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如何积累作文材料
学期教学总结
在平时的作文中,发现有的同学写起作文来感到左右逢源,有的同学却觉得没啥可写。
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平时注意还是不注意积累写作素材的问题。
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不甚费力。
如何才能积累作文材料呢?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体会,我给予学生总结了下面的几个积累途径:
1.从现察中积累。
这是获取生活材料的重要手段。
要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的美。
比如,让学生从参加一项课外活动中,师生间一段有趣的对话中,XX同学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中,假日里的一则见闻中,家庭生活的矛盾中,邻居关系的变化中……去观察积累。
只要你随时留心,随时比较分析,认真思考,就能积累写作素材。
2.从课文中积累。
中学语文课文收集各篇佳作数百篇,其思想这精博,材料之丰富,足够写作文时选用。
如愚公顽强不屈的挖山不止,卢进勇的赤胆忠心,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课文中还有不少名人名言,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
此外还可汲取作品中的深刻而科学的思想观点。
3.从课外阅读中积累。
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是获得写作素材的好方法。
我们读一些中外名著,常常惊叹作者广博的知识。
其实,作家写出各著,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点滴知识,经过日积月累,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还能开拓思路,便你写出来的文章厚而充实。
4.从新闻媒介和影视作品中积累。
广播、报刊、影视是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窗口。
平时“两耳博闻天下事,一心活读教科书”,作文时才能接通材料的“活源”,使事例的清流汩汩而来。
积累是要通过勤于动手的途径来实现。
一个人脑子的记忆力再好,容量总是有限的,单凭记忆的材料,常常不精确,不可靠。
何况瞬间迸发的思想火花,往往是一个闪念,稍纵即逝,不随时用文字记下来,过后往往忘掉,产生遗憾的懊恼。
所以,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养成随时随地勤于动手的习惯,身边备一个材料,摘抄下来或剪辑起来;将自己在观察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生动故事或自己的思想发现,随时记录下来。
这样显然费事,但却能积少成多,一旦到了需要的时候,一个个鲜活的素材便可以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