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二则


斩尽杀绝( ) 美妙绝伦( ) 悬崖绝壁( )
二、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 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三、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够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书戴嵩画牛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本文选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坡志林》。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zhóu jǐn pù

轴锦曝矣
互动课堂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 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处士:隐士,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去做官的人。
好:喜欢。 宝:以……为宝,珍藏。
嵩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作画轴。囊,袋子,
此处指画套。
自随:随身携带。 曝:晾,晒。 拊掌:拍手。
搐:抽缩。
股:大腿。
乃:却。
掉:摇动,摆动。
伯牙鼓琴
《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 为列子所撰。列子,名御寇,战国时 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 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共八卷,内 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 “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 出自其中。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zāi

wēi
xián
巍弦
互动课堂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 节奏和韵味。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锺 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 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四、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二课时
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相斗时的牛?它们 的状态是怎样的?唐代画家戴嵩画过一幅 与牛有关的画,作家苏轼还以此为内容写 了一篇小短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锺子期死了,伯牙 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 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 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 琴。(课后第二题)
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我们一起来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 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知音或知己,也比喻 乐曲高雅精妙。
善:擅长。 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 锺子期倾听。
了解人物
国籍 身份 穿着
伯牙 (楚国)晋国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书 戴嵩 画牛 蜀中 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 以百数。 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 自随。 一日 曝书画,有一牧童 见之,拊掌 大笑, 曰:“此画 斗牛也。牛斗,力 在角,尾 搐入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矣。”处士 笑 而 然之。古语有云:“耕 当问奴,织 当问婢。” 不可 改也。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堂演练
一、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1.断绝 2.穷尽 3.走不通的 4.独一无二的 5.极、最
破琴绝弦( ) 绝处逢生( ) 绝大多数( )
上大夫 绸缎
锺子期 楚国 樵夫 布衣
这是一个关于 什么的故事?
知音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 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弹琴,心里想着 巍峨的泰山,锺子期说:“好啊! 这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锺子期又曰:“善 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 水。”
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 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伯牙 与 锺子期 的 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 赏的真挚友情,以及 知音难觅 、 珍惜知音 的情感。
拓展延伸
俞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 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 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 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 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锺期久已没,世 上无知音”。
译文:一会儿又想着流水, 锺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 像流水一样浩荡!”
交流讨论
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 了,除了高山流水,他的琴声还可能 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表现旭日东升 的景象
表现下雪 的景象
表现秋天的 丰收景象
……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 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1
文言文二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 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 朋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