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1 铁路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2作业准备(1)施工准备人员组织工、机具主要材料、设备序号名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吊弦线夹(承、导)按施工表套若干与锚段相匹配2吊弦按施工表根若干与锚段相匹配3 U型销钉按施工表个若干4 无酸锂基润滑脂kg若干2)测量吊弦安装位置,安装吊弦测量人员带测量工具下车,按计算表,开始测量吊弦安装位置,用粉笔在钢轨上作出标志,或采取沿着导线测量的方法。

作业车对位,升作业台,作业车上安装人员扶起作业登,上凳系好安全带,一人将需安装的吊弦传递给安装人员施工负责人用线坠对准钢轨上的安装位置,反引到承力索上,安装人员配合,并标记安装位置,先安装承力索上的吊弦线夹,再安装接触线上的吊弦线夹,承力索上的吊弦线夹安装图见下图:④先用刷子清楚掉承力索、接触线安装吊弦线夹部位的灰尘和氧化物层,并在安装位置涂一层电力复合脂。

⑤拆开吊弦线夹,先将吊弦线夹的线夹(6 )固定在承力索上,将吊弦穿过吊弦心形环(4),将六角螺栓(8)穿过线鼻子(1)及防松垫片的孔,把吊环(7)推过线夹(6),将六角螺栓穿入吊环(7)和线夹(6)及防松垫片,带上六角螺母。

⑥将U 型销钉从六角螺栓(8)和承力索之间,见下图。

⑦用梅花扳手拧紧螺栓(8)与螺母(9),用力矩扳手检测紧固力矩并达标,然后再按要求将防松垫片的长短折弯将止动垫片板到位。

⑧拆开接触线吊弦线夹,以便安装,将吊环穿过吊弦心形环(4 ),将六角螺栓(8)穿过线鼻子(1)的孔及防松垫片的孔,把吊环(7)推过线夹,抬住接触线,将线夹防止在接触线的凹槽里,把带线鼻子的六角螺栓(8)推进吊环(7)和线夹(6)及防松垫片,带上螺母,安装人员用线坠检测吊弦垂直度,并调整达标,再用梅花扳手紧固,并用力矩扳手检测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要求将防松垫片的长短片折弯,详见下图,将止动垫片板到位。

⑨测量导高一个锚段吊弦安装全部完成之后,应逐悬挂点,吊弦点检测接触线下缘距轨面连线的高度。

记录人员如何记录,并将记录交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结果判定吊弦长度是否合格,并出具处理意见,安装人员根据意见处理达标。

接触线高度变化的坡度及预留驰度均为0,相邻两根吊弦间的导高差不大于10mm。

⑩结束完成当天安装任务后,收回工具和余料,放倒作业凳子,降下作业平台,作业车在封闭点结束前返回车站。

施工负责人填写施工安装记录。

3注意事项(1)作业时作业车应处于停止状态,严禁移动,升降和旋转作业平台。

(2)展放吊索绳时,作业人员从作业登下来,安装吊索线夹时再上去。

(3)防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切实做好防护工作。

(4)作业人员均应戴安全帽,以防工具,材料下落伤人。

(5)作业过程中严禁踩踏接触线或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以保证接触线的平直度。

(6)作业车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速度不应大于5KM/h,严禁突启,突停。

(7)作业时作业车应处于停止状态,且不得升降和旋转作业平台。

(8)防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切实做好防护工作。

(9)作业人员均应带安全帽,以防工具,材料下落伤人。

(10)安装吊弦人员应系安全带,并随时把安全带沟放在线索上,以防坠落(11)作业车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速度不应大于5KM/h,严禁突启、突停。

(12)作业过程严禁踩踏接触线及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以保证接触线的平直度。

4材料要求4.1吊弦安装必须在其自然下垂时进行安装,保证不对其扭转,产生硬点。

4.2吊弦的制作应该在预制台上进行制作,尽量减少其误差。

5质量控制及检验5.1 在每次吊弦安装完成后,有专门测量小组进行测量。

5.2要用力矩扳手检查吊弦每处力矩是否足够。

第二十七节绝缘锚段关节(关节式电分相)调整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1 铁路接触网绝缘锚段关节(关节式电分相)调整。

2.作业条件及施工准备(1)作业条件1)补偿装置工作正常,补偿A、B 值符合技术要求。

2)承力索归位已完成,腕臂偏移符合当天环境温度变化安装曲线表。

3)关节内定位装置已安装完成,整体吊弦安装已完成。

(2)施工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复核设计图纸及其他设计资料,熟悉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2)施工人员已经过技术培训和交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施工机械状态良好,操作人员按照岗位要求做好准备。

4)各项物资、工具材料按照型号、规格等要求已准备好。

3.引用标准规范(1)《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铁建设[2015]47 号)。

(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

4.作业内容(1)四跨绝缘锚段关节调整:检查调整腕臂顺线路方向偏移值,检查调整承力索高度及间距,检查调整接触线高度,检查调整拉出值及定位装置,模拟冷滑,测量关节电连接预制安装尺寸,填写调整记录。

5.施工技术标准(1)四跨绝缘锚段关节调整技术标准1)腕臂顺线路偏移值应符合安装曲线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50mm(注意双腕臂的偏移值方向是相反的,不要调错)。

2)承力索与接触线上的绝缘子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50mm 。

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中心应对齐,施工允许偏差为± 30mm。

3)锚段关节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间隙不小于400mm,允许偏差0-50mm。

4)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接触线距工作支定位管,其间隙不应小于50mm。

5)绝缘锚段关节(关节式分相)转换柱处两接触线间垂直、水平距离分别为500mm、500mm;中心柱处两接触线垂直、水平距离分别为0mm、500mm,施工允许误差为±10mm。

6)绝缘锚段关节内非支卡绝缘处带电侧距另一非支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允许偏差为± 20mm。

7)悬挂点接触线高度的误差在± 20mm整体吊弦受力,无相磨现象。

非支卡绝缘处带电侧距另一非支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允许偏差为± 20mm。

8 )限位定位器的间隙为22mm,施工允许偏差为± 1mm。

9 )凡松动过的螺栓的紧固力矩均用力矩扳手重新紧固到位。

6.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1)工序流程四跨绝缘锚段关节调整工序流程如下图所示(2)操作要点1)检查调整腕臂顺线路方向偏移值测量人员用激光测量仪逐个测量关节处每个腕臂顺线路的偏移值,现场技术人员做好记录,并根据环境温度和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判定调整值,决定调整项目。

2)检查调整承力索高度及间距①测量人员用激光测量仪检测关节处转换柱腕臂上的承力索距轨面的高度,现场技术人员作好记录,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判定需要调整的工作量。

②施工负责人根据调整工作量,指挥作业车司机对位,升作业台,系安全带。

若高腕臂承力索需降低时,在水平腕臂与斜腕臂连接的套管双耳外即平腕臂合适位置,先装好一个防滑的套管双耳,再将水平腕臂与斜腕臂连接的套管双耳的螺栓慢慢松动,其他人员配合向上抬住线索和腕臂,将套管双耳线夹向支柱对侧移动,移动量提前计算好,并在平腕臂上做上标记,到达标准位置后,用力矩扳手拧固到位。

拆除防滑套管双耳。

曲线段可采取挂滑轮用大绳提吊承力索的方法配合移动。

如低腕臂承力索需升高,可采用上述降低的方法,但套管双耳移动方向应相反(即向支柱侧)。

3)检查调整接触线高度①测量人员用激光测量仪对关节两接触线高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

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检测结果和设计标准进行判定,确定需调整项目。

②施工负责人根据调整项目,指挥作业车司机对位,升作业台,系安全带,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需拆除吊弦位置,按测量数据制作新的吊弦,作业平台上施工人员拆除既有吊弦,在原位置安装新吊弦。

安装后,作业车移出,检查人员对新安装吊弦处的导高进行复测确认。

4 )检查调整拉出值及定位装置①测量人员对关节拉出值全面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测量结果与设计值比较,确定调整值。

②施工负责人指挥作业车司机对位,命令作业人员按确定的调整值,逐个调整达标。

作业台人员系好安全带,松定位环螺栓,将拉出值调整到位,同时将防风拉线也调到位。

调整后,检测人员应复检确认。

③检测转换柱的绝缘距离,并调整达标。

5 )模拟冷滑全部完成后,对关节进行模拟冷滑检测,如有缺陷,立即处理并达到标准。

6)测量关节电连接预制安装尺寸冷滑完成后,在安装关节电连接处,用钢尺测量出两悬挂承力索与接触线的间距尺寸和两承力索水平,垂直间距尺寸,并做好标记,如实做好记录,交技术人员为预制安装提供依据。

7)结束①施工完成后填写安装记录。

7.劳动组织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或者专业队伍组织模式。

人员配置:作业人员应根据关节调整施工施工方案后明确后合理配置。

劳动力组织见下表。

劳动力配置表8.主要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置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置表9.物资材料配置所用物资材料应符合实际要求,具体规格型号见下表。

物资材料表10.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1)质量控制1)各种材料设备的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有检验合格报告。

2 )中心柱处接触线等高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工作支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

(2)质量检验1 )凡被松动过的螺栓均重新用力矩扳手紧固到位。

2 )转换柱处两接触线垂直、水平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3)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禁止受压。

4)更换吊弦应安装在原位置,以免产生硬点。

5)调整时严禁踩踏接触线或给接触线施加外力。

以保证接触线的平直度。

6)测量关节电连接安装尺寸时,不要给承力索、接触线施加外力,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7)连接螺栓紧固用力矩扳手,严禁用活口扳手。

11.安全控制措施(1)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制度。

(2)作业时作业车应处于停止状态,且不得升降和旋转作业平台。

(3)防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切实做好防护工作。

(4)作业人员均应戴安全帽,以防工具材料下落伤人。

(5)作业车在是工程过程中进行速度不应大于5km/h,严禁突起、突停。

12.环保控制措施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包装物及时进行清理,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