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自由的概念

第二讲:自由的概念


自由之为法的本质在于,人是意志的动物,而意识与自由是不可分 割 。“自由是意志的根本规定,就如重量是物体的根本规定一样。” 没有自由
就没有意志,没有意志也没有自由:自由既是意志的实质(substance),也是意 志的命运,即它必须努力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意志而没有自由,只是一 句空话;同时,自由只有作为意志,作为主体,才是现实的。”(11页)
自由是意志的本质
霍耐特说:“所有在现代社会中上升到主导地位,并且自那以后又相互争夺 统治权的伦理价值中,只有唯一的一种伦理价值确实做到对现代社会的机制性秩 序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即在个人自主意义上的自由。”(《自由的权利》第27页) “法的基地一般来说是精神的东西,它的确定的地位和出发点是意志。意志 是自由的,所以自由就构成了对法的实体和规定性。至于法的体系是实现了的自 由的王国,是从精神本身所产生出来的,作为第二天性那精神的世界。”(第4 页)人是社会的动物、政治的动物,人不仅生产在自然世界中,也生活在精神世 界中,生活在人类自身创造的法的世界中。
10
积极意义:对抽象否定自由的扬弃
消极的选择自由是对抽象否定自由的扬弃。意志不再停留在空
洞的无限性之中,而是转向特殊的目的或欲望,转向任意选择的东
西。这种自由是自由具体化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属于自由,但 不构成自由全体。”“没有规定性的意志,象仅仅停留在规定性中
的东西一样,都是片面的。”世界。人在作为思维的主体之 前首先是实践主体,实践即意志对人的自我理解上有优先性。所谓实践 意味着自己规定自己。在法的世界中,人既是规定者又是被规定者, “规定自己等于设定差别,但是我设定的这些差别仍然是我的……即使 我把这些规定 差别释放在外,即把它们设定国在外部世界中,它们照旧 还是我的,因为它们经过我的手,是我所造成的,它们带有我的精神的 痕迹。”(13页)这意味着法的世界即使存在着差别和多样性,它仍然 是统一的。
法哲学的研究方法
在《序言》中黑格尔说:“自从法律、公共道德和宗教被公开被表述和承认,就 有了法、伦理和国家的真理。”但是,这种自在的真理还需要被自由的意识所理 解。“这种思维不是死抱着现成的东西,不论这种现成的东西是得到国家或公意 这类外部实证的权威的支持,或是内心情感的权威以及精神直接赞同的语言的支 持都好。相反地,这种自由思维是从其自身出发,因而就要求知道在内心深处自 己与真理是一致的。”(P3) 国家是丰富的整体,“伦理自身的丰富组织即国家,国家是合乎理性的建筑结构, 这种结构通过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它们的权能的明确划分,并依赖全部支柱、 拱顶、扶壁所借以保持的严肃尺度,才从各部分的和谐中产生出整体的力量。 (p6) 法哲学有特殊的方法,它区别于定义的方法。定义是根据实存的事物找到它的共 同性,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普遍性。这种方法被称为归纳法,“采取这种方法,就 会忽视科学上唯一本质的东西,即以内容方面忽视事物本身(这里是法)的绝对 必然性,在形式方面忽略概念本性。”(第2-3页)它具有形式的普遍性,没有把 握内容的普遍性。 也区别于直觉的方法。直觉方法放弃外在的形式必然性,直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 观念来理解法。“如果说,第一个诚然是形式的方法,但在定义中仍然要求概念 的形式,而在证明中要求认识的必然性的形式,那么,直接意识和感情的手法却 把知识的主观性、偶然性和任性提升为原则。 法哲学只能运用哲学的方法,即思辨的方法与整体的方法:它关注的不是法的外 在形式,而是它的实质内容;关心的不是概念的定义与它与其它概念的外在联系, 而是关注它自身的生命和内在必然性,并把它们表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种自由概念的区分
在《导言》中,黑格尔强调,自由的含义或概念不 在它的抽象的否定可能性,在不受限制的个人选择 之中,而在它的理性意志 的自我决定以及正义的法 律和政治制度中发现自由。自由在于理性与现实的 和解。 《导论》提出三种自由概念: 抽象的否定自由(第5节) 有规定性的自由(第6节) 自我决定的具体自由(第7节) 这三种自由概念构成一个概念的体系,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全 面的发展过程。
第二讲:自由与法
黑格尔生活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文化上和政治上,欧洲都被两 次大革命,即发端于法国的政治革命和起源于英格兰的工业革命,在狂 涛巨浪中,国家驶进没有航标的大海之中。” 从光荣革命到法国大革命的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使人们从封建秩序中解 放出来,塑造了黑格尔时代基本的政治秩序,即以个人的自由和法律的 平等为基础的资产阶级自由宪法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工业革命把 欧洲从传统的宗法和农业社会带入自由竞争和都市化的现代社会,工业 革命塑造了黑格尔时代的社会秩序,它们都指向主体的解放。 “黑格尔的现代主体性概念,不论在其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在很多 方面就是一部微缩的从宗教改革到工业革命的历史叙事,他的伦理和政 治思想直接与主体自我表达的需要与对社会同一性的社会需求之间平衡 有关。”他想拯救革命的积极成果,克服其消极和有害的方面,为现代 社会秩序的合理化确立一个合理的基础。在这里如何认识自由概念真正 意义及其与社会政治制度的联系成为重要问题。
抽象的否定自由
抽象否定自由的片面性
理论上的片面性。如果主体能从一切东西中抽象出来,最后 主体就是一个非确定的“我”,任何规定性都可以随意取消。 这样自由就是陷入不确定性之中。抽象的否定自由是自由的 一个因素,但不是自由本身或全体。如果自由意味着我不被 任何东西所规定,意味着不断地从一切规定性中逃逸,意味 着否定、摧毁一切东西,最终只能走向虚无主义,如存在主 义自由观。 在政治上的危害性。一方面,抽象的否定自由运用于现实就 会“变成破坏一切的狂热,就会变成某种秩序有嫌疑的个人 加以铲除,以及对任何企图重整旗鼓的任何一个组织加以消 灭。这种否定的意志只有在破坏某种东西的时候它才感到自 己的定在。”(14)“否定的自由所相望的其本身不外是抽 象的观念,至于这种观念的实现只能是破坏性的怒涛。” (14-15)另一方面,抽象否定自由又把人引向消极无为的、 8 否决自己意志的状态,如佛教的涅槃境界。
6
概念的规定: 意志之所以是自由的在于它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能清空 任何事实性的限制而保持自己,我之所以是我在于我不 是任何东西。“意志包含着纯无规定性或自我在自身中 纯反思的要素。在这种反思中,所有出于本性、需要、 欲望和冲动而直接存在的限制,或者不论通过什么方式 而成为现成的和被规定的内容都消除了。这就是绝对抽 象或普遍性的那无界限的无限制,对它自身纯思维。” (13-14)简单地说,否定自由意味着“我是我”,我不 是任何别的东西,任何对我的规定都是对我的限制。 地位:这是自由意志的第一个要素,是自由概念的第一 个环节。“意志这个要素所含的是,我能摆脱一切东西, 放弃一切目的,从一切东西中抽象出来。”这一要素对 理解人类自由来说是不可少的,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15)这种自由把握了意志的一个特征:无化。
法哲学是一门以法的理念为对象 的科学
《导言》解释了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法哲学是以法的理念, 即法的概念及其现实化为对象的科学。所谓法的概念是法的本质,它的现 实化指法体现于其中的社会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法哲学是以法的理念为 对象的科学。理念是概念与它的实存的统一。二者的关系就如灵魂与肉体 一样,“定在与概念、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便是理念。理念不仅仅是和谐, 而且是它们的相互渗透。”“法的理念是自由,为了得到真正的理解,必须 在法的概念及其定在中来认识法。” 法哲学是一门部门哲学,是对精神以法的客观精神的法形式体现的哲学, 既区别于作为整个基础的《逻辑学》,也区别于《自然哲学》和艺术、宗 教和哲学等等绝对精神的科学。 黑格尔的法的概念并不限制法律,它指一切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规则和 制度。法(right) 这一概念起码有三重意义:第一指法律,第二指权利,第 三指正当性原则。按照这一理解,人类社会的一切规范都属于法的范围。 就狭义上的法律而言,法具有以下特征:1)一般是实定的(2)它必须采 取在某个国家的有效形式,这是法的权威性的保证;(3)从内容上说,它 必须反映一个民族精神发展的成果;(4)必须具有普遍性;(3)必须具 有可靠性和精确性。
抽象自由与法国革命
黑格尔认为,法国革命的恐怖就是这种抽象自由的狂怒。法国革 命的追求的平等的目标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知性的思维方式, 这种平等自由的理想是抽象的,当现实中出现任何与这种抽象的 理想不一致性,就会遭致反对:“法国的革命人士把他们自己所 建的制度重新摧毁了,因为每种制度都跟平等这一抽象的自我意 识背道而驰。”(15)文化大革命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这种无限制 的否定自由的暴发。 黑格尔的法哲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扬弃这一抽象自由及其政治的非 理性后果,同时又把它的原则保存在具体的现实的自由体系之中, 以哲学形式拯救法国革命的真理内容。因此,他在同一段还指出, “这种否定的自由或理智的自由本质的规定是片面的,但是这种 片面性包含着一个本质的规定,所以不该把它抛弃。”(15)我 们必须体会黑格尔思想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法哲学概念释义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德文书名是“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可译为《法哲学纲要》,英文书名为 “Elements of Philosophy of Right”(可译为《法哲学要素》。黑 格尔的《法哲学》是一部关于充满自信处在初生阶段的现代国家 的伟大著作。它捍卫和阐释了现代国家的基础,又敏锐地发现现 代国家诸多问题。 在它出版时有二个书名页:第一个书名是“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第二个书名是“法哲学”。黑格尔本人未对这二个书关系做明确 地阐述,但这二个书名之间的秩序包含着他的基本思路。 “自然法”与“国家科学”对应的是现代思想中道德与政治、 “应然”与“实然”,代表着二种研究传统和思路。然而,两者 的分裂对黑格尔来说是不幸,因而是应该克服的状态。黑格尔虽 然对自然法理论传统做了批判,但也没有选择拒绝道德知识的 “国家科学”。黑格尔的主张是,为了了解那些就其本身而言是 正确和正义的东西,我们需要保留对自然法的关注;为了了解法 的形式和作用,我们需要对国家的现实世界作出说明。沟通两者 的途径是提出一种法权哲学,就思想可以理解的范围内,现实的 国家和法权是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的,而且法权只是通过国家才 2016/11/1 能体现其现实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