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6.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
答: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有(全高速独立运营)、(高速列车下既有线)、(多种列车混合运行)三种模式。
7. 名词解释:四纵四横答:四纵为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四横为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青岛-石家庄-太原、南京-武汉-重庆-成都。
8. 我国高速铁路从运营模式上可以分为哪4种?答:①、速度目标350 km/h,与既有线平行的纯高速铁路。
②、速度目标250 km/h,与既有线平行的客货混行高速新线。
③、速度目标250 km/h,无平行既有线的客货混行高速新线。
④、经济区域内的城际型高速铁路,属纯高速铁路。
9. 按照高速列车的运营管理可以将高速铁路上运行的列车分为()、()及()三个等级。
答:按照高速列车的运营管理可以将高速铁路上运行的列车分为(本线)、(下线)及(跨线)三个等级。
10. 名词解释:本线列车答:全部在高速线上运行的高速列车,此类列车停站少,运营模式单一,速度最快。
11. 名词解释:下线列车答:始发或终到站一个在高速线并在高速线上运行一定距离的高速列车,这种列车要求高速线与既有线的紧密配合,也要求高速列车能同时在高速线和既有线上运营,速度比不上本线列车。
12. 名词解释:跨线列车答:始发和终到站都不在高速线,但在高速线运行一定距离的列车,此类列车由于大部分距离都是在既有线上运行,因此设计时速不会太高,在高速线上运行的速度也相对较低。
13. 简答我国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关系。
答:①、高速铁路是我国快速客运体系的一部分。
②、高速铁路与快速客运体系其他部分的协作关系。
14. 我国高速铁路的特点有哪些?答:①、我国地域辽阔,高速铁路运营线路长,高速铁路沿线地区客流需求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
②、每列高速列车动车组运行时间长,旅客对高速铁路运行中服务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
③、高速铁路与其他线路相关程度高,存在本线,下线、跨线列车,运输组织方式呈现多样化。
15. 我国在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运营中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①、跨线运输出现的不同技术装备兼容和运营调度的集中统一问题。
②、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客运车站与枢纽的场站设施共构。
③、旅客长距离运输、夜间行车需求与设备检修“天窗”的矛盾。
④、调度指挥中心布局和建设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高速铁路的运营需求和管理特点。
⑤、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问题。
16. 高速铁路目前公认的定义为:新线()km/h以上,既有线改造()km/h 以上的铁路。
答:高速铁路目前公认的定义为:新线(250)km/h以上,既有线改造(200)km/h以上的铁路。
第二次作业1. 高速铁路车站作业特点有哪些?答:1、车站作业单一,只办理客运作业。
2、高速旅客列车一般不办理行包和邮件的装卸作业。
3、高速车站作业必须突出安全第一的思想。
4、高速车站作业组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宗旨。
5、高速车站的客运和行车组织工作要适应高效率快速作业要求。
2.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区段,有关行车工作由()直接指挥。
非常站控模式下,车站的行车工作由()统一指挥。
答:该区段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3.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以()为依据,人工或自动调整(),经列车调度员批准后下达到车站自律机执行。
车站自律机依据列车调度员下达的()自动生成列车进路指令,通过相关检查后转变为命令,适时下传给()执行。
答:日班计划、列车运行计划、列车运行调整计划、车站连锁设备4. 高速铁路车站调车作业包括哪些?答:包括旅客列车投入或终止运营列车的出入段,列车车底转线,列车分解和合并特殊情况下的调车等。
5. 高速铁路客运组织实行()→()→()→()→()→()→()的模式答:自动售票→自动检票进站→站台或候车室候车→上车→在途服务→下车→自动检票出站6. 高速铁路客运站售票应以()为主,()为辅。
答:自动售票、人工售票7. 售票点的位置应尽量靠近(),检票机通道的设置地点一是在(),二是在()。
答:综合大厅(进站口、候车室与站台间8. 高速铁路客运站乘降工作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和()等。
答:正确引导旅客上下车和站台候车管理9. 旅客导向系统分为()、()、()、()四个部分。
答:站外信息服务、站内信息服务、车上信息服务、网上服务系统。
10. 旅客导向系统的作用有哪些?答:正确引导旅客组织主要依靠自动化的旅客导向系统。
通过旅客导向系统旅客可以了解到各次列车的发到时间、始发站/经停站/终到站、列车编组、客票发售、列车运行等列策划运行信息,以及候车地点、服务地点、进出站走行径路、城市交通信息等站内服务信息。
11. 高速铁路客运站除售检票、乘降工作组织外的其他客运服务包括()、()、()、()、()。
答:候车室服务工作、安全检查工作、公共广播工作、生活服务、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次作业1. 名词解释: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答: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以客运量为基础,以客流性质、特点和规律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安排包括旅客列车开行等级、种类、起讫站、数量、经由线路、编组内容、停站方案、列车客座利用率、车底运用等量、经由线路、编组内容、停站方案、列车客座利用率、车底运用等内容,体现从客流到列流的整体组织方案。
2. 国外列车开行方案的特点有哪些?答:①、既有线列车种类繁多,但高速线列车种类较少。
②、列车密度大。
③、列车接续良好。
④、编组灵活。
⑤、中长途列车为主。
⑥、列车开行方案与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紧密配合。
⑦、客流预测与列车开行方案设计一体化。
3.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①客流②列车径路③列车编制及定员④车站、区间能力⑤铁路部门的成本及效益⑥旅客的时间消耗及效用。
4.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新要求有哪些?答:1以满足旅客运输市场需求为目标;2需要方便列车运行调整;3提高移动设备的效率。
5.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要素主要包括哪些?答: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要素主要包括: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车站间隔时间,动车组在动车段(动车所)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动车组车站折返时间,列车在车站的主要作业时间标准,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等等。
6. 高速铁路条件下列车运行图编制的特点有哪些?答:1运行图铺画目标不同;2线路上运行的列车属性和种类不同;3运行图编制顺序不同;4运行图的铺画策略不同;5运行图的优化调整策略不同;6运行图可铺画运行线的时间段不同;7旅客列车合理始发、终到时间范围不同;8运行图的编制方法不同。
7. 国外高速铁路运行图编制的经验有哪些?答:1一体化设计思想,对经济效益有良好的预见性;2根据运营质量要求与实际运营条件确定运行图参数,运营质量高;3运行图的编制直接面对客户,市场效果好。
8. 分析高速铁路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的优缺点答:优点:由于周期性运行图中每个周期内列车出发时刻相对固定,高速列车的开行数量、运行顺序、运行速度、越行或待避车站等都基本相同,运行图的铺画也充分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不同出行目的的旅客要求,方便了旅客的出行。
缺点:由于周期性运行图中列车的运行线路、运行时间相对固定,可能不能充分利用线路的通过能力,从而造成能力的浪费。
同时由于列车的停站方案相对固定,可能不能满足部分旅客的出行需求或者为照顾部分旅客的需要额外增加停站。
因此在铺画运行图前,充分了解客流和线路特点,在考虑充分利用能力的条件下,选择合理的开行时段和停站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9. 简述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程序。
答:(1)开行方案调整;(2)确定周期内高峰小时列车开行方案;(3)铺画高峰周期列车运行图;(4)编制日列车运行图;(5)编制星期列车运行图;(6)特殊季节列车开行图;(7)统计分析。
10. 分析动车组运用特点。
答: (1)提高了运营效率;(2)革新了整备和维修体系;(3)实现了动车组的运用与整备、维修的一体化。
11. 高速动车组的运用方式主要有()、()和()三种。
答:固定使用方式、不固定使用方式半固定使用方式12. 动车组的运用主要由()、()和()构成。
答:动车组周转计划、动车组分配计划、动车组检修计划13. 名词解释:动车组周转计划答:动车组周转计划是指动车组周转接续和维修的综合计划,也就是根据给定的列车运行图、有关动车组检修修程的规定及检修基地条件等,对动车组在什么时刻、在哪个车站、担当哪次列车、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哪些种类的检修等作出具体的安排,以确保用状态良好的动车组实现列车运行图。
14. 编制动车组周转计划的约束条件有哪些?答:(1)列车运行图的约束(2)检修的约束(3)交路的约束(4)交路段的约束(5)其他约束,包括线路容量、动车组数量等。
15. 动车组周转计划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和()。
答:平日运用计划与假日运用计划、单基地与多基地动车组周转计划、单车种与多车种动车组周转计划16. 一般采用哪些指标来评价动车组运用方案?答:使用的动车组数、定期检查次数和日常检查的次数、回送列车的次数和里程等指标。
这些指标越小越好。
17. 高速铁路车站作业计划编制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及()原则。
答:独占性、合理性、线路固定使用、接发列车优先、交叉进路最少18. 编制车站作业计划必备的条件有哪些?答:(1)列车运行计划(2)动车组运用计划(3)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的进路集合(4)调车线的配置(5)各类调车作业时间标准(6)动车组出入基地(所)方式及时间(7)各种进路占用冲突的判断与冲突疏解(8)作业人员的类型、数量。
19. 车站作业计划编制质量主要考虑()和()两个因素。
答:作业次数越少越好、各种作业时间越接近规定的作业时间标准越好第四次作业1.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答:(1)既有线通过能力利用率较高,而高速铁路能力利用程度在不同时间段会有较大不同,除需计算每日通过能力以外,还需单独计算高峰时段的能力。
(2)高速铁路不同种类列车的结构对通过能力影响较大。
(3)高速铁路产生长线能力和短线能力。
(4)既有线天窗时间不确定,而高速铁路一般在夜间开设4-5h的维修天窗,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其影响。
2. 名词解释: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答:高速铁路通过能力是指在一定客运需求条件下,采用一定类型的动车组和规定的运输组织方法,铁路区段及车站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可以办理旅客列车作业的规定时间内所能通过或办理的最多列车数或对数。
3. 名词解释:高峰小时通过能力答:高峰小时通过能力指列车最密集时间段内,不考虑各种干扰和缓冲时间条件下,单位小时可最多办理的长途旅客列车对数或列数。
4. 追踪列车间隔是()、()和()三种间隔的总称。