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近几年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越来越大。

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找到一种恰当的教学方法,顾及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不能再用同一个模式进行教学。

本文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分层教学以人为本新课标
新课程改革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侧重于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而基于种种原因,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相差甚远。

面对这种现状,教师用同一本教材、同一套方法授课,显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分层教学法值得提倡。

分层教学,即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等,科学地将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并且区别对待,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等。

全体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中,相互合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充分掌握和能力的充分提高。

[1]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阐述了相似的观点,即“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
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的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一、学生差异性存在的背景
虽然小学课程中包含了信息技术,但是实际授课情况参差不齐。

有的小学“挂
羊头卖狗肉”,根本没上过信息技术课。

有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则成为学生的上网课、玩游戏课。

再加上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影响,造就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学生划分层次
在新学年的开始,我通过计算机基础情况调查表、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基础情况调查表如下:
根据调查情况,大致把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

a层次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b层次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习兴趣、接收能力一般;c层次学生基础较差,没什么学习兴趣或者接收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预期学习目标。

既要让基础层次的学生“吃得了”,又要让提高层次的学生“吃得饱”。

根据这个原则,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a层次学生尽可能提升学业水平,挖掘潜能;b层次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注意培养自主探究能力;c层次学生主要在于打好基础。

例如,[2]“网站主页制作”这一课,我将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c层次学生了解网页的布局元素和样式,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表格;b 层次学生除了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表格,还应掌握在表格中添加图
片、文字等元素,尽可能做到美观大方;a层次学生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制作出多个不同样式搭配的页面,通过超链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站。

通过不同学习目标的落实,三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各自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课堂效果理想。

四、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阵地。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及课堂练习。

对于a 层次的学生,可以只提供探究方向,放手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注意满足他们深层次的学习需求。

对于b层次的学生,以引导为主,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基础的学习,并且不断提高突破自身能力。

c层次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以“图像的简单处理”这一课为例。

[2]本节的知识点是掌握图像简单处理的相关操作,包括调整图片尺寸,裁剪、旋转、翻转图片等。

我把任务分为基础和提高两部分。

基础部分为练习图像简单处理的相关操作。

提高任务为综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制作“熊猫双胞胎”图片。

课堂的前半部分为新课教授及初步练习阶段。

a层次学生主要通过个人自学、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新课学习。

一般他们很快就能完成基础任务,那么可以接着自行完成提高任务。

b层次学生听完新课讲授后,一般可以顺利完成基础任务。

接着我对他们进行适当地点拨,提供一些提示,引导他们以提示为线索,尽可能自主探
究提高任务的制作方法。

c层次学生在新课讲授后,可能还无法顺利完成基础任务。

那么我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再加上其他学生的配合辅导,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进行基础任务的练习。

课堂的后半部分为总结和巩固提高阶段。

我把本节课的任务进行完整地演示。

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可以梳理清楚本节知识点,进一步明确图片的制作方法。

而c层次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演示,巩固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掌握了知识,增强了技能,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做课堂的主人。

五、学习效果评价分层
以单一的成绩标准来评价学生,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

如果要求每个学生都力争拿100分,势必会使得一大批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所以教师在做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综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学业成绩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对a层次学生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

对b层次学生则要帮助他们发现不足,鼓励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积极向上。

对c层次学生要多表扬多发现亮点,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总之,分层评价的目的就是促使每个学生都向更高一层次迈进。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符合新课标中要求的:[3]“在课程实施中既要注意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
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又要恰当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发展与统一要求的矛盾”。

分层教学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做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view/983689.htm
[2]《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初中)》福建教育出版社
[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