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圈中的人》中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圈中的人》中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圈中的人》中考知识点一、选择题1.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a>b B.a>b>cC.a>c>b D.b>c>a【答案】B【解析】【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

故选:B。

【点睛】肺内气压与大气压间的气压差是肺的通气的关键。

2.小强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

在A、D两支试管内加入抗凝剂,B、C不做上述处理。

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浆,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不加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凝结成血块,血块的上方会出现少量淡黄色液体,叫做血清。

【详解】A、A中加入抗凝剂,A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A正确;B、B中没有加入抗凝剂,B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B错误;C、C中没有加入抗凝剂,C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C错误;D、D中加入抗凝剂,D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理解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肉丁炸酱面一碗儿,豆芽青菜七八样儿。

”这说的是老北京炸酱面。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条中的淀粉是在口腔中开始消化的B.炸酱中的脂肪在肝脏中被胆汁初步消化C.炸酱面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D.配菜种类多样,有利于做到合理营养【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腺有五种: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能够乳化脂肪;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据此解答【详解】A、淀粉最先在口腔内被消化,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

A正确;B、脂肪的消化部位是小肠。

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进入小肠。

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较大的脂肪微粒乳化成较小的脂肪微粒,利于脂肪的消化。

B错误;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这些特点是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C正确;D、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配菜种类多样,有利于做到合理营养,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消化与吸收、合理营养等知识。

4.下列疾病与病因不对应的是()A.地方性甲状腺肿--饮水或食物中缺碘B.坏血病--体内缺乏维生素CC.夜盲症--体内缺乏维生素AD.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答案】D【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饮食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增生肿大,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故A正确;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故B正确;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故C正确;侏儒症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有关,故D错误。

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维生素的作作及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缺乏症和激素分泌异常症。

5.下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眼球是眼的主要的结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壁分三层:外膜、中膜、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下:(2)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详解】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只有落在[3]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

图中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该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成像的过程。

故是错误的;B、近视的原因是由于用眼不科学,导致[2]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是正确的;C、物像是在[3]视网膜形成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视觉中枢)形成的。

故是错误的;D、看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看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大。

晶状体的曲度是由睫状体调节的。

图中的1是角膜。

故是错误的。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6.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6→8→7→3→2→1C.若6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也不能产生感觉D.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答案】D【解析】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是简单的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5→4→3→2→1,不经过大脑,B错误;膝跳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若6上行神经纤维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能完成膝跳反射,不能产生感觉,C错误;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D正确。

7.右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的3 是肝脏,属于壁外腺,分泌的胆汁贮存在1胆囊中,通过4胆管输送到小肠内参与物质的消化,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为脂肪微粒,在小肠内胰脂酶和肠液中酶进一步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内;小肠细长,有皱襞,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的面积,小肠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没有胰岛素,含有多种消化酶。

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难度一般,属于理解内容。

8.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C.防止脑震荡D.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答案】D【解析】【分析】要知道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鼓膜造成伤害,如果鼓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鼓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详解】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 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9.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耳蜗B.鼓膜、大脑C.听小骨、大脑D.耳蜗、大脑【答案】D【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蜗内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听觉产生的部位。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综上分析可知,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耳蜗、大脑。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10.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①肝脏②小肠③大肠④肾脏⑤胰腺⑥肺⑦皮肤⑧膀胱A.③④⑥B.④⑥⑦C.①③⑧D.⑥⑦⑧【答案】B【解析】【分析】排泄的三条途径,即: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据此解答。

【详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

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排泄的三条途径。

11.家中常把剩余或多余的某些食品放人冰箱中。

食品存放较长时间不容易变质的原因是A.冰箱内温度低,能把微生物冻死B.冰箱封闭较好,微生物不易进人C.冰箱封闭较好,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D.冰箱内低温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冰箱内温度低,但是不能把微生物冻死,故A错;冰箱内食品存放时间与封闭效果无关,故B错;冰箱并没有与外界空气隔绝,这种说法错误,故C错;冰箱内低温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食品存放时间较长,不容易变质,故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