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球知识点1、数字地球是什么?数字地球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其核心内容是全球信息数字化。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以数字的方式获娶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全球各种问题。
2、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
3、数字地球主要组成?数字地球以因特网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是具有三维界面和多种分辨率浏览器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其主要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数据系统、软硬件系统和应用模型。
4、数字地球的应用对全球变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全球变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数字化表示的地球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在计算机中利用数字地球可以对全球变化的过程、规律、影响以及对策进行各种模拟和仿真,从而提高人类应付全球变化的能力。
数字地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荒漠化,生态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
与此同时,利用数字地球,还可以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许多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如: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灾害预测与防御等。
5、数字地球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影响?数字地球将容纳大量行业部门、企业和私人添加的信息,进行大量数据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研究和分析。
例如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全国铁路、交通运输的规划,城市发展的规划,海岸带开发,西部开发。
从贴近人们的生活看,房地产公司可以将房地产信息链接到数字地球上;旅游公司可以将酒店、旅游景点,包括它们的风景照片和录象放入这个公用的数字地球上;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可以将其收藏以图像、声音、文字形式放入数字地球中;甚至商店也可以将货架上的商店制作成多媒体或虚拟产品放入数字地球中,让用户任意挑选。
另外在相关技术研究和基础设施方面也将会起推动作用。
因此,数字地球进程的推进必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6、数字地球的应用对精细农业的作用?下一世纪农业要走节约化的道路,实现节水农业、优质高产无污染农业。
这就要依托数字地球,每隔3~5天给农民送去他们的庄稼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农民在计算机网络终端上可以从影像图中获得他的农田里庄稼的长势征兆,通过GIS 作分析,制定出行动计划,然后在车载GPS和电子地图指引下,实施农田作业,及时地预防病虫害,把杀虫剂、化肥和水用到必须用的地方,而不致使化学残留物污染土地、粮食和种子,实现真正的绿色农业。
这样一来,农民也成了电脑的重要用户,数字地球就这样飞入了农民家。
到那时农民也需要有组织,有文化,掌握高科技。
7、数字地球的应用对智能化交通的意义?智能运输系统是基于数字地球建立国家和省市、自治区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交通阻塞、交通安全以及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实现运输工具在道路上的运行功能智能化。
8、数字地球中最关键的技术有哪几项?它们各起什么作用?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所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
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主要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
9、我国数字地球的建设情况,以及数字地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数字地球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如利用数字地球的数据,可掌握各地的治安状况,以便合理布局警力;可模拟环境变化对濒危物种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对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掌握作物病虫害及其发展情况,相应制定出解决措施,以提高产量等。
可见,数字化地球离不开“3S”技术的支持,其信息来源主要依靠高精度遥感;数据的分析、储存与查询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往往需要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如指挥警车到达事故地点)。
10、数字地球与“3S”技术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
所谓"3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的统称。
没有"3S"技术的发展,现实变化中的地球是不可能以数字的方式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
11、哪些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1)农业。
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提高抗灾能力;预测农产品的分布与产量,制定农业生产计划,确定对外贸易战略;监测和预报农业环境污染状况,提出解决措施等。
(2)全球性问题监测,如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酸雨分布及影响程度;地形遥感;地震分布;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
1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随着"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和人们对它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从二维向多维动态以及网络方向发展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发展和诸多领域的迫切需要如资源、环境、城市等。
在技术发展方面,一个发展是基于Client/Server结构,即用户可在其终端上调用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和程序。
另一个发展是通过互联网络发展Internet GIS或Web-GIS,可以实现远程寻找所需要的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图形和图像,而且可以进行各种地理空间分析,这种发展是通过现代通讯技术使GIS进一步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接轨。
还一个发展方向,则是数据挖掘(Data Mining),从空间数据库中自动发现知识,用来支持遥感解译自动化和GIS空间分析的智能化。
13、数字地球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它集中了当前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即可民用,也可以用于军事目的,而且数字地球还可以带动很多高科技的发展,所以他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和催化剂。
1、数字地球为地球科学发展提供了现代科技平台2、数字地球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必要条件。
14、地球信息:指有地球实体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物质和能量性质特征和状态的表征的知识。
15、地球信息的载体:地球现象或过程的经过排除噪音或误差的文字描述、数字记录、图形或影像作为表达的载体。
16、地球信息流的作用:(1)客观世界的三特征;(2)信息流是关键;(3)信息流是地球信息理论的核心。
17、地球信息流意义地理信息系统或空间信息技术系统也都受信息流控制,以信息流作为纽带的,否则就不能运行,信息流是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
18、地球物质信息:有关地球组成物质的成分、结构、形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及社会经济的物质和性质、特征和形态、表征及其吉利的知识。
19、地球信息流基本特征:属性、空间、时间。
20、地球信息的全息特征:(1)局部映射整体;(2)局域映射广域;(3)现在映射过去,现在和过去映射未来。
21、地球信息的记忆特征:生物学的贝尔定律;树木的年轮——记忆信息;岩石的记忆信息;土壤的记忆信息;地貌的记忆信息。
22、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趋势和内容(1)全球化;(2)集成化趋势;(3)多学科、跨部门综合研究;(4)由“科学研究功能”向社会服务功能转化;(5)由科学导向性向问题导向性转化;(6)地球系通过的变化过程研究成为重点;(7)地球系统的各种界面研究成为重点。
23、全球化:指半个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海平面变化及其人来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4、区位理论:说明和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部的影响和研究生产力空间组织的一种学说。
25、基本法则:距离衰减法则;空间相互作用原理;中心地学说。
26、耗散结构:指在远离平衡态情况下的一个开放系统,通过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当达到一定阀值时,原有的有序结构发生无序变化或出于混沌状态,同时形成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新的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
27、分形:客观世界的某一现象或过程,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具有形态自相似性或统计自相似性和概率自相似性。
28、自相似原理:凡是物质成分与结构相似,所处环境尤其是生成环境相似的形态特征应该是相似的。
29、云计算:是格网计算,分布式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
30、Grid:集各类计算机资源,网络通信信息资源,数据及信息资源,仪器及设备资源,甚至各种人力资源等,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31、Grid作用和优点:(1)grid向用户提供共享工具;(2)为有效利用分布式资源提供方便,可以利用在网上的分布在异地的每一个闲置资源,将他们集中起来可以获得相当于一台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3)具有分摊负载和提高计算可靠性的能力;(4)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在线的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而且还可以共享一切软硬件设备,更主要的可以共享在线仪器设备和传感器设备。
32、Grid与互联网和万维网之间的差别:(1)不仅实现了数据共享,而且还实现了硬件共享,即计算机资源的共享,通过grid可以将在线的一切闲置计算机资源共享,软件资源也实现共享;(2)不仅可以共享一切在线的计算资源,网络与通信资源,数据资源外,还可以共享在线所有传感器及一切在线远距离仪器和设备。
33、Grid computing:即格网计算,指在动态环境下的计算资源,数据和信息资源,通信资源,传感器资源,及各种在线仪器设备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提高分析解决问题与辅助决策的能力的计算过程。
34、Grid computing分类:分布式超级计算,大吞吐量计算,即时计算,数据密集型计算,协同计算。
35、Grid computing作用和意义:可以使用户群体进行实时传输和快速虚拟,仿真计算,还包括运用全程设备进行高级的复杂计算,模拟全球环境变化等大型计算任务,甚至可以在家中利用简单的计算机终端上进行,同时,它还可以用于分布式的科研和教学。
36、Grid computing与传统分布式计算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在没有集中控制机制的情况下,通过对计算资源进行大规模共享,满足应对高性能计算的要求,并且这种对计算资源进行大规模共享是动态的,柔性的,安全的和协作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