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押题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解析版

解析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押题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押题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纤毛是某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精子的尾部也属于纤毛。

纤毛的运动与其含有的动力蛋白有关,动力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能通过自身空间结构的改变引起运动。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合成动力蛋白的细胞器不同B. 动力蛋白具有催化功能,通过提供能量与改变结构引起纤毛运动C. 纤毛运动中动力蛋白通过肽键的合成与断裂改变空间结构D. 动力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男性不育D【答案】【解析】动力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合成动力蛋白的细胞器均是核糖体,A错误;动力蛋白具有催化功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细胞代谢,从而改变结构引起纤毛运动,具有催化功的动力蛋白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纤毛运动与其含有的动力蛋白有关,动力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细胞代谢,从而改变结构引起纤毛运动,该过程中没有肽键的合成与断裂,C错误;精子的尾部属于纤毛,纤毛的运动与其含有的动力蛋白有关,动力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精子的运动能力降低,从而引起男性不育,D正确。

【点睛】本题以动力蛋白为题材,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对蛋白质的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 脂肪检测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两实验中酒精的作用相同B. 质壁分离实验中,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原生质层逐渐收缩变小C.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和R型活菌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可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C35SD.【答案】【解析】脂肪检测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两实验中酒精的作用不相同,脂肪鉴定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质壁分离实验中,A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冲洗卡诺氏液和解离,错误;洗去浮色,型细菌注入小鼠,S正确;将加热杀死后的B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原生质层因液泡逐渐失水而收缩变小,S型细菌中的DNA可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和R型活菌,35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离心后应SC正确;该分布在上清液中,但若该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正确。

沉淀物中,因此可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D个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a→b过程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 a→h有两个细胞周期,该过程发生在雄性动物精巢中C. 造成细胞e和f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两种细胞内的蛋白质完全不同D. 图中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是c、e、g、fA【答案】a→bAa→h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过程表示间期,【解析】正确;进行Bef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表示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细胞和错误;传物质,但这两种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此造成这两种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差mRNA不完全相同,进而导致合成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异的主要原因是两种细胞内不同基因转录形成的C错误;只有细胞分裂过程中才能观察到染色体,有丝分裂各时期都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图中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同源cg,D。

错误染色体的是和4.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疸”。

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

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

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

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是痤疮的常发人群。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__...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学科B. 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C. 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D. 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D【答案】【解析】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且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所以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A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其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增多,B项正确;据题干,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可知痤疮丙酸杆菌(抗原)进入机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C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D项错误。

5. 人染色体上的基因E突变为e,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替换B. E基因突变为e基因,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C. e基因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发生改变D. 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B【答案】6. 体液免疫中根据B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将抗原分为TD抗原和TI抗原,大多数病原体(如病毒等)属于TD抗原。

下图为TI抗原产生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病毒侵染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I抗原只会引起体液免疫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体内没有T细胞,但不会影响TI抗原的免疫过程C. 体液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吞噬细胞D. 针对TI抗原引起的免疫,当相同抗原再次侵染,体内抗体水平与初次侵染大致相同C【答案】【解析】据图可知TI抗原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并不会刺激T淋巴细胞,不会引起细胞免疫,A项正确;TI抗原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据图可知该体液免疫不需要T淋巴细胞参与,所以当体内没有T淋巴细胞,不会影响TI抗原的免疫过程,B项正确;吞噬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但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C项错误;据图可知TI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没有分化形成记忆细胞,所以当相同抗原再次侵染与初次侵染相同都只被B淋巴细胞识别而产生免疫反应,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7. 我国土地面积的1/5受到重金属的污染,镉盐因溶解度高,在水中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尤为严重。

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浓度的镉对水生植物紫萍生理的影响,结果见下图。

对实验数据分析时发现MDA(膜脂分解最重要的产物之一)的含量与镉浓度呈正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由图甲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溶性蛋白含量是衡量植物总体代谢的重要指标。

图乙中,在O?5mg/kg镉浓度条件下,植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进而植物的代谢增强,原因可能是少量的镉被紫萍吸收后,贮存在_________(填细胞器)中,不会对主要生理过程产生危害;镉浓度超过5mg/kg时,通过破坏可溶性蛋白的_________使其溶解性下降,因此对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_______阶段的影响更大。

(3)由MDA含量与镉浓度的关系可推测:镉可能是通过破坏__________(结构)影响___________反应阶段,降低光合速率;同时也可能通过破坏________________影响呼吸作用第三阶段的进行。

(1). (2). 随着镉浓度的增大,镉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叶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答案】叶绿素a受影(3). (4). (5). (6). (7). 光类囊体薄膜(或基粒)暗反应空间结构液泡响的幅度更大.(8). 线粒体内膜【解析】试题分析:据甲图可知,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逐渐减少;图乙表示在O在560mg/kg镉浓度条件下随着镉浓度的5mg/kg镉浓度条件下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同一镉浓度条件下,处理时间越长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越少;据两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镉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1)据试题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镉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据图甲得出的结论是随着镉浓度的增大,叶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受影响的幅度更大。

(2)据图乙可知在O5mg/kg镉浓度条件下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能是少量的镉被紫?萍吸收后,贮存在液泡中;在560mg/kg镉浓度条件下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可能是镉?破坏可溶性蛋白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其含量减少;,光合作用中暗反应需要大量的酶(化学成分是可溶性蛋白__...科质)催化,因此对暗反应影响更大。

学(3)据题干发现MDA(膜脂分解最重要的产物之一)的含量与镉浓度呈正相关,所以据MDA含量与镉浓度的关系可知,镉可能是破坏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光反应强度;也可能会破坏线粒体内膜结构,使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缺乏相关的酶导致其强度减弱。

8. 动物多食少动易引起肥胖,近期有科学家揭示肥胖还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

如图为肥胖症发生机理的部分示意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物质A是微生物_____(填呼吸方式)的产物,当物质A增多时会引起神经兴奋,分泌_______ 作用于胃黏膜分泌细胞,促进饥饿素的产生,饥饿素产生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增多又会使微生物产生物质A的量增加,说明①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

从而引起肥胖。

,____________⑥过程通过,____________为B物质调节,__________④⑤⑥过程属于)2(.(3)饥饿素可以使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兴奋,一方面增加动物的摄食量,另一方面降低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肥胖。

(1). (2). (3). (4). (5). (6). 胰岛素正反馈激素神经递质无氧呼吸【答案】神经(7). (8).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进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肠道中的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物质A,物质A一方面通过神经调节使其胃黏膜细胞分泌饥饿素,从而促进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导致肥胖,另一方面物质A通过激素调节促进相关物质转化成脂肪导致肥胖。

1)据试题分析可知物质A是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当物质(A增多时通过神经调节会引起神经兴奋,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胃黏膜分泌细胞,促进饥饿素的产生,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增多又促进微生物产生更多的物质A,体现了正反馈调节特点,说明①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