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名词解释加简答

管理经济名词解释加简答

简答题 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 存在什么关系?管理经济学研究如何实践经济学 (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的 决策。因而它与微观经济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前者 要从后者借用一些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它们的 共同之处在于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结合企 业内外的环境,研究企业的行为。不同点是:微观 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标是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假定 企业的环境信息是已知而且确定的,据此研究企业 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则认为企业的短期目 标总是多样化的,它的长期目标则是长期利润的最 大化,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它认为企业内外的环 境信息是不确定的,据此研究企业如何决策。所依, 微观经济学以抽象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 科学;而管理经济学则以现实的企业为研究对象, 是一门应用科学。 2.请阐述管理经济学的决策过程。管理经济学研究 的是企业的经济决策,即企业应当如何配置资源, 才能最有效率的实现企业的目标。这里决策就是选 择,即在诸多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这个选择(决 策)过程可以规范为七个步骤:①确定目标②界定 问题③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这一步骤,管 理经济学通常使用经济模型,这就有可能找出关键 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决策方法简化、科学化和 定量化。④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⑤收集和估计数据 ⑥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估,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⑦实施和监控。 3.什么是边际分析法?在管理决策中使用边际分析 法有什么意义?这里,“边际”有“边缘部分”、“新 增部分”之意。在决策时使用边际分析法,就是要 把因决策引起的新增的效益(边际收入)与新增的 成本(边际成本)相比较,看看利润(净效益)是 增加还是减少了。这种分析方法的精髓在于判断一 个方案是否可行取决于采用方案前后效益的变化, 而不管采用方案后成本或效益会是多少。它体现了 向前看的决策思想,是一种正确和科学的决策方法。 它能很容易的与微分学现结合,成为解决最优化问 题的方便工具。 4.什么是经济利润?是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说经 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机 会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则是指资源如用于其 他用途中最好的用途时所可能获得的价值(净收 入)。所以,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 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较 优。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 低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所 以,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 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经济 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管理经济学所涉及的利润,都 应当是经济利润。 5.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各有哪些?产品的价 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 好、广告费用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期望等。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生产中可 互相替代的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
概念术语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 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现代企 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 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 值之和。 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 能得到的净收入。或者说,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 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这一概念 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 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 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 成本。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 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 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 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 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 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 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 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 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 之差。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 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 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 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 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 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 表示式,即 QD=f(P)。 D 为脚标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 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 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 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 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 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如 产品的价格、生产中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 本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供给曲线是指,假定的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 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与供求两之间关系的表示式, 可记为 QS=f(P) S 为脚标 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非价格 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移。供给量的 变动是指所有非价格因素不变(因而供给曲线不 变),因价格变化而引起的供给量沿着原供给曲线所 发生的变动。 平均收益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也叫产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肌 一个单位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 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 度。用公式表示为:E=Q 变动%∕X 变动%;式中, E 为需求弹性,Q 为需求量,X 为影响需求量的某 因素。 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公 式表示为: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 △Q•P∕△P•Q;式中,Q 为需求量,△Q 为需求量 变动的绝对数量,P 为价格,△P 为价格变动的绝对 数量。 收入弹性反应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反应程 度。一般计算公式为: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消 费者收入变动%=△Q▪I∕△I▪Q 交叉弹性反映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 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公式为:交叉弹性=y 产 品需求量变动%∕x 产品价格变动%=△Qy▪Px∕△ Px▪Qy 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计算公式为: εp=dQ▪P∕dP▪Q,εp 为点价格弹性。 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计算 公式为:Ep=(Q2-Q1)∕(P2-P1)▪(P1+P2)∕(Q1+Q2), Ep 为弧价格弹性。 替代品是指对消费者来说,效用相似可以互相替代 的产品。它们的交叉弹性为正值。 互补品 是指两种必须合并使用,才能对消费者产生 更大效用的产品。它们的交叉弹性为负值。 生产函数是投入与产出之间在技术上的相互关系的 数学表示式,它说明用给定的一组投入要素最大限 度能生长出多少产量。 边际产量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是指该投入要素 的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述为: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 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 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 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 产量递减。 等产量线是所有能生产一定产量的资本-劳动力组 合的集合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如减少 1 个单位,另一投入要素需要增加多少才能使产量 保持不变。在等产量曲线的某一点上劳动力和资本 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 的绝对值,也等于在该点上两种投入要素边际产量 之比。 生产扩大路线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投入要 素最优组合发生变化的轨迹。如各种投入要素的投 入量都是可变的,这一轨迹成为长期生产扩大路线。 如果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固定,这一轨迹被称 为短期生产扩大路线。 规模收益是指因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 比例增长而引起的产量的增长。 C-D 生产函数形式为:Q=aKbLc b,c 为上标 式 中,Q 为产量,K 为资本,L 为劳动力;a,b,c 为 常数。这种生产函数形式有很多优点,因而是一种 常用的生产函数形式。 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使劳动力节约大 于资本节约),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资本节约大 于劳动力节约),中立型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和节约 资本的比例相等)。 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一种资源用于次 佳使用方案时的价值。它代表应决定把某种资源用 于某个方案而必须放弃的(实行次佳方案本来可以 得到的)收益或补偿。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账簿上 记录下来的成本。它只是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 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为此而付出的总代价。 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 的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决策前已经支出,或承诺要支出,因 而是不受将来决策影响的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 位,会给总成本带来多大变化。它等于在总成本曲 线上,相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是指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 的支出,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是指 企业在固定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不受产量变化影 响的成本。 规模经济性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的 总成本低于这些产品中每种产品分别由一家企业来 生产所需成本的总和。 范围经济性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的 总成本低于这些产品中每种产品分别由一家企业来 生产的所需成本的总和。 贡献分析法是指通过贡献的计算和比较来判断一个 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的方法。计算公式为:贡献(增 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贡献分析法主要用 于短期决策。 盈亏分界点分析法也称量-本-利分析法。它研究产 量、成本和价格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并把重点放 在寻找盈亏分界点产量上,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短期供给曲线反映从短期看,企业的价格与产 量之间的关系。它是在 AVC 曲线以上的 MC 曲线部 分。 垄断利润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存在市场进 入障碍,企业的经济利润在长期条件下仍能保持下 来,这就是垄断利润。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有三个主要特征:(1)在行业 中企业数量很多;(2)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 (3)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垄断竞争 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要求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 件:(1)P=AC(短期和长期),此时经济利润为 0; (2)MR=MC(短期和长期),此时企业利润最大。 广告竞争是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补充。做广告具 有提供产品信息、显示和强化产品差异化的功能。 通过广告等促销手段,产品之间的差异往往能更好 地为购买者所认识。 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竞争,包 括产品差异化竞争和促销竞争。 卡特尔模式是指几家寡头垄断企业联合制定统一的 价格,以谋求整个行业总利润最大。 阻吓进入策略是指现有企业采取策略措施,人为地 设置市场进入障碍,来阻吓新企业的进入。 价格领导模式假设由一家领袖企业首先定价,然后 其他企业跟上。领袖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需求曲线 作出价格、产量决策。在不同价格水平上,领袖企 业的需求量பைடு நூலகம்等于市场总需求量与其他企业的全部 供给量之差。 销售收入最大化的企业行为模式假定企业的目标是 在保证获得一定利润的条件下,谋求销售收入的最 大化。对这种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的目标利润低于 最大化利润,它的价格就要比利润最大化价格定的 低,产量比利润最大化产量定的高。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指在全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加 单位固定成本)基础加上目标利润的定价方法,故 也称全部成本定价法。 增量分析定价法是指根据企业接受新任务后增量利 润的大小来评价定价方案的一种方法。如果增量利 润为正值,说明新任务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如果 增量利润等于接受新任务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增量成 本。 差别定价法是指同一种产品对于不同的顾客、不同 的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的方法。差别价格的存在需 要三个条件:(1)企业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产品有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3)不同市场 的价格弹性不同。差别定价比同一定价能谋求更大 利润。 高峰负荷定价法是指当用同一设施为不同时段的顾 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对高峰时段的顾客定高价, 对非高峰时段的顾客定低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