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蜡染与扎染》课件-1

《蜡染与扎染》课件-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 :
• 一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民间工艺品”。
• 二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 这类属于“工艺美术品”。
• 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 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
贵州苗族蜡染
• 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 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一般不 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 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 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 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 域一般来说,抽象的几何纹样用捆扎、 结扎、叠扎、折扎等防染工艺,而具象 的纹样则大都采用缝扎工艺,先扎后染, 从而形成纹样。
捆扎防染艺术效果
• 蜡染就像照相术一样,照相术是利用光化 学原理。首先用蜡附着在部分布匹上,然后 将其放入染料中,没有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染 上了染料的颜色,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没有, 仍然保持原来面料的颜色,在蜡附着的边缘, 由于蜡的渗透,被染的颜色也形成了渗透的 样子,并且颜色有从无到有的过渡效果。
介绍:
•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 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 (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 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 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 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 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 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 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 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 艺术。
•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 性格特征。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 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 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 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 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 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 美感。
蜡染冰纹
• 扎染与蜡染的染料是可以一样的,但扎染 的方法更加生动,面料不是靠蜡来附着,而是 依靠绳子来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 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一样就形成了与染料一 致的颜色,捆扎部分也由于液体的浸透形成了 颜色的过渡。
作业要求:
1、设计或选择一个简单的图案形象,制 作一幅蜡染作品。
2、用线条和涂块面的办法画形象。 3、画蜡画时,用力均匀。 4、蜡笔色与水彩色的对比要强烈。 5、渲染颜色可丰富多彩,也可是单色。
• 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 染作主要装饰 ,她们
的头巾、围腰、衣服、 裙子、绑腿,绑腿, 都是蜡染制成,其它 如伞套、枕巾,饭篮 盖帕、包袱、书包、 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
• 从审美角度来看
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 生活、生产、战争、 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 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 辑进行简体、变形、 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 化自然“的心灵符号 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 形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