14%D、75.14%28、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市场配置的【】A、劳动条件B、生产条件C、销售条件D、前提条件29、社会客观存在的就业问题的反映形成【】A、就业观念B、教育观念C、家庭观念D、劳动观念30、现代社会,更多的已婚妇女选择【】A、家务劳动B、带孩子C、就业D、陪丈夫31、农民工的生命周期模式为年轻时外出务工,年龄大了【】A、外出工作B、城市养老C、城市做工D、回家乡务农、做工或经商32、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看,高等级技能人才【】A、供需平衡B、供不应求C、供大于求D、供需接近平衡33、澳门的经济支柱为【】A、博彩业B、服装业C、制造业D、航运业34、劳动力供求规律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A、供求机制B、基本规律C、流动机制D、工资机制35、劳动力流动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形成【】A、劳动力市场组织B、劳动力市场中介C、劳动力市场配置D、劳动力市场运行36、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环节是【】A、经济负增长B、经济波动增长C、经济零增长D、经济稳定增长37、劳动力的竞争价格决定【】A、工资标准B、劳动力数量C、就业制度D、就业政策38、从扩大单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外延型和【】A、内涵型B、分散型C、集约型D、外延型39、经济集约型增长是指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值达到【】A、30%以上B、40%以上C、50%以上D、60%以上40、就业弹性系数为负值时,经济增长将会导致就业【】A、减少B、较快增加C、持平D、高速增加41、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就业体制下【】A、企业的职能B、政府的职能C、企业的行为D、企业的事情42、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高等级技能型人才【】A、供不应求B、供大于求C、供需平衡D、供需信息不畅43、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会【】A、大幅上升B、小幅上升C、不升不降D、下降44、1998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与失业同步【】A、大幅下降B、小幅下降C、不升不降D、增长45、2005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A、21.4%B、31.4%C、41.4%D、51.4%46、2000年,美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A、44.2%B、54.2%C、64.2%D、74.2%47、1978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A、11.2%B、12.2%C、13.2%D、14.2%48、2000年,日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A、31.2%B、41.2%C、51.2%D、61.2%49、控制户口迁移是原有户籍制度的【】A、基本功能B、社会功能C、特殊功能D、附加功能50、我国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户籍制度的时间是【】A、1958年B、1959年C、1960年D、1962年51、户籍制度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最大的【】A、就业歧视B、工资歧视C、社会保险问题D、制度障碍52、当我国城市人口达到八亿左右时,我国城市化已提高至【】A、50%B、55%C、60%D、65%53、劳动力供给机制表现的是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供给数量的【】A、劳动关系B、对应关系C、工作关系D、供给关系54、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市场配置的【】A、生产条件B、劳动条件C、前提条件D、要素条件55、我国青年高级技能型人才【】A、短缺B、平衡C、较多D、很多56、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A、6.6年B、7年C、7.3年D、7.6年57、劳动力超量供给,而经济增长缓慢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A、突出问题B、分配问题C、消费问题D、生产问题58、对年轻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重点要进行【】A、农机培训B、种植培训C、良种培训D、非农培训59、我国企业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A、60%B、55%C、50%D、45%60、香港的劳动年龄在【】A、15—64岁B、15—60岁C、15—55岁D、15—50岁二、名词解释题1人口政策2、经济增长3、经济发展4、内向型经济5、产业结构6、职业资格证书7、狭义的就业制度8、就业观念9、城乡统筹发展10、广义的外向型经济11、就业歧视12、劳动就业三、判断并改错1、有经济增长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2、用GDP反应经济增长状况是有缺陷的。
3、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劳动力素质不适应是一个阻力。
4、有经济增长就有经济发展5、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因素是价格。
6、用GDP反映经济增长状况是没有缺陷的。
7、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因素。
8、就业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
9、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口城乡流动不受限制。
10、劳动就业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11、资本技术构成逐渐提高的前提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增加。
12、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培训。
13、我国劳动者文化素质较过去已有了显著提高。
14、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拉大了城乡差距。
15、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
四、简答题1、简述传统就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简述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就业歧视。
3、简述传统就业制度的主要弊端。
4、简述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5、简述劳动就业的特征。
6、简述农村职业培训的主要问题。
7、简述政府妥善解决民众社会保障问题的途径。
8、简述农民职业分化情况。
9、简述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10、简述清除就业的区域歧视应采取的措施。
11、简述人力政策调节就业总量。
五、论述题1、试论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对就业的影响。
2、试论城乡统筹就业的制约因素。
3、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